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31 中國戰區與史迪威事件 31.5 出力最多、獲得最少支援的中國戰區

31 中國戰區與史迪威事件

31.5 出力最多、獲得最少支援的中國戰區

馬歇爾從一開始就有意低估中國戰區的重要性,在他認爲,中國的抗日作戰只是整個戰爭的輔助而已;中國戰區的唯一功用,就是拖住、消耗日軍,而美國絕對不能也不必全面武裝中國的軍力。盟國要想真正打敗日軍,還是要出動美英蘇的「白人國家」軍隊不可,否則一旦中國成爲擊敗日本的主力部隊,那麼美國就要面對雖然少了一個日本,卻多了一個復興的中國與西方國家爭取主導亞洲與太平洋發展之歷史新格局。
所以馬歇m.hetubook.com.com爾堅決主張,盟國對於中國戰區的任何支援,都一定排在最後的順位,就算有多餘的作戰資源,也是能夠不給中國戰區、就儘量不給,對中國的援助,只維持蔣介石還能牽制日軍的最低限度範圍。因此馬歇爾甚至對於羅斯福總統援助中國戰區的直接指示,都是儘量設法陽奉陰違,要不然就是拿出官僚系統「能拖就拖」的絕招,虛報執行上困難重重,最後最好能夠不了了之。馬https://www.hetubook•com•com歇爾與史迪威有一個共同的默契,就是最後要把中國戰區的指揮權拿到美國人的手中,否則就讓中國戰區保持不死不活的狀態。
雖然羅斯福主張由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目的是要更肯定中國的貢獻、給予她更多的支援,因爲羅斯福一方面真正地了解與感謝中國過去五年中,單獨抗日的成績,一方面更是認爲,假如美國要想擊敗日本,最快與犧牲最少的方法,就是充分武裝中國,利和*圖*書用中國使她成爲攻擊日本的力量與基地。
但是多數的美國軍方將領,卻有著歐美本位的想法,認爲戰爭優先順序,一定要先歐後亞,這樣歐美國家才能在戰後,維持支配世界利益的傳統霸權地位。這種想法特別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忠誠支持,他認爲設置中國戰區,不是要武裝與增強中國的抗日力量,而是要方便美國直接插手掌控中國對日戰爭的策略。
當然不能說馬歇爾這種「應付」中國戰區的態度,完全是出於個人偏見,它也有一些作戰後和-圖-書勤與國家利益上的考量。因爲當時美國要想援助中國,必須經過一萬七千公里的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補給線,從印度的港口,以火車轉運到印度東部,然後沿駝峰稜線飛越喜馬拉雅山,進入中國。這條運輸線,經過半個地球與跨越幾個歷史時代的地區,因此複雜的程度可以說是難以想像,平均美國每供應中國一噸的物資,在運輸的道路上,就要消耗十八噸的物資。
這是作戰歷史上,後勤補給線最不經濟的記錄,因此馬歇爾認爲,這種方式將補給品來武裝中國hetubook.com.com作戰,實在划不來,不如將物資另作他用。同時馬歇爾是一位傳統的陸軍將領,對於空權與空運的能力,所知有限,對於中國軍隊的多個世紀混合的作戰方式,更是聞所未聞,所以總是認爲中國軍隊內幕重重,不堪聞問。由於馬歇爾認爲空軍只是作戰與後勤上配合的角色,所以中國軍隊無法以有限的空軍支援與空運後勤,就能發揮戰略上擊敗日軍的能力。因此他認爲在盟國沒有完成反攻緬甸,打通滇緬公路的交通之前,任何大量援助中國的計劃,都是完全不合實際的做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