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諾貝爾年表
一八三九年 七歲
他恢復健康,回到聖彼得堡。三月二十八日,俄國與英、法、土三國開職,爆發克里米亞(Crimea)戰爭。父親發明的水雷,需求劇升;這因俄國用以佈置於芬蘭灣。俄國化學家古寧(Sinin)與都拉普(Trapp)兩教授前來工廠考察,鼓勵他研究硝化甘油炸藥,以應時需要。夏,他曾去法蘭士蘭貝(Franzensbad)休養。
一八九二年 六十歲
一八五四年 二十二歲
三月三十日,俄國戰敗;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軍火沒有需要;政府否認一切契約,父親的工廠,陷入困境。
他在義大利的多里諾(Toseana)設立炸藥工廠,以硅藻土與硝化甘油混合,製造火藥(所謂黃色炸菜,他名為 Melaine),五月,他定居法國巴黎。他在巴黎創設實驗室。他在克倫(Cologne)附近殊列布珠(Schiebusch)設立工廠。他父在西班牙設立工廠。大哥羅伯特在俄國發現油田。
他與父親,同時接受瑞典學院頒發的列得斯德多(Letterstedt)獎。他在布拉哈(Pregue)附近的撒姆吉(Zamsky),辦了一所漢堡分工廠。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及舊金山設立工廠。
一八八二年 五十歲
德國礦業界,大批訂購甘油炸藥,竟名為諾貝爾安全炸藥;用以開鑛,聲名大起。五月七日,英國頒給專利證書(但卻不許在英製造);九月十七日,瑞典也發給專利證書。它的用途,日漸推廣,生意興隆;他成為舉世聞名的人物。(本年的產量,僅為七八公噸,翌年增至一二五公噸;再過一年,增至四二四公噸;再過一年,又復增至七八五公噸;迄一八七四年,增加到三、一二八公噸)。他又發明新雷管。他雖然發明軍用品,但卻主張和平。
一八五二年 二十歲
法國政府認為他以飛行炮彈的專利權賣給義大利,是違反火藥公賣法,封閉他的工廠,且將所有機械一律沒收。十二月七日,母親去世。
一八四七年 十五歲
九月三日,父親去世。
一八四二年 十歲
一八七八年 四十六歲
一八九一年 五十九歲
「所有我留下的不動產,愿以下列方式來處理:其資金將由我的委託人投資在安全證券上,成立一項基金;其利息以獎金的方式,每年贈予那些在最近數年前造福人類最大的人。此項利息將平分為五分,分配如下:一部分贈與在物理學上有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一部分贈與在化學上有最重要的發現或改造的人;一部分贈與在生理學或醫學上有最重要的發現的人;一部分贈與在文學上能創作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出色作品的人;一部分贈與能使國與國之間增加友愛,能廢止或裁減常備軍,能維持與發起和平會談的人。
一八六一年 二十九歲
父親因事業失敗,負債纍纍,不得不以工廠讓給債權人,自己帶著夫人
https://m•hetubook•com•com與幼兒回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兄弟三人,留在俄國;仍在原來的工廠做事;但由「東家」變成了「夥計」。
他發明無煙火藥,適用於大砲發射,名叫「飛行炮彈」;但也有人稱為「諾貝爾火藥」。
一八七一年 三十九歲
一八九六年 六十四歲
他被選為倫教皇家協會(Royal Society)、巴黎土木工程師學會(Societé des Ingênreurs Civils)及瑞典皇家科學會(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ance)會員。
這因火藥在法國,屬於公賣事業,不許私人設廠製售。十一月,英國禁止硝化甘油的銷售、輸入或運輸。
父親窮到無以為生,拋妻別子,離開家庭,前往芬蘭,求謀出路。但在芬蘭,仍無辦法;於是,輾轉到了俄國,終於在聖彼得堡(St. Peterburg)找到一份工作。
他被瑞典大學聘為榮譽教授。三月十四日,他寫下最初的遺囑,以其財產的十七%,為卡羅林(Caroline)研究院、瑞典醫學界、維也約和平協會及巴黎瑞典俱樂部等組織的基金。
大哥去世,他以英文寫成一部喜劇,定名「專利的病菌」。十一月二十七日,他改寫了一份詳細的遺囑。遺囑如下:
一八六八年 三十六歲
