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家變》
——林海音「《家變》座談會」
——歐陽子「論《家變》之結構形式與文字句法」
「如果說讀《家變》不習慣,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是,讀者應該試著去習慣王文興,而不應該要求王文興來習慣讀者。」
——張漢良「淺談《家變》的文字」和圖書
——羅門「《家變》座談會」
——朱西寧「《家變》座談會」
「採取近乎電影的寫實鏡頭,靈活,精微,而真摯,有時更美得迷www.hetubook.com•com人,且能引起那種潛向內心的感動……結構形態新穎,精巧,優美『家變』確是一部對現代美學與現代精神有所探索與發現的小說。」
「這一部小說在我自己感覺中有其象徵的價值,寫出年青一代對老一輩的心理變化,較同類型的小說來得深刻得多。」
——張系國「《家變》座談會」
和*圖*書
——顏元叔「苦讀細品談《家變》」
——劉紹銘「十年來臺灣小說」
「為了參加這個座談會,當然要重新看一遍(第三遍),重新挑一挑毛病啦!再仔細一讀。還是很喜愛它,甚至於要我再讀www•hetubook•com.com一遍依然興致不衰。」
「王文興面對人心真相之勇氣,為二十年來台灣文學之僅見。這種『真相』,生活在我們這個仍在表面上講究傳統道德的社會的人,是不敢也不忍迫視的。」
「我認為《家變》在文字之創新,臨即感之強勁,人情刻劃之真實,細節抉擇之精審,筆觸之細膩含蓄等方面,使它成為中國近代小說少數的傑作之一。總而言之。最後一句話:『家變』就是『真』。https://m.hetubook•com.com」
「王文興重組范曄童年時,很成功地鑽入幼童之意識……逼真動人,使讀者隱約憶起早已忘懷,但確曾有過的某些類似之童年經驗。」
「我認為《家變》最成功的地方便是文字的應用……第一,作者更新了語言,恢復了已死的文字,使它產生新生命,進而充分發揮文字的力量;第二,他把中國象形文字的特性發揚光大,第三,為了求語言的精確性(主要是聽覺上的),他創造了許多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