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生活十講

作者:蔣勳
生活十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講 文學力 文學沒有死亡

第七講 文學力

文學沒有死亡

一年前,我在南京東路吃到一家小店的肉圓,很好吃,一年後再去,它變成電腦店,而且是同一個老闆;或者,原來開服裝店的老闆突然跑去賣蛋塔了。變化之大,常常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一方面固然是展和-圖-書現台灣人的生命力、學習力,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台灣缺乏以時間醞釀的專業度與精緻度。
一九九七年《島嶼獨白》在聯合文學出版時,我們在誠品書店辦了一場發表會,當時我www.hetubook.com.com說:「很多人認為台灣的文學正慢慢的沒落死亡,可是今天在現場有這麼多人,我就知道文學沒有死亡,文學的族群還在,文學只要倚靠一個符號就會重新聚集。這個符號不能缺,缺和圖書了就散了。」
我總覺得,台灣很難穩定下來,可能因為太年輕,太容易改換了。
這個符號是什麼?不是我蔣勳,不是張寶琴(聯合文學發行人),不是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而是一個可以持續的機構,譬和圖書如聯合文學,譬如雲門舞集。它們穩穩的在那裡存在著,讓這些愛文學、愛舞蹈的人,不管是什麼樣的年齡,不管是什麼樣的職業,不管做了多久的逃兵,當他們想回來時,能有個歸處。
所以這幾年來,我會特別敬和*圖*書佩一些在某個特定領域有持續力的人,譬如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先生。
像年輕時就嶄露頭角的作家七等生,曾經停筆了好幾年,直到一九九六年後才又在《聯合文學》發表了〈思慕微微〉,讓大家都感受到作家出走又回來的那種快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