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
心臟大者,憂不能傷,易感邪氣,即血循環力強,其人膽大,衝勁大,皮膚的紋理較粗。
說到冬天死,就涉及到五行生尅的道理,據醫師的註解,因為心理作用影響生理,使人消瘦,心屬火,冬天屬水,故至冬天火受水尅而亡。
如果不是天生悲觀的人,但因為一時某種的影響,導致悲衷,又不知自拔,久而久之會產生一種陰縮的現象。所謂陰縮,是指性的方面發生冷感現象,以及性器官的萎縮,另一方面,陰氣亦呈萎縮,臉色隨之發生變化。
脾和胃在五行都是屬土,是黃色。不要小看了脾,人的意志是否堅強是受脾的影響,如果憂愁長久,脾會受傷,意志跟著也變得薄弱起來。
喜樂的肺
常常朗聲大笑的人,大概肺部健康沒有問題,如果有了口乾,胸悶的感覺,就是肺氣不通的現象。
心臟位置較高者,粗心大意,心高氣傲難以進言。
中醫的醫理,偏重於氣脉的道理,如果心氣太衰的話,也會造成人的悲觀情緒。
心理影響生理
川芎這味藥屬陰,有通筋活血之效,具有活動筋血的功用,可是生前多吃川芎的人,死後卻發現此人的筋都斷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器官腎臟,是管經脉的作用,如果腎氣太虛,易發生昏厥的現象,如果腎氣太實,則五臟都呈現
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安的情況。
在醫學的觀點上,五臟的構成人與人都不是相同的,就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道理一樣。因為構成不同,而造成每人意志、個性、精神都是不同的。關於這方面,需要科學進一步的證明,現在不敢斷言,僅將醫學上觀點介紹如後:
肝氣有時會呈現不舒通的現象,稱為肝氣實,在這個時候,此人容易發氣,所以看到火氣大的人,就知道他的肝氣不通順,俗話說肝火旺就是根據這個道理。
脾既係屬土,在它受傷過深時,四肢就變成不能動彈的狀況,有了這種狀況,病人可能死於春,因為春天是木,木尅土之故也。
所以許多的醫療是用心理的方法,這一點又要說到清朝的名醫葉天士了。
恐懼可傷精,可以造成脫的現象,這個脫字包括了大小便以及脫精。一般人常說的一句話,嚇得屁滾尿流,就是脫的道理。
前面說過情緒是五臟所影響,如果一個天生悲觀的人,在醫學的理論上來說,認為此人的肝不太健康,至少他的肝多少有點兒問題。
盛怒不休的人,除了傷害自己的意志外,對於腎臟也有極重大的傷害。如果腎有了重病,腰也變硬了,病人常死於夏天,因為水火不能既濟之故也。
愛哭的心和昏厥的腎
何謂神?「兩精相搏謂之神」,兩精相搏成為神。此神既非宗教方面之神,亦非道家所謂之神,乃是生命之神。神既是自身的生命,如生命完結則神永不存在了。這個hetubook.com.com意思不像儒釋道方面對神的觀念,認為離開肉體生命之外有神,儒釋道這種對神的觀念,在中醫醫理之中是找不到的。
物極必反
中醫醫理的學問,只顧及到病,而沒有注意到人能思想,人能發生情感及意識的問題。在這方面來說,西方的醫學可能也差不多。
肝在五行上屬木,如果肝出了毛病,嚴重致死的時間是秋天,因為秋季屬金,金尅木之故也。
憂鬱也是在慢性的摧傷五臟。這些都是可從平日的修養中可以努力改善的。
有些人有週期性的情緒不佳,有些人悲觀煩悶等,他們的心中知道自己情縮不佳,也很願意丟掉悲觀煩悶,但是卻無法克服,因為這是生理上內臟的影響所造成,並非心理的問題。
喜樂固然增加了肺的健康,但是如果喜樂過度,也不是好事,那時人的魄會受到傷害,發生了突然的變化,甚至這個人的意志也會突然改變,就說他是樂極生悲吧!
