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創造力
「信徒」是文學的障礙
我不是用信徒的態度,「信徒」是文學的障礙,如果他不是透過經典裡的語言文字,卻看到一個文明的偉大時,他是不能發現經典原來就是文學。
每一部經典都有一個非常迷人的語言敘述系統,譬如《維摩詰經》的語言就是很驚人的,那就是一種文學的能力。但在信仰系統裡,這個部分被拿掉後,信仰就很容易變得空洞。包括《六祖壇經》我都覺得很了不起,它闡述經文的方式比現在我讀過所有的武俠小說更有趣,裡面推理的系統、情節的演變都很精采,我相信,它絕對不會是由一個木訥的人講出來,木訥的語言根本不可能讓大家都進入他的世界中。比如說六祖要隱藏在獵人的隊伍當中,帶髮南逃,以及他到了黃梅以後,看到風動、幡動……整個的描述都是非常生動的。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是換另外一種說法、寫法,會有信徒嗎?
我這麼說大概有點「m.hetubook.com.com叛教」吧!其實我小時候到教堂去,和神父一起讀《聖經》時,就一直把它當文學讀。在那個年代,讀文學作品的機會不多,家裡也很少文學性的書籍,《聖經》就變成我最早的一部偉大文學書,因為裡面用的文字非常漂亮,文辭非常美,它的用辭和希臘神話非常不同,有一種斬釘截鐵的「絕對性」。米開朗基羅為什麼會創造出西斯汀教堂中偉大的壁畫,絕對是他讀到這部文學時,得到很大的震撼和感動,不然他畫不出這個圖像。我要解釋的是,我們會完全接受米開朗基羅的圖像為藝術,實際上他畫的就是《聖經》的連環圖,卻排斥《聖經》做為一部偉大的文學?
有人可能會說,因為《聖經》是宗教的經典。我想,「經典」這兩個字是非常容易騙人的,很多很多宗教經典都是文學。譬如說佛經,對www•hetubook.com•com我來說也是很偉大的文學作品,《楞嚴經》裡面對於各種奇特的幻覺與現實之間的錯離,文字描述得非常生動。當你是信徒的時候,你根本不敢用文學的態度去讀它,你會恨不得立刻就跪下來膜拜,你沒辦法思維,可是當時佛在恆河岸邊說法的時候,會感動這麼多人,會到「天花亂墜」,天花像雨一樣飄下來,絕對是有文學。
我到靈鷲山的時候,帶著《法華經》,釋迦牟尼佛就是在這裡說這部經的,當時我就感覺到,這部經在這麼一座怪石嶙峋的山裡面被說出來的感動。所謂「經典」,還是要放在人的世界裡被闡述,我們的感動是跟環境有關係的,就好像有一天當我們到了山東的沂水岸,會去想像《論語》這部書是如何被講出來?所以,當我到耶路撒冷時,我也是帶著《聖經》,我坐在那邊想,這一部經就是在這個環境裡誕生,這個www.hetubook.com.com時候完全是文學的。
我很希望提醒這一點,當我們接觸神話時,它可能跟宗教有關,可能跟宗教無關。今天希臘很幸運,因為希臘的信仰在今天不會被當作一種宗教,大家會很單純的覺得那就是文學了,而《聖經》和佛經,已經被與宗教劃上等號,大家就不把它們當文學在讀。可是我要說的是,這些經典是真正了不起的文學!應該要與希臘神話有並駕齊驅的地位。
我們不能說希臘神話比較文學,《聖經》比較不文學。對我來說,《聖經》是更偉大的文學,比起希臘文學一點都不遜色,兩者的影響也都很大。我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喜歡讀《聖經》裡的神話,像是法國作家紀德(Andre Paul Guillaume Gide,1869─1951),紀德認為影響他一生最大的就是《聖經》,這部分絕對不遜色於希臘神話的影響。
或者這和圖書樣說,為什麼聖方濟在基督教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他是第一個用義大利文講《聖經》的人。當時《聖經》是用拉丁文寫的,義大利人看不懂也聽不懂,就好像我小時候聽天主教神父用拉丁文唱《聖經》時,聽得一頭霧水,後來有個神父開始在台灣進行改革,用台語跟國語讀《聖經》,我才終於知道原來內容是如此。
我們現在不會把《聖經》當作文學作品,是因為它被當作宗教儀式中的一部分,就是有一個信教的過程,信教很奇怪,它很容易讓人排斥某些東西,當《聖經》變成基督教的一部分之後,非基督教徒可能就會開始排斥這本書,不再把它當作文學作品,而對基督教徒而言,它也變成一種信徒式的信仰,不是文學了。
聽不懂的東西當然就沒有文學性,因為我們根本無法理解,如果教派希望經典不用被閱讀,只要傳誦,就好像佛教用梵語誦經,信徒只有接收到聲音,卻不懂內和-圖-書容為何,當然它的文學性就死亡了,文學的閱讀性和思考性就消失了。
我想,完全不能這樣講。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神話是與宗教結合在一起,包括希臘神話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多神信仰。奇怪的是,我們會認為希臘神話是神話,卻不會想到《聖經》也是一部神話,因為《聖經》與宗教的結合比較緊密,就失去文學性了嗎?
雖然很多宗教教派並不希望如此。教派希望信徒有行為,但不要有思想,他根本不希望你透過經典去思考,幾乎所有的教派都把解經視為權力,一般信徒不能解經,必須通過神來解經,就好像早期的人跟神不能畫在同一張畫上,中間必須隔著天使。所以就有了神父、僧侶來扮演權力詮釋者的角色,由他們來解釋經典,而且只有他們的解釋才是正確的,一般人沒有辦法真正去閱讀,所以經典的文學性就被扼殺了。
我這邊說「語言文字」,其實是先用語言,文字是後人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