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彭城大戰
四、秦漢的鄉里社祭

明.陳洪綬(又名陳老蓮),《博古葉子》
里有里正,為一里之長,下有十長伍長,主管十戶五戶人家,還有里監門,負責里門的開閉看管。不過,這些里中的管事人都不是政府官吏,而是居民中推舉出來的協管,相當於城鎮的街道居委會主任和農村的村長,以及下面的小組長一類角色。至於里監門,最是寒磣,不過是社區守大門的保安,由居民共同出錢,往往雇用窮愁無業,生活沒有著落的人來擔當。活躍於秦末的多位英雄人物,如張耳、陳餘、酈食其等,他們落難潦倒時,都曾做過里監門。
秦漢時代,郡縣鄉是國家的基本行政區,里是鄉之下的居住區,也是居民組織。郡縣鄉三級政區中,郡由軍區演化而來,組合變化較大,縣本是君王的和-圖-書直轄地,作為政區相對穩定,至於鄉里,都是基於自然聚落所做的行政編制,最是保留了遠古以來基層社會的生活原型。
碑文是說,如今的庫上里,就是從前的陽武戶牖鄉。春秋的時候,子華作過秦國的丞相。漢王朝興起,陳平在該神社主宰分肉,後來輔佐漢高祖劉邦克定天下,出任右丞相,封為曲逆侯。東漢明帝永平年間、虞延出任太尉、司徒,位列三公。桓帝延熹年間,虞延的從曾孫虞放出任尚書……封都亭侯,先後為太常、太僕、司空。這些先後繼任的宰相們,都出身於庫上里。秦代一位、漢代三位,其中兩位虞氏世代相繼。他們的湧現,雖說是積德的餘慶惠及終身的結果,也離不開庫上里神社的福佑之助。於是樹碑頌記,以示後輩。
秦漢時代的鄉,上承縣,下治里,從戶籍、稅收、徭役、治安、教化、選舉等各個方面直接管理鄉內民戶,是政權的末端組織,相當於現代中國農村的鄉鎮和城市的街道辦事處。每鄉的戶數,由數百到數千戶不等,全國平均下來,一鄉大概不到兩千戶人家。鄉一級政府機構,設有鄉嗇夫,相當於鄉長,和*圖*書負責一鄉的行政事務,鄉嗇夫下有游徼,負責治安,有鄉佐,負責徭役稅收等,都是從國家領取俸祿的基層幹部。秦漢的鄉,還設有三老,選取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長老類人物出任,免除他們的租稅徭役,讓他們引導民風,掌管教化,做連接官民的仲介。
里中祭祀社神,一里之人,共同參加,共同出資,預備酒肉食物,作為祭品獻供,祭祀完畢以後,分享眾人,於是一里之人,宴會飲酒,神人同樂。遠古以來,神人同樂的社祭,不但是鄉里社會莊嚴的祭日,也是盛大的節慶宴樂,質樸的先民們,或者是殺雞屠狗,扣甕敲瓶相和而歌,或者是宰羊椎牛,擊鼓撞鐘投足而舞,至於富商大賈們襄助的大社,鼓瑟吹笙,倡優百戲,更是盛況空前。有詩說得好,「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古風猶存的唐代詩文,依然傳遞出秦漢社祭宴樂的歡樂陶醉。
陳平分肉的事情,是司馬遷寫進《史記.陳丞相世家》中的傳聞故事,由這件小小的軼事,我們不但可以感受到陳平年少時的志向https://www.hetubook•com•com風采,更可以體察到秦漢時代鄉里社會的風土人情。戶牖鄉距離陳留縣(今河南開封東南)不遠,東漢以來,編入東昏縣,劃歸陳留郡。東漢末年著名的文人,女詩人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曾經為陳平主持分肉的庫上里神社樹碑,留下有〈陳留東昏庫上里社銘〉。其文曰:
前面已經說過,陳平是陽武戶牖人。陽武是縣名,戶牖是鄉名,陳平帶張負去外城牆邊的家門口,一直深入到了街巷中。當時的街巷,稱作里,陳平所居住的里,叫作庫上里,大概是因為靠近倉庫而得名?
因為社祭是里中大事,主持社祭的人,往往是里正,或者是里中德高望重的長老。社祭是共同出資的公眾活動,祭祀後祭品的分發分享,既婆婆媽媽,又零細瑣碎,如何能夠公平合理,收服一里人之心,最是操心費神,格外需要精明的人來周到處理。史書上說,庫上里中舉行社祭,祭祀後分發祭肉時,陳平被推舉出來主刀。陳平分肉,公平得體,切合上上下下利益,得到眾人的歡喜,里中父老,對陳平評價甚高,稱讚他「善為一里之宰」。有心的陳平聽到後感嘆地說:「呵呵,如
m.hetubook.com.com
果讓我來宰割天下,也將如同分肉一樣。」里是政府指導下的居民自治組織,戶數從十餘戶到百戶以上不等,根據自然聚落的實際情況設置。一般說來,秦漢時代的里,特別是在平原地區,往往自成一個封閉的社區。里有門,白天打開,夜晚關閉,里中有街巷,居民的住宅沿街巷修建,各家自有門戶,大致相當於現代中國舊城區中加了門的胡同巷子,農村地區圈上土牆的村莊。
陳平分肉的事情,是司馬遷寫進《史記.陳丞相世家》中的傳聞故事,由這件小小的軼事,我們不但可以感受到陳平年少時的志向風采,更可以體察到秦漢時代鄉里社會的風土人情。
秦國丞相子華,不見於史書記載,陳平、虞延、虞放,都源出於庫上里。這種情況,用今天的話來說,縣城一條街上,兩王朝數百年間,湧現了四位總理,當是何等的榮光和神奇。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陳留一帶,古來是經濟發達、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的地方。二〇〇八年八月,我為尋訪酈商兄弟的蹤跡走訪陳留,在田間的玉米叢中尋得蔡邕的墳墓。蔡邕是陳留人,算是陳平的同鄉,他
www.hetubook.com•com為庫上里社碑撰寫銘文時,陳留人傑地靈有風俗,庫上里林深社福有傳承的古風舊貌,依然歷歷若在眼前。
惟斯庫里,古陽武之戶牖鄉也。春秋時有子華為秦相。漢興,陳平由此社宰、遂佐高祖,克定天下為右丞相,封曲逆侯。永平之世、虞延為太尉、司徒、封公。至延熹,延弟曾孫放,字子仲,為尚書……詔封都亭侯,太常、太僕、司空……僉以為宰相繼踵,咸出斯里。秦一漢三,而虞氏世焉。雖有積德餘慶終身之致,亦斯社之所相也。乃興樹碑作頌,以示後昆。
在古代社會,里既是社會的基層組織,也是居民的共同生活場所。在里民的共同生活中,社和社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社是土地神,來源於原始的土地崇拜。對於安土重居的古人來說,社神是民間信仰的主神,社祭是鄉里社會年中的大事,春三月有春祭,祈求豐年,秋九月有秋祭、報告收成。祭祀社神,有固定的場所,也稱為社,往往選取有枝葉茂盛的大樹或者叢林處,有的還建有土牆或者祠堂,築有祭壇,稱之為社壇。
幸運的陳平,得到妻家的幫助脫貧後,開始在鄉里社會中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