有一天葉大醫師的女兒後頸長了一個對口瘡,不能開刀,疼痛啼哭,葉天士就對她說,不要哭,過七天後,你的腿上還要長一個瘡,比現在的更大更痛。
看看這種說法,其中毫無陰陽五行,仔細研究其內容,似乎不成系統,本身互相矛盾,至於人類之思慮如何而來,則仍不得而知。所以這種說法只能算是模稜兩可的不徹底的,使學者難以明瞭。
何謂魂?「隨神往來者謂之魂」,跟著神往來者是為魂,如此說來,魂並非神。
「喜樂者,神憚散而和-圖-書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像這些有關藥物的實際記載,並未在醫書中發現,而是偶然導讀宋人筆記時所看到,所以說,研究中醫不簡單就是這個道理。
德 氣 神 精 魂 魄 心識
這種說法和想法是絕對錯誤的,因為《中庸》上所說的情,並非心理部份,而是生理的問題。
所以在《禮記》上論到性情,指性為能思想者,指情為內臟,就是這個道理。
何謂魄?「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跟精出入者是為魄。
何謂精?「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男女雙方與生殖有關之分沁是為精。
肝的不健全或者有病,常會表現在一個人情緒狂妄之上,也就是說思想言語有擴大欠真的情況,歸納為魂受傷,會導致精神病症。
脾虛的話,四肢軟弱,好像用不上力一樣;如果過實的話,則呈現小便不利的現象。
悲哀的肝
事實上,醫學應該追究意識思想從何而來,儘管科學已達到了對太空的發展,但對於這個問題,卻無法回答。
如果看到一個人太過於愛笑,不要認為是樂觀的表現,這是因為他的心氣過於實而造成的反常狀態,所以要從樂觀、愛笑中分別是健康還是病態,倒也不是簡單的事。
心臟位置較下者,易傷於風寒,易於進言,也容易受騙。
何謂氣?「地之在我者氣也」,氣是體內活動的氣,地球上的生命,好像是活的一種生命之能。
脾有了問題,和*圖*書也會發生失眠的現象,這時候吃些黃花菜(即金針菜)燒肉就可以治療失眠,因為黃花菜是黃色,有補養脾胃的作用。
如果肺有問題的話,肺屬金,到了夏天火旺的季節,病情就會惡化。
何謂德?《內經》上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德者得也,就是成果的意思,在《內經》上來解釋,有生命就是德。這個德用在道德方面是秦漢以後的事,在傳統的醫學上,卻只是得的意思。
有人主張每天大笑三聲,增加健康,因為大笑的時候肺部開張。道家也是主張喜樂的,因為笑是陽明的性質,道家有一句話:「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
道家的人喜吃硫黃丸,認為有鬆軟骨骼的功用,可是多吃硫黃丸,在他死後骨骼鬆了,一揑就碎。
心臟小者,易滿足,易安但多憂,皮膚帶赤色,皮膚紋理細。
原始的醫理,除了陰陽五行之外,將思想意識方面的問題歸納為:德、氣、神、精、魂、魄、心識等類。這些與哲學以及生物、心理都有關係。
她的女兒聽到,不免天天看著腿上那個地方,久之血液集中,果然出了毛病,原來的瘡反而好了,葉天士就把腿上的瘡開刀治療,這是心理作用轉移法,就是心理配合生理的治療。
所以,從一個人的情緒,即可判斷他的病症,知道了病人的病,也就可以判斷他的命運了,這就是以往所謂的,能醫能卜的道理。
《內經》上提到情緒的問題,談論頗多,主要的是說人的情緒影響病情極大。
《內經》上又說到心神的關係,「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和*圖*書傷則恐懼自失。破皮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如憂慮則傷神,人自然會變瘦,顏色乾枯,病重者冬天死。
恐懼也是極端不妙的,所以從前的家庭教育中,注重不使幼兒受驚,以免生理上受損。
研究中醫實在麻煩,原因就是有關醫理及經驗的學說和記載沒有經過系統的歸納和整理。舉例幾種藥物如下:
何謂心識?「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羌活這味藥屬陽,可以治頭痛,可是許多頭痛的人,吃了羌活反而會更頭痛,因為羌活是上行的緣故。
一般人都認為這個所謂喜怒哀樂,再加上愛惡欲共為七情,是一種純粹的心理現象,如果心理能夠平靜,就是得道了。
情感和五臟
《中庸》上說:「喜憑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心是人體中很重要的器官,一個人如果有個健康的心,也許不會使人感覺到他的特異。
中醫醫理強調心理作用的重要,認為精神變化對於生理病理影響的重大性。所以在〈養生篇〉之中多著重於平時個性的修養,這些都是屬於心理方面的健康,有了心理的健康,才能促進或改進生理的健康。
心理配合生理治療
意志堅強的脾
五臟的構成影響個性
肝是營養血的,血又營養神魂,如果肝氣虛的話則膽小,肝氣壯則膽大。
一個人要保持樂觀,少發怒,一怒不但傷肝,又傷脾傷腎,可說傷了所有的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