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生活
風波到此憑誰險,
歲月方多儘自由。
歲月方多儘自由。
生活是詩的溫牀,詩是生活中的花籃。若不是從生活中錘鍊出來的詩句,沒有血色,是蒼白的無病呻|吟;而缺乏詩意投入進去的生活,缺少靈氣,乃是機械而庸俗無味的。看看前人日常生活中的旅遊、家居、自然、親情、工作、退休等,如何將其中的辛苦悲歡,化成了詩,又如何讓詩道出了生活的美學:
強尋書味圖遮眼,
小助詩情學養鬚。
小助詩情學養鬚。
——元 劉因 夏日飲山亭(靜修丁亥集)
要過雅致的生活,提升生活的品味,最上策就是要修煉好能在家中默然端坐的好習慣,閉門扃戶,耐得住空暇孤寂。空暇孤寂的時候,才會取書來讀,書香才能浸透每個家庭。空暇孤寂時才會自我對話,反省自己,充實自己,發現生活的意趣。有藝術天賦的人,也只有在這個時刻,才會想到思想與創作。所以學會在家中閒坐,是以慧眼看自己,看世界的開始,也是自我成長的好時機。
不要等戰爭、流離、貧苦、死亡的魔掌來拆開夫婦,再來怨歎相聚的不易,趁著親愛的人團圓的時分,親親熱熱,建立一個靠自力就能完工的人間天堂。
——宋 陸游 冬日(陸放翁全集)
百年但得不分離,
卽是人生至樂時。
卽是人生至樂時。
——淸 鄂爾泰 滇中回宿易隆(清詩別裁)
上 策hetubook.com.com
談話聊天是人生的樂事,而毫無禁忌、毫無目的,天南地北,隨興任性地聊天就最樂;至於知己朋友相聚,掏出肺腑,赤|裸相待,靈心相照,靑眼相看,更是無上的享受與快樂。一夕快談,夙病都可能霍然而癒。
——唐 吳融 長安里中聞猿(全唐詩)
旅遊要沒有任務、不講效率,任遊一段,卽飽賞一段美景,逐步換景,步步有卽興的樂趣。在舟中,在亭裏,在近郊,在遠山,墊高了枕頭閒臥著,山色松香都奔赴身前來。這時候舉起了一竿空鉤,只用意趣去垂釣,毫無實利得失的念頭,才眞體會到魚亦樂、人亦樂。
風雨之夕,剪燭夜話;重九之會,賞菊閒聊,中間再雜坐幾位蘭心蕙質的才女,那就眞不知此情此景是人間還是天上了。
其實一生中愈是勞碌得厲害的人,愈應該提早完工、提早歇腳,你既然提得起,也應該放得下,早占些清閒的福分,多留些煙霞的約會給自己。
捺得住性子在家中安坐著,除個人神氣清爽之外,整個社會交通的混亂問題、家庭親子的疏遠問題、家居布置的享樂問題、民生細節的情趣問題,才能一一獲得提升或紓解,「扃戶坐」原來是邁向精緻文化的第一步,難怪要說這是生活中的最上策。
上策莫如扃戶坐,
苦閒猶復取書看。
苦閒猶復取書看。
時逢重九花應醉,
人至論心病亦蘇。
人至論心病亦蘇。
養鬚有助於笑,捋著白鬚微笑,這種滿意的姿勢眞美。養鬚也有助於吟詩,不過,爲了吟妥一個字,撚斷了幾莖髭鬚,寫詩的閒情加上了這偉大不朽的願望,就未免有點艱辛苦澀。
——淸 張問陶 歲暮自述(船山詩草)
m.hetubook.com.com
現代工業文明裏的上班族,已訓練成上班工作的機器,一談到退休,如臨宇宙末日,就像機器要報廢一樣,原本鋼鐵般的身心,也塌將下來。初退休的一年裏,是最危險期,身心最難調適,自己唉聲歎氣,以爲別人的眼光全都變了。於是有人百病叢生,更有人自感沒用竟至崩潰。
一聲猿鳴引來了萬里青山,召喚著奔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雄偉與秀麗,足以醫狂、醫腐、醫俗,泉石溪木、山光雲影,樣樣滌耳清心,能撫慰一切塵俗中的創傷。
親 愛
退 休
論 心
一聲紫陌才回首,
萬里青山已到心。
萬里青山已到心。
禪師拿佛經只作遮眼之用,他明白,想用苦讀鑽研佛經的方法去成佛,那讀經也就成爲禪師的痛苦與障礙了。所以懂得把文化藝術作爲享受的人,就會像陶淵明那樣,讀書不求甚解。讀書的目的,只在尋求趣味,且把讀書寫詩都當作遊戲與消遣,純然是個人內心的需要,古來有許多隨寫隨丟的詩人,最具有瀟灑的胸襟。如果讀書寫詩的目的,夾雜功名利祿、夾雜學分考試、夾雜謀職養家,那麼強記博聞、隨興述懷,都會變成痛苦的負擔。
迷人的大自然,在孩提時代看它,它像遊樂場;到中年時代看它,它像新鮮的朋友;直到晚年再看它,尤其是經過市朝紅塵爭名奪利的一輩子,而今冉冉老矣的人,眼中的大自然,就是眞正的家,回歸大自然的恬靜安適,必然載欣載奔,像投入母親的懷抱和圖書中了。
——明 陳䄓 擬豔詩姬至賦(水鏡集)
工 作
從知三萬六千日,
半是東西南北人。
半是東西南北人。
遊 樂
