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山中初聞新鳥啼 第四十九章 報紙

第二卷 山中初聞新鳥啼

第四十九章 報紙

首先是明鑒堂的擴建。朝廷撥款,挨著國子監建立一座不下於國子監的建築群,不是別的,正是明鑒堂。雖然而今明鑒堂名額擴建到兩百多名學子,比起國子監兩千多名要少很多。
「說說吧,你有什麼想法。」
太子擊節稱讚道:「好。太好了。」
何夕說道:「以後三思而後行,沒有下一次了。」
丁顯年少有才,沉不住氣,有些急功近利。向來看不起葛天工。而今要他跟隨葛天工做事,他如何肯?只是他再不肯,也知道形式比人強。他上一次賭錯了,而今是唯一的機會。不能不答應。
「如此一來,不花一錢,為朝廷安排了無數白衣御史。也讓下面的官吏,不敢胡作非為。」
太子最高興的是這一點,倒不是其他方面不好。而是在太子看來,這最合朱元璋心意。朱元璋與朱標父子之間感情深厚,但是同時,朱標也是一個很會做太子的人。任何事情,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父皇在此會怎麼做?然後才是自己覺得對錯。
但是朱元璋很明顯對明鑒堂寄予厚望。所以提前擴建。
劉崧見丁顯走後,說道:「本來我不該說些什麼。但是有些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https://m.hetubook.com.com丁顯這性子,不好好磨礪一番,恐怕為將來之患。」
何夕接過一看,卻見上面寫著官報,兩個字,下面一條條寫得而今發生的大事,一張大紙,正反兩面都寫滿了。
何夕說道:「在我看來,寫什麼就要看朝廷上要做什麼?臣以為,這種消息還是要有的,而且很重要,放在第一版,不過要有所側重。比如第一版最醒目的地方,就應該寫北疆大捷。第二版,應該寫郭桓,空印案。這兩人牽扯甚多。朝廷內外其實是有所非議的。下面人不明就裡,只說朝廷殺人過多。甚至污衊陛下。在上面要寫清楚,朝廷為什麼要法辦這些人。並將前朝的例子與本朝比較,要天下人知道,之所以嚴刑峻法,是為了矯枉過正。是為了天下百姓與長治久安。」
何夕有些奇怪,說道;「不知道是何事?」
何夕說道:「大兄,其實報紙上具體內容,不過是一張窗戶紙,一捅就破,即便沒有我,大兄也是能想明白的。只是有一點,大兄不知道想過沒有,那就是大兄如何印刷?」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殿下,報紙與邸報最大的區別和_圖_書,是前者是朝廷的喉舌,後者不過是消息的匯總。」
何夕咳嗽兩聲,說道;「殿下,這不好聽。」
何夕對丁顯也不是太喜歡的。只當是廢物利用,畢竟何夕能用的人手,實在是太少了一些。
太子越發感覺到何夕的政治智慧,在他看來,而今的何夕,在他看來,如同戰國之李悝,西漢之賈誼。都是政治領域的天才人物。李悝之後,法家成為變法舞台的主角。而賈誼一系列文章,說盡大漢百年之難題,甚至大漢後來的種種,都是基於賈誼的策論。可謂一策定天下。
丁顯臉色微微變化。
太子說道:「叫什麼殿下,今後私下就叫大兄,不要讓我一再提醒你。而今就我們兩人,有什麼好聽不好聽的。實話就行。如此一來,報紙此物決計不能假手於人。」
如此一來,何夕就要暫時搬到其他地方,這裏裡外外的。還有給將之前關於北疆的議論,集結成冊,招收新學員,何夕自己也要整理之前講課的稿子,查漏補缺,形成教材。
太子政治嗅覺非常靈敏,說道:「我明白了。朝廷想告訴下面什麼,這才能寫什麼。如果有此報紙在,那些不登報的消息,恐怕就不會被和*圖*書人注意到了。好一個指鹿為馬的好東西。」
「太子殿下,」何夕向太子行禮說道;「殿下召見臣,不知道有何要事?」
何夕這一段時間,是很忙。
丁顯聞弦音而知雅意,說道:「是,弟子告退。」
報紙其他方面也很好,卻不如這一點好。因為讓下面監督官員,正符合朱元璋對官員們從不信任的心態。太子也是願意多做一些事情,讓朱元璋多信任一點官員士大夫。
丁顯努力壓制自己臉上的表情,說道:「是,學生遵命。」
「太子大兄,治國就是治吏。父皇是如何辛苦,對百姓是如何赤誠,大兄也是知道的。但是如郭桓之輩,層出不窮,他們做的事情,到頭來都算到陛下頭上。有傷陛下之清譽。這等貪官不除,天下絕不得安。這也是陛下的意思。陛下之前讓百姓可以扭送貪官污吏上京,但實際上,並不現實。天下之間,唯有官欺民,有多少是民可綁官。但是有此渠道,讓天下各地將當地情形送到報紙編輯部,登上報紙,天下皆知。朝廷必然要重重處置。」
何夕怎麼聽,怎麼覺得,這個揚長避短,可以寫作粉飾太平。他垂目不去多想,繼續說道:「臣還想再設一塊,和-圖-書叫做各方來信。凡是朝廷命官致仕之後,或者說各地生員。都可以寫信投稿。甚至可以上書申冤。」
太子一愣,說道;「印刷,不是讓工部印刷,或者讓大內印刷,都是可以的。這裡有什麼問題嗎?」
何夕看了不由皺眉,說道:「殿下,這不還是邸報嗎?」
「不過,我也是剛剛想明白的。還請指點一二,這一版說些什麼?」
太子聰慧非常,一點就透,他口中喃喃道:「朝廷喉舌,消息匯總。」一擺手,說道:「你等等。讓我想想。父皇的意思是大明各地衙門都要一份,安置各地知府知縣,乃至指揮使,以及其他各部,最少要印刷萬份,才能遍及全國,費這麼大的功夫,可不是為了告訴下面而今有什麼消息。不,就是告訴下面,朝廷有什麼消息,或者說風向。」
太子點點頭,若有所思說道:「我明白了。首先是揚長避短,其次是解釋朝廷政策。」
在小部分事情上,表露自己的想法。讓父皇知道,自己不是一點主見都沒有,不是一個應聲蟲。是可以承擔大任的國家儲君,在大部分事情上,都是順著朱元璋來,甚至要辦在朱元璋前面。
何夕一愣,有一點無言以對,太子固然精明和_圖_書,但是對於不屬於自己的領域,也是很茫然。說出了如此不著調的話。
直到如今,他也沒有覺得他上一次做錯了什麼。
對,在何夕看來,這幾乎與邸報一點差別都沒有。
何夕說道:「無妨,他不過是年少,很多東西不明白,將來就好了。而且,就算他這樣,將來也未必能翻出什麼浪花啊。」
東宮
而今就是如此。
太子說道;「這官報與邸報本就是一樣的,能有什麼區別?我就說嗎,這一件事情定然是你的主意。我已經給父皇看過了,父皇不置可否,讓你看看。」
太子從桌面上拿出一張紙,遞給何夕,說道:「你看看。」
他是真想不起來,有什麼事情,他挖的坑,卻砸在太子手中了。
太子微微一笑,說道:「我知道你很忙。但是而今這一件事情,恐怕也必須你才能幫我。不,這一件事情,很有可能是你說給父皇的。只是差事落在我身上。你幫忙也不行。」
太子始終認為,皇帝與士大夫離心,不是朝廷正常狀態。如果能多加一些監督的工作,就能讓朱元璋相信士大夫,他從不吝嗇去做的。
等等,事情很多,幾乎忙不過來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