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孔子的幽默
正體字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第一,中國文字,大陸以「繁體」與「簡體」相對,海峽兩岸,相沿成風,確實不當。其實,與「簡體字」相對的理應是「正體字」。
(一)源自古字,如云(雲)、电(電)、礼(禮)、从(從)。
我曾在民
www•hetubook•com.com國九十一年十一月的《中國語文》月刊五四五期「我們的話」發表〈正體字、簡體字與繁體字〉:「正體者,標準字也;簡體字,便宜行事也,必也正名乎!」中國文字形音義具備,不但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更投射了豐盈的文化内涵與人文精神,正字標誌,必也正名乎!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主張「必也正名」,迄今仍爲顛撲不破之至理名言。元月四日出和_圖_書席台北市語文委員會,欣聞馬英九市長強調:「我們所使用的文字叫作正體字,不叫繁體字。」並籲請各界支持市政府將「繁體字」正名爲「正體字」的政策,令我聯想起劉孚坤所作的〈簡體字之歌〉:
——《論語.子路》
第二,簡體字並非憑空產生,其來源約有四種:
其中尤以第四種中共新造的簡化字,違背造字原則,www.hetubook.com•com破壞中國傳統文字的美感,最沒道理。
(三)源自草書,如东(東)、尽(盡)、兴(興)、会(會)。
中共在大陸推行漢字簡化,臆造新體,政策錯誤,其理顯然易見,固毋庸贅言,值得警惕的是中共以簡體字與繁體字相對,混淆視聽,必須澄清。
——九十四年一月十日
親不見(亲),愛少心(爱);廠內空空(厂),產缺生(产);開來關去門何在(开、关)?業下既廢(业),術難行(术)。兒童減頭腦(儿),婦女去腰巾(妇)。病了就算療(疗),成隊一個人(队)。走向井中為前進(进),情懷感動要干心(忎)。飛上半(飞),餘右傾(余);基礎石頭出(础),小土作灰塵(尘)。變化十次便光華(华),勝利原來靠肉生(胜)。www.hetubook.com•com
(四)源自新造,如灭(滅)、护(m.hetubook.com.com護)、斗(鬥)、开(開)。
第三,正體字的意義,首先是代表祖先傳下的正宗標準字,其次則與俗體字、異體字、簡體字相對。中共以繁體與簡體相對,其用心啓人疑竇,蓋繁與簡相對,繁者繁瑣、複雜、麻煩,多屬負面的貶義。其實,「繁體字」根本是子虛烏有的,我們所使用的文字並未增加任何筆畫,易「正」爲「繁」,誤導民眾,眞是冤哉枉也!
(二)源自俗字,如体(體)、声(聲)、灯(燈)、医(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