想一想,從此人間的擾攘離得遠些了,不再介入名利的爭奪,自然不會捲入險惡的風波;不再介入寵辱的是非,自然沒有反側失眠的滿懷冰炭,放鬆緊張的生活步調,欣對漫長的自由歲月,林泉走走,清風處處,了無雞蟲得失,不再憂讒畏譏,「贏得白頭閒處坐,一竿風月有誰爭?」有一天清閒卽享一天福,有了閒情,一切景物自然都美麗起來。
聊天的條件,就在有空閒,就在不實用,大凡將生活的空間與時間,填滿了實用事務的人,聊天也顯得侷促緊迫,機械低俗,略事敷衍,無從盡興。如果聊天有了目的,是想巴結,是想利用,是想探聽,是想挑撥,是想借錢……聊起天來多累多痛苦?誰都想規避與拒絕。因爲唯有在悠閒與不具實用意義的時分,美才會湧現。
空鉤意釣魚亦樂,
高枕臥遊山自前。
高枕臥遊山自前。
享受生活與苦學成名是不同的,它們不在同一個層次,要享受生活必須離開刻板的效用的觀念,先在內心「養得一段悅機」最重要。
旅遊不必責求效率,不必以多排名勝地點的數目爲划算,也非要到某個觀光地點,才算過了癮囉。趕路賞景,不留充裕的閒適時間,最爲俗氣。旅遊也不必強聽導遊者的聒噪講解,安排入坐,急急忙忙地做筆記,抱著課室裏科學求知的心情,未必有助於精神的鬆弛與心靈幸福的感受。
和圖書一個女人的可愛,是在她的本質,而不是她對家庭做了多少事,有多少貢獻。同樣的,一個男人的可愛,也在他的本人,而不是在外界有多少事業與成就。事業心、成就慾旺盛亢進的男人,心裏只有升遷獲利的野心,又最會支配指使別人,要別人按照他的需求去過忍耐的生活。他不懂得人生的至樂,就在飽享家庭中的親情,而不一定需要身外有鉅富與功勳。
在夾巷重門、擁擠喧嘩的都市裏,忽然聽到一聲猿鳴,野趣便襲上心頭,猛一回頭,帝里紫陌幻化成了萬里的青山,這是大自然的召喚,澄清了蹄轂下揚起的紅塵,令人覺得沁心悅目。
能自由自在地做眞心喜歡的工作,並爲工作著迷,萬人中難得的一人,那是屬於造化特殊的安排與恩賜,朋友,如果你眞喜愛你的工作,那就太令人羨慕了。
無事忙的人,最庸俗。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都市人潮裏,人擠人,人看人,至少有一半人是不該上街的,只是不上街悶得發慌,無事忙才上街。
如果私心中懸一個「鳳凰和鳴圖」作爲標準,我們給自己訂的標準通常是太高了。其實鴛鴦飛處的和樂,雙雙來,雙遊雙戲,已足夠讓人轉移對神仙的羨慕。而想像中的「鳳凰圖」,身備五彩,徘徊千仞,非碧梧不棲,非竹實不食,只能帶給我們虛幻的自豪,誰有能力可以企及這種境界?標準訂得太高,會給自己過不去,別人也無法與你相處。
莫羨鴛鴦飛處樂,
還應未識鳳凰圖。
還應未識鳳凰圖。
——明 陳寰 游觀音閣書壁(琴溪陳先生集)
退休是一生的完成,而不是一生的完結。
幸福未必在你想要將來得到什麼的烏托邦裏,幸福是在你適應當前已有了什麼的眞實世界中,只要鴛鴦眞樂,何必空待鳳凰?陳䄓的詩,不免自尋煩惱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百年三萬六千日,百年的人生,其中一半的歲月,如踏
和*圖*書
雪的飛鴻,東飄西泊,南北奔波,誰能不對工作地點的頻頻調動,無法安定棲息,而沒有些許感歎與抱怨?養 鬚
百年之中,不必找一個比你強的人在一起,而要與相互喜愛的人在一起,交換彼此內心的感受,提攜偶爾歧路的徬徨。所以平民夫婦能常牽手在一起,琴瑟和鳴,比封王封侯而相隔兩地的貴族要快樂;比牛郎織女一年一見的神仙更多情趣。
世上的無奈是:有的人沒有工作;有了工作的人,一半都不是自己眞心喜歡的性質;就算有了喜歡的工作,能力又是否配稱呢?有能力做喜歡的工作,而工作的地點又要長途奔跑不如意;很不容易,機緣都湊合,工作及地點都合意的人,你以爲他十分滿意嗎?唉,他又覺得死守一角,沒沒無聞,缺乏馳名海內的機會。所以工作不穩定的人固然在歎氣,而工作穩定的人也在歎氣,你很難找到一個滿意工作而虎虎生風的人,能做一行不怨一行,這人該有多瀟灑?
——明 王祖嫡 妾命好(師竹堂集)
上 比
暫時斷絕人際的關聯,進入全新的時空位置,忘卻自己的身分地位,回歸天然山水的境地,做一個原始的尋常的自由人,那麼旅遊實在是享受生活的好方法。
水往下流,人往上比。有人以爲往上比,才是策勵自己進步的動力,想想人家如何好,才能鞭策自己還不夠好,還不夠美。可是上比得太高,非但無益,更會破壞生活的尊嚴與情趣。
滌 耳
——明 李贄 九日聞袁中郎至喜賦(明詩選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