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傑物傳

作者:陳舜臣
中國傑物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則 子貢 鬻財於曹、魯之間

第二則 子貢

鬻財於曹、魯之間

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子貢並非生於富有的家庭,他是憑藉自己的機智賺錢積蓄的。
也就是說,子貢以商品投機方式致富的地點,是在孔門的根據地「魯」,以及其西邊的「曹」。曹在現今的定陶縣附近,也就是當年范蠡出奔越國,由海濱地方移居後從商致富的「陶」。范蠡在此被稱為「陶朱公」。子貢與范蠡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人,二人會不會因為在越相遇,而又在陶地再會呢?也許二人曾有商業上的來往。
毋!以與爾之鄰里鄉黨乎?
弟子公西赤出使齊國時,被孔子稱為很有「政事」才能的冉有,曾為公西赤的母親請粟(請領米糧)。兒子暫時不在,就由同門負責照料母親的生活。由於人數眾多,和*圖*書像這樣的開銷,對這個團體自然是很大的負荷。
鬻財於曹、魯之間
孔子命令道。意思是說:不要推辭了,你不是可以把這些粟米送給鄰人鄉親嗎?
由外面單純地看來,子貢是孔門的資助者,這就難怪會有謠傳說子貢比較機智。
但是,他並非一名普通的商賈,也不是一個滿腦子只想賺錢的人。他打算賺了錢之後,資助自己所歸依的孔子。他是以這樣的目的在積蓄錢財。《史記.貨殖列傳》裡記載:
這跟公西赤時的情況完全不同,孔子極為慷慨。孔子就職時獲賜知行地,並從中取得收入,等到離職去周遊列國時就沒有收入了。因此孔門的運作就必須仰賴子貢援助,才能獲得經濟上的安定。
《史記.貨殖列傳》裡這樣記載。「先後」的和_圖_書意思,不外是前後協助引導、支援。
孔子指示給公西赤的母親一釜(六斗四升)粟,冉有說最好再多加一點。於是,孔子回答說:「那麼給一庾(十六斗四升)吧!」。但冉有給她五秉粟。一秉是十六斛,五秉就是八十斛,也就是八百斗。孔子知道這件事以後,批評說:
孔子的門人來自各地。魯國人當然是最多,但子貢的同胞衛國人及齊國人也不少。此外,子游是吳國人,子南是秦國人,子期是晉國人,任選據說是楚國人。子貢擁有這些人脈,可能就是透過他們蒐集到各地的情報。或者他是很自然地蒐集到這些情報也說不定。也可能他在商品投機上獲得成功,秘訣就在這裡吧!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上這樣記載。「廢」就是處理,也就是賣出;「舉」就是買進。便宜時買hetubook•com.com進,高價時賣出,當然是投機。雖然只是把商品轉手,但若是在價格的動向上沒有先見之明,反而會蒙受很大的損失。每次預期都必定正確,那就不僅僅是因為運氣了。
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
——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篇》)
在子貢的弟子陳子禽看來,他認為孔子再怎麼了不起,還不是要接受我的老師子貢的經濟援助。他不了解為什麼子貢還要恭謙地事奉孔子,所以才會忿忿不平地說:「子為恭也。」
要下正確的判斷,依據的資料自然越多越好。
照孔子自己的說法,弟子之中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六藝就是君子必須具備的教養「禮、樂、射、御(駕御馬車的技術)、書、數」。《史記和圖書.孔子世家》裡的七十二人,到《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卻變成七十七人。因為七十二人指的是全數取得學分的弟子人數,如果再加上學分不足的弟子或是徒孫,大概就差不多是七十七人了。在《論語》裡,孔子也說帶束脩(謝禮。一束肉乾)來的人,我就教他。不過,當時貧困的人很多,而且也沒有收什麼學費,這個教育團體的運作必然入不敷出。
公西赤是一名具外交才能的弟子,當時以孔子的使者身分前往齊國。冉有因為這項使命很重大,因此認為應該給他八百斗粟米作為安家費。但是,孔子的想法卻不同。
街坊間說他勝過了老師的傳言,不一定是無稽之談。
賺錢方面,雖是孔子,也不及子貢。就算君主下令要去營利,孔子可能也沒辦法像他那樣廣闢財路。子貢則不必下令,就已經源源不斷地掙hetubook.com.com進不少錢了。
子貢蓄積錢財的能力和口才都很好。
在孔子看來,他可能是不想浪費子貢援助的資金,所以認為有錢且又打扮光鮮去出差的公西赤,不需要那麼多的安家費。而他給原憲九百斗的津貼,可能是由他知行所的收入中撥出來的,自然就給得很慷慨。
孔子曾把知行所(擔任魯國大臣時所獲賜的土地)委託給論貧困並不輸給顏回的另一名弟子原憲來主持。孔子給他九百斗粟米作為應得的津貼。但原憲一再推辭,不肯接受。
在孔門中,謀利的才能不太能獲得很高的評價。雖然才能大分為四類,但「利殖」並不包含在內。如果君主有令,也許不得不勉力賺錢,然而自行熱中營利的人,無疑地就會被視為一個異類。
大概得蒐集商品的產量、天候、政治情勢,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情報,冷靜地分析之後再下決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