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12 兵臨城下的塘沽協定 12.3 黃郛設法收拾殘局

12 兵臨城下的塘沽協定

12.3 黃郛設法收拾殘局

不過問題是,國民政府方面當時並不知道日本政府與軍部,已經決定在華北停戰。國民政府眼見日軍突破了長城防線,兵臨平、津,而蔣介石卻正處在無兵可調與無財可用的窘境。蔣、汪只有設法請出與日本關係良好,也是同盟會時代的革命老同志黄郛,讓他設法與日本人談判折衝。由於黃郛是留日學人,精通日語與了解日本的文化與國情,曾在同盟會時代,熱心參與革命,後來在北洋政府任過要職,並且與蔣介石結爲金蘭,是蔣介石對日政策的主要私人顧問,而他與日本當時的軍政方面負責人,也www•hetubook.com•com有著不錯的人際關係。黃郛雖然已經退出政壇多年,但在國家陷入危亡震撼之際,蔣介石又動之以金蘭情,懇請他念在蒼生而出山,他只好出面收拾華北的局勢。
日本策反華北軍閥運動失敗之後,如今由於黃郛的復出,日方又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因此日本想先給黃郛幾個交涉成功的機會,以鞏固他的地位與影響力,然後再以各種威脅利誘的方式,軟硬兼施的拉黄郛入伙,使他成爲日本分裂華北的漢奸領袖。所以日本就主動透露歡迎與黃郛進hetubook.com.com行停戰交涉的意願。黃郛是先在上海與日軍代表根本博進行接觸,得知日軍有意在華北停戰,他才決定北上,收拾殘局。
華軍根本沒有料到日軍會退而復返,更沒有想到在談判即將開始時,日軍會加強攻擊,加上華軍已經力竭而不堪再戰,因此灤東陣地連續失守,日軍席捲灤東各個軍事重鎮。五月二十一日,日軍兵鋒前緣突破香河,直逼北平外圍的通州,炮聲響徹北平全城,潰兵與難民接近失控狀態,而在北平坐鎮指揮軍事的何應欽,已經下令將指揮部撤離北平,準備南下良鄉與保定和圖書。一時之間,平津的淪陷,幾乎是迫在眼前的事實了。
自從九一八事變以來,國民政府最感到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與日本進行直接的談判與交涉。因爲當時日本的政局,在少壯派軍人的主控之下,氣焰之狂妄,根本是無理可談,所謂的中日談判交涉,只不過是讓中國在會議桌上屈膝受辱而已(其實連日本政府官員,也不敢惹這些少壯派軍人)。而當時中國的民氣又沸騰已極,任何對日本讓步的協議,都會被視爲「賣國」的罪行,因此官員在議場中所受的內外壓力,甚至大於在戰場的指揮官。當時黃郛實在是在無可和_圖_書奈何的狀況下,勉強同意蔣介石的請託而出面收拾華北殘局。一九三三年五月三日,國民政府宣佈,由黃郛出任北平政務處理委員會主任,統領華北的軍政全局,負責與日本進行交涉。
事實上,國民政府的部隊在熱河與長城作戰的失敗,同時動搖了政府脆弱的財政基礎,由於銀行團擔心大局急轉直下的全面惡化,因此不肯購買政府債券,而在宋子文於四月中出國之後,財政危機更爲嚴重,全靠黃郛利用他與銀行團的關係,先設法爲國民政府先借到兩個月的周轉金,否則軍隊與公教人員又領不到糧餉了。銀行團是希望天津海關的關稅收入,做爲政府還款的擔保,因此黃郛的任務,不但是收拾華北殘局,更是要保存平津,以穩住國民政府的財政信用。m.hetubook.com.com
但是談判就要開始時,日軍卻決定利用機會,先給黃郛一個下馬威,以爭取到更爲有利的城下之盟,因此日皇裕仁批准了關東軍在長城沿線的作戰計劃,武滕信義立刻把握這個機會,在五月六日,下令原先後撤的日軍,再度的越過長城的關口,猛攻在灤東的華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