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生活十講

作者:蔣勳
生活十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講 創造力 經典文學傳頌千年

第六講 創造力

經典文學傳頌千年

我們現在讀的希臘神話,是在十八、十九世紀才由英國、法國、德國等學者重新闡述改寫的,他們把古代的傳說故事整理出來,集結成希臘神話。如果有人去了雅典,到巴特農神殿,會發現底下有一個圓型的劇場——戴奧尼索斯劇場(Theater of Dionysus),這是一個九層樓的劇場,當時在這裡和*圖*書上演的荷馬史詩,就是為了祭神用的,是儀式中的一部分。這有一點像是我小時候在保安宮看的戲,這個戲的演出是為了慶祝保生大帝的生日,但它本身也是文學,是一個有很強宗教儀式性的東西。
人類在上古時期,在文學還沒有獨立為一門學問的時代,文學就是巫師口中唱誦出來的東西。印度最早hetubook•com.com的《瑪哈帕臘達》(Mahabharata)是印度教對宇宙生成的唸誦,後來林懷民先生將它翻譯成中文《摩訶婆羅達》一書(由聯合文學出版),就是比佛教還要早的印度史詩,和《羅摩衍那》(Ramayana)一樣都是史詩形態,也是在唱讚天神儀式中的一部分。這兩部是印度的兩大和*圖*書史詩,都跟宗教儀式分不開,我們今天把它分出來稱之為文學,成為印度文學的起源,這兩部作品都是經典,既是宗教經典,也是文學經典。
我到耶路撒冷時就在想,在這麼乾旱的土地上,要聚集幾千人聽一個人講話,講了幾天幾夜,講到大家肚子都餓了(所以有「五餅二魚」的故事),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人還是不離和_圖_書開,表示這個人的語言能力是不得了的!這麼漂亮的語言,我們在《聖經》裡面就可以看到,譬如說「所羅門王最富有時的全部寶藏加起來,不如野地裡的一朵百合」這種像詩一樣的句子。
早期人類的文明與神是沒有辦法切割的,只是我們慢慢傾向於說宗教就是一神的形態,而經典是以信仰為主的書寫,慢慢的就不重視其文學和_圖_書性。可是,這些經典若沒有文學性,不可能傳頌千年的。
文學的發展在中國比較特殊,本身好像沒有很強的宗教性格,但《詩經》、《楚辭》裡面真的沒有宗教嗎?其實不然,《楚辭》裡最重要的〈九歌〉,絕對是宗教!他不是屈原的創作,而是改編自湘江流域祭神的歌曲,唱讚湘夫人、河神、天神、太陽神,和宗教儀式還是有很大的關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