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千鈞一髮的台兒莊大捷
24.3 韓復渠不戰而棄守山東
本來韓復渠對於國民政府的號令,就是經常採取應付與利用的立場,他一直不脫軍閥割據的心態,他認爲無論中日之戰的結果如何、是由誰當政,自己擁有實力才是最爲重要,因此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他盡量地設法保持實力,以坐山觀虎鬥的心態,避免捲入戰端,只在河北山東交界的地區,對日軍進行過側擊,得手之後立刻又退兵。
雖然韓復渠一再接到第五戰區李宗仁的軍令,甚至軍委會蔣介石的急電,要求韓務必在津浦路沿線的戰略要地,進行防禦作戰,絕對不可不戰而退。但是韓復渠竟然完全置之不理,一路地不戰而退,讓日軍喜出望外而一路追趕,因此在山東作戰的日軍都認爲,中國軍隊的戰鬥意志已https://www•hetubook•com•com經崩潰,蔣介石失去了號令部隊作戰的權威。
在韓看來,蔣介石在華北失去了河北與山西,在華中失去京滬地區,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幾乎耗盡,這正是自己保存實力,在關鍵的變局,發揮權力制衡的重要時刻,因此韓並不積極地在山東進行佈防備戰,反而是在山東進行大量地搜括,將可以帶走的各種資產,全都先運往河南的南陽,然後自己指揮部隊,一路退卻並待機而動。
日軍在十二月中旬開始對山東發動攻勢,韓復渠未經抵抗就下令部隊後撤,使得日軍如入無人之地而順利地渡過黃河,由於韓復渠自動不戰而退,日軍在無抵抗狀態下,於十二月二十六日和-圖-書順利佔領濟南。西尾下令日軍第五師團沿膠濟鐵路,急攻煙台與青島,日本的海軍陸戰隊也在青島登陸夾擊,而第十師團沿津浦鐵路南下,追擊韓復渠撤退的主力部隊,因而指向魯南,左右形成一個鉗形攻勢,逐漸逼進徐州以北。
而蔣介石也看到韓復渠的這種作法,會造成整個中國軍隊的抗日意志瓦解,於是在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開封召開緊急的戰區軍事首長會議,決定以軍法審判韓復渠,由軍統局幹員在會場逮捕韓復渠,送到武昌進行軍事審判,結果以抗命與率軍逃亡罪槍決韓復渠。這個果決的行動,重振了低迷的軍心與士氣。(韓復渠在法庭上大膽抗辯,丟掉濟南有什麼罪?蔣介石不也丟掉南和*圖*書京,幸好蔣介石在極端不利的狀況下,仍然在南京佈陣迎敵,否則假如蔣不戰而棄守南京,別說韓不服,其他各路諸侯都有樣學樣,蔣介石何以號召軍民,繼續抗日?)
所以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寺內壽一,要求大本營准許華北方面軍,渡過黃河,進攻山東半島。大本營看到華中作戰目標已經接近達成,蘇聯軍隊又沒有集結的活動,於是准許寺內壽一派遣華北方面軍,渡過黃河進攻山東半島。於是寺內壽一下令第二軍西尾壽造,指揮日本的兩支鋼軍——第五、第十師團越過黃河,進攻山東。當時指揮第五師團的是板垣征四郎,指揮第十師團的是磯谷廉介,兩人是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交情深厚,又愛互爭
和-圖-書
鋒芒。這兩支日軍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渡過黃河,順利地進入山東。雖然韓復渠連續不戰而退,使得日軍順利地深入魯南,兵鋒直接威脅徐州,日軍的大本營卻嚴令華北方面軍,不得越過臨城、棗莊與臨沂的制令線(剛好在台兒莊北面)。但是一路勢如破竹、深入魯南的第五與第十師團,卻恨不得一舉直搗徐州,攻佔第五戰區指揮部。日軍根本就不相信華軍會認真地反抗,更別提是否會發生孤軍深入,而受到華軍包圍的問題。不過他們一時也不敢公然地違背日軍大本營的軍令,只有在魯南暫時勒兵觀望。
韓復渠公然地違抗軍令,大搖大擺地率軍大撤退,造成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震怒與恐慌。因爲韓抗命完全不予抵抗,就讓日軍輕易和_圖_書地就穿過山東全境,直逼第五戰區的司令部徐州,如果不能制止韓復渠這種公開抗命的行爲,李宗仁如何還能指揮第五戰區的其他部隊作戰?
當時中國方面在山東最高的軍政長官,是前西北軍中首席戰將韓復渠,他在一九二九年,中原大戰爆發之前,背叛西北軍而投效中央,由於韓擁有強大的兵力,因此國民政府就地招安,讓韓出任山東的最高軍政首長。韓復渠擁兵自重,日本又把山東視爲國民政府不得直接干預的地區,所以山東可以說是處在半獨立的狀態,政策立場經常遊走在日本與國民政府之間。經過多年的經營,韓復渠已經累積了可觀的實力,這時他出任中國第五戰區的副司令長官,以及第三集團軍的總司令,統率三個軍的兵力,待命防守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