退出閱讀

重生之文華

作者:風吹陌梁
重生之文華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凌峰攬月倚嬌顏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靈感之謎

第六卷 凌峰攬月倚嬌顏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靈感之謎

電影製片人、吉卜力工作室總裁德間康快看到小說,一心想搬上銀幕,為了拿到小說的改編版權,德間康快親自拜訪了井上靖,送上的見面禮是自己家傳武士刀中的一把名刀。
不過,書中主人公趙行德對回鶻公主的感情並不太熱烈,連公主墜樓,他只是從遠處看見,並不知道是誰,還是朱王禮告訴他的,他于戰亂中深感命如草芥,早就聽天由命了。
經過一番查找、分析,徐暢然得出結論,這段著名的題記極大可能並非史料,而是井上靖作為小說家虛構的。
由漢至唐這一段歷史時期,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恰逢敦煌的輝煌時期,可以認為日本人對敦煌的熱愛,不僅僅是對神秘事物的好奇,更多是一種尋根行為。
上個世紀80年代,逢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我國大開綠燈,日本人得以赴西部花巨資拍成電影。而在電影中,趙行德和回鶻公主變成了熱烈的愛情,趙行德在西夏都城學習西夏文兩年,回來與心上人見面,卻發現回鶻公主被迫與李元昊結婚,婚禮中,她企圖行刺李元昊未成功,毅然從城牆跳下身亡,成為影片中一段令人難忘的高潮m•hetubook.com.com
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湖北麻城人王圓籙,受災家貧,外出逃生,光緒初年曾在甘肅酒泉入巡防營為兵勇,入道教,后離軍游新疆。
那麼,井上靖寫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何處,他本人並沒有透露,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作家的想象是不可言說的珍寶,不可否認,小說和電影書寫了一段藝術傳奇,至今仍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巔峰。
日本人是對敦煌學最熱心的國家,敦煌學這個詞就是日本學者於1925年提出的,至於原因,很難說清楚,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是這樣說的:「我們日本人所以一聽到絲綢之路、敦煌、長安這些詞激動不已,是因為這種文化至今仍強有力地活在日本人的心中。」
看來,這段題記也是井上靖研究史料后,自己杜撰的,它本身出現在小說中,再無其他出處記載,另外,文字看上去像是古人所寫,實際上有破綻。
【維時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國潭州府舉人趙行德流歷河西,適寓沙州。今緣外賊掩襲,國土擾亂,大雲寺比丘等搬移聖經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於是發心,敬寫和_圖_書般若波羅蜜心經一卷安置洞內。伏願龍天八部,長為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寧;次願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障,並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
1950年代,日本作家井上靖開始構思以敦煌為題材的小說,據說靈感來源於一段「題記」:
持續數年,經歷種種狼藉,藏經洞五萬卷文物,一部分流落海外,一部分散失民間,最後剩餘八千件進入京師圖書館,經歷戰亂、文革后,這批敦煌文物留在國內的被毀嚴重,而流落海外的則完好保存在英國和法國的博物館,成為全世界研究敦煌學的基本資料。
所以,趙行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塞到藏經洞的「題記」,都是井上靖在小說中虛構的,而「題記」的虛構尤為絕妙,被認為是作家的靈感源泉,為虛構文字找到了根,成為一段亦真亦幻的動人故事,這些年在網路上發酵,竟被當作真實史料,甚至有人稱之為「千年最美情書」。
目前史學界對藏經洞的來歷尚有爭議,藏經洞封門的時間無法確定,藏經的原因也有避難說、廢棄說等,如果真的在某本經書上發現「題記」,其藏經時https://m.hetubook.com•com間、原因、甚至藏經人都能明確,史學界還爭個什麼呢?
1900年初夏的一天,楊某坐一窟甬道內工作,忙完一陣后抽袋煙歇息,返身於北壁磕煙鍋頭,覺有空洞迴音,疑有密室,以告圓祿。
王圓籙半夜破壁查看,發現果然有一密室,藏卷本、畫冊、銅佛等,數量甚多,即為將來震驚世界的莫高窟藏經洞,王圓籙立即向當地官員報告,但官員反應平淡,無人過問,少量物品被官員拿走,藏經洞物品逐漸被外人知,開始流出。
看完后徐暢然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傑作,主角的命運反覆變化,故事完整度很高,細節也很有質感,把一段千年前的故事史詩般地呈現出來。
片頭有一個黃沙中的一把劍的鏡頭,陳總說多年來他對這個鏡頭記憶猶新,風沙漸漸淹沒劍的鋒芒,富有蒼涼詩意,表現出這部電影的氣質,以後看電影再也沒有這種感覺。徐暢然也看到了這個鏡頭,心情卻很平靜。
但李元昊指揮部隊和回鶻作戰,宏大而真實的戰爭場面讓徐暢然服氣,回鶻公主也很美麗,和主角的愛情悲劇令人嘆息,最後部分朱王禮的反叛劇情緊張,敦煌和*圖*書城被火燒掉,大量經書被趙行德帶到莫高窟藏起來,給世界留下寶藏,主角的生命得到了升華。
上次聽陳總介紹日本電影《敦煌》,徐暢然很感興趣,立即開始在網上尋找,這部電影在國內發行過dvd,網上的片源不少,挑選了很久,找到一個畫質不錯的片源,下載后立即看了。
4月21日,星期一,下班后回到家裡,洗了個澡。陳總已經拿到他給的電影文件,此時正準備著重溫舊夢吧?徐暢然坐在沙發上,隨便打開一個電視頻道,悠悠地看著,等著柳的到來。
1959年,小說《敦煌》開始在日本報刊連載,其實「敦煌」是漢名,唐朝以後這個地名就不存在了,宋時叫沙洲,近代才恢復「敦煌」名稱。
影片開始不久出現的西夏女,有點讓人齣戲,明顯的日本藝伎風格,她對趙行德說道:「你們的國家已經腐敗、墮落了」,難免令人產生聯想。
題記文情並茂,古意悠然,據說來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一卷《般若波羅蜜心經·後補記》,「次願甘州小娘子」一段似乎還牽涉到一段亂世中的愛情,這應該就是小說中回鶻公主的原形了,由甘州小娘子到回鶻公主,顯然是作家發和-圖-書揮了想象。
1897年,王圓籙至敦煌莫高窟,在窟南區北段,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小有積蓄,遂雇敦煌貧士楊某為文案,抄寫道經以供發售。
不過,在閱讀那段引發井上靖寫作靈感的「題記」時,徐暢然腦海中冒出一個疑問,這真是敦煌遺書中找到的文字嗎?
最讓徐暢然感興趣的,是井上靖的構思過程,從一段百多字的「題記」,通過想象力擴展到幾十萬字的小說,再改編成電影,是奇妙的過程,值得寫作者學習和借鑒。
比如「維時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這一句,古代用法不會直接寫「乙亥」兩字,而應在後面加一個「年」,即「乙亥年」。
其實電影情節是經不起嚴格推敲的,趙行德作為普通士兵,遇到回鶻公主,還能相處一段時間併產生感情,真實歷史中不可能發生,而朱王禮這個實用主義者,最後也因對公主的愛而反叛李元昊,更不可能發生。
又比如「大宋國潭州府舉人趙行德流歷河西」,前一句既用北宋年號,這一句其實無須再提「大宋國」,即便要寫,也應該寫在年號前,而且要去掉「國」字,正確寫法是「大宋景佑二年乙亥年十二月十三日」。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