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軍工霸主

作者:芊之羽
重生之軍工霸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星灼 第1532章 路線之爭(四)

第八卷 星灼

第1532章 路線之爭(四)

有了更有前景的發展方向,對手又是個錢多到不知該如何形容的傢伙,那國家會不會……
張恩河迅速心算了一番后,不由得暗自嘆了口氣,他現在負責的「渦扇10」,其核心機大量借鑒了民用航空發動機經典型號CFM56的技術,而CFM56的核心機來源於米國通用公司的軍用發動機F101,這型核心機的空氣流量為每秒120公斤,根據航發的基本原理,核心機的空氣流量越大,其他條件相同時,推力也就越大——換句話說,R-79一旦研製成功,其推力肯定將大於「渦扇10」!
華夏曾經製造了5205架「殲6」,除了出口的不到1000架,其餘都是自用的,歸屬空軍編製的超過3000架,雖然從80年代初開始,就陸續以「殲七」和「殲八」逐步替換,但目前在役的數量依然超過2000架,事實上,在另一個時空,華夏最後一架「殲六」退役的日期是——2010年6月12日!
特別是宋文華,此時,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當初「梟龍」戰機的輪廓第一次被他勾勒在了一張餐巾紙上的樣子,嘴角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一抹微笑。
在經過了一系列成功的改https://www.hetubook.com.com進后,「梟龍」戰機已經開始陸續交付巴鐵空軍,並在該國組織的演習中,多次與F-16交手,取得了大約0.8:1的交換比,這成功地引起了華夏空軍的注意——此時的華夏空軍,除了剛開始接裝尚未形成編製更別提戰鬥力的「蘇27」之外,根本就沒幾架拿得出手的能進行超視距空戰的第三代戰鬥機,因為「飛豹」他們好不容易才剛排上隊,連第一個團都還沒滿編,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殲八II」現在已經被看過了好東西的空海兩軍嫌棄得不要不要的……
「中推,我們現在也至少有兩條技術路線。」這回開口的是燃氣渦輪院的劉大想。
「梟龍」戰機,脫胎于「殲七」,剛開始的時候,還被譚振華稱為「全能超級7」,原本只是為了滿足巴鐵的需要而研製的一款專供出口的大改型「殲七」,可在賁德搞定了PD雷達、西航發和燃氣渦輪院聯手搞定了「渦扇7」、他本人搞定了大邊條翼的氣動外形並和陳義堅聯手搞定了多餘度電傳飛控之後,這型戰機徹底脫胎換骨,發展成了一型真正的第三代戰鬥機,現在就算讓阿爾https://m.hetubook.com.com喬姆·米高揚和米哈伊爾·古列維奇這兩位重生,恐怕都看不出來這架戰機和「米格21」之間有什麼血緣關係。
於是乎,宋文華臉上的笑容,那是一天更比一天多,就連看譚二的眼神都越來越親切了。
而且帶著這種心思搞科研,難免會三心二意不是?
一席話說的半輕半重,有鼓勵也有壓力,這也就是吳達觀了,除了他,在華夏的航發界,夠資格這麼對張恩河說話的,還能找出幾個?
吳達觀從張恩河的臉上看出了一點端倪,不由得微笑道:「小張啊,你也不用擔心,張部長人就在此,關於這件事,我和他詳細討論過,「渦扇10」這個項目,不會停也不能停,而且不但不會停,部裏面還決定加大投入力度,爭取儘可能快地搞出來。而譚博士這邊呢?我們打算這次走完全正向研發的路子,R-79隻是一個借鑒和參考,目標是將推重比做到9,甚至突破10一級,這樣面臨的困難和考驗更多,再說了,我們都知道,對航發來說,材料和加工工藝是我們無法逾越的一個大難關,這些最基礎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對你的「渦扇10」,還是對譚博士的新發,提供的幫助都https://m•hetubook.com•com是一樣的,公開的,不過呢,老宋的「殲十」已經開始著手製造首架樣機,現在雖然定下了要用羅剎的「AL-31F」作為首飛動力,但目標發動機還是你的「渦扇10」,我們空軍未來的主力戰機,當然不可能一直用國外的發動機,你可要加油了。」
於是譚振華只好假裝沒看見老師投來的目光,順著吳達觀的話題就接了下去:「張總工,你也別太擔心進度比較問題,其實呢,你也不用太高看這台R-79,這型發動機其實是當初圖曼斯基設計局與留里卡設計局的AL41F競爭米格1.44戰機引擎失敗的產物,我已經看過這型發動機的基本參數了,它的推力是能達到15.5噸,只不過,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得到的,其推重比只有5.64,這個數據連米國第三代航發7以上的推重比數據都達不到,而且它的渦輪前溫度只有1620K,距離目前米國先進航發1800K以上渦輪前溫度的水平差距很遠,以我有限的航發知識來看的話,R-79的參考意義遠大於工程實際意義。」
這個數字一報出來,幾個相關單位的人臉上都露出了交織著得意與興奮的光芒,這其中,最得意的當然是西航和圖書發和蓉城飛機製造廠與會的這幾位。
宋文華在打什麼主意,譚二心裏實在太清楚了,不過么,他對此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且不說雅科夫列夫設計局那邊肯不肯給東西,就此時的華夏而言,單單消化吸收這一批搞回來的好東西就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以華夏當前的資源和人才儲備現狀,貿然再開一條新戰線,時機恐怕是不太合適的。
知道項目無恙的張恩河,心中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事——他這也是被前些年那種項目輕率地上馬下馬的決策方式給折騰怕了,你想想,自己窮盡心力搞的課題,上面一拍腦殼,說停就給你停了,這擱誰能受得了?
「每秒138公斤。」吳達觀答道。
「那它的核心機空氣流量多少?」
不過吳達觀最後那幾句明著鼓勵暗著鞭策的話還是讓他漲紅了臉,囁嚅著就想要說幾句敘功兼表決心的話,卻被張部長搶先開口道:「航空發動機的研製需要靜下心來循序漸進,張總工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好飯不怕晚,「殲十」的發動機問題既然已經有了解決方案,你這邊還是要精益求精,切不可貪功冒進,好了,關於大推的事情我們就暫時討論到這裏,三線並進,也讓我們多了些保障,接下來,我們來和*圖*書談談中推吧。」
有超過2000架「殲六」需要淘汰,這個新機的更換數量,實在太可觀了,而不論是「蘇27」還是「飛豹」,都是雙發的重型戰機,裝備和使用成本都實在太貴了,要想用這種戰機全部替換那裝備數量驚人的「殲六」,不是華夏當前的國力能做到的,按照原本的計劃,這些飛機將組建被「殲七」和「殲八」替換,不過現在既然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空海兩軍自然而然地把主意打到了3611所的「梟龍」身上,以華夏當前各方面的能力,用「梟龍」戰機來接替後續的編製,不但能極大地提升空軍的戰力,更是性價比和費效比都最佳的方案!
「已經成熟可用的,是我們與羅羅合作研製的「華山」發動機,經國家驗收后定型為「渦扇7」,該發動機是基於「斯貝MK807」發展而來,最大推力為8.25噸,由於運用了大量新材料,推重比達到了6.25,現在已經被出口巴鐵的「梟龍」戰機採用,同時,空軍方面在看過了這型戰機后,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國內也可以裝備一批,以取代部分尚在服役的「殲6」及「強5」戰機,因此我們可以預期,這型發動機的產銷量將會非常大,預計總裝備數量有可能超過2000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