七月十九日,普法戰爭爆發。普魯士的甘油炸藥,發生極大威力,法國戰敗;拿破倫三世退位;新共和國成立。他與巴比再向政府申請設立甘油炸藥工廠,得到批准。他在芬蘭漢格(Hango)設立工廠。
五或六月,他使硝化甘油爆炸成功;放在水底,也能爆炸。他有篇未完的小說「兄弟與姊妹」(Brothers and Sisters),大體寫於本年。
一八四五年 十三歲
一八九三年 六十一歲
一八四六年 十四歲
一八五一年 十九歲
一八八一年 四九歲
一八六五年 三十三歲
春,他與巴比在法國南部波利爾(Paulilles)設廠製造甘油炸藥。六月十九日,法國禁止製造一切炸藥。他要求賠償損失,敗訴。他與巴比在瑞士立一同樣的工廠。他也與約翰・大衛連(John Downie)在英國設立一同樣的工廠。
一八八六年 五十四歲
法國軍部對於飛行炮彈,雖有濃厚興趣,但因遭受司令官的嫉妒(他們要用自製的「B火藥」);他以專利權賣給義大利。二哥去世。
一八五六年 二十四歲
他進雅各布(Jecob)小學;由於身體虛弱,時常請假;但因智慧過人,成績仍比其他同學優秀。他在校園裡,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天空中變化不定的雲彩,或地面上昆蟲的各種形態;因此,老師很有把握地斷定他將來必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
他以硝化甘油引爆雷管,得和*圖*書到專利證書(十月十四日,瑞典商務部頒給)。他回到斯德哥爾摩,省視父母。他向父親提議,組織一硝化甘油公司。父親贊同他的提議,苦於沒有資金。於是,他赴巴黎,籌募資金。但是,沒有一家銀行願意投資。後來,法王拿破倫三世開訊,認為硝化甘油在軍事上大有用處,力予贊助,使他借到十萬法郎。他同到斯德哥爾摩,與父親籌建炸藥工廠,開始生產硝化甘油。
父親要他兄弟「各言其志」,大哥要做偉大的技|師,二哥要做大企業家;他要做發明家;由此已可看出他的志趣。父親替他們請了一位俄語老師。他有語言天才,很快就把俄語學得很好。他除俄語外,後來還學會了多種外國語言。父親發明水雷,受到俄國當局的重視,頒發獎金三、〇〇〇盧布;小工廠逐漸 成了大工廠。幼弟愛彌兒・奧斯加誕生。
一八八七年 五十五歲
一八六二年 三十歲
一八七三年 四十一歲
一八六三年 三十一歲
一八七六年 四十四歲
一八四三年 十一歲
一八六六年 三十歲
十月二十一日,出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父親應墨紐・諾貝爾 (Immanuel Nobel),生長在一貧窮的家庭,幼年失學,年輕時在一貨船上打雜;由於努力自修,終於考上了斯德哥爾摩的工業學校,後來成為建設師;雖然有過不少的發明,因為未能受到社會的重視,生活仍很貧苦。在他出生的一年,由於一場火災,父親甚至宣告破產。母親安得麗塔・亞賽(Andrietta Ahlsell),相夫教子,刻苦持家。 夫婦生了四個男孩。長子羅伯特(Robert),次子魯特衛克 (Ludwig);他是三子;下有一弟,叫愛彌兒・奧斯加(Emil Oskar)。他是發明家、工業家;同時,愛好文學,主張和平。今天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金」,就是由他出資創辦的。
一八六〇年 二十八歲
一八四一年 九歲
一八八九年 五十七歲
一八四〇年 八歲
一八五三年 二十一歲
遺囑執行人將資助金、財產稅及其他稅額結算財產時所需費用以及解決關於遺囑訴訟事件的用款,一一支付清楚後,他們在一九〇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就結束關於籌備諾貝爾基金團的事務,最後清算諾貝爾基金團的基金,數達三一、二二五、〇〇〇.三六瑞典Kronen。
一八五七年 二十五歲
二哥魯特衛克前來巴黎,邀他參加石油公司,擴大經營。石油公司改稱「諾貝爾兄弟揮發油公司」(Nobel Brothers' Naphtha Company)。
一八四八年 十六歲
一八九〇年 五十八歲
一八八八年 五十六歲https://www•hetubook.com•com
夏,在大學讀書的幼弟愛彌兒・奥斯加,放假回家,去工廠幫忙;九月三日,工廠突然爆炸,受傷去世。父親亦因腦溢血,得了半身不遂症。同時,警政當局認為這種工廠危險,不許復業。於是,他以實驗設備遷至離斯德哥爾摩兩英里遠的馬拉(malar)湖內的一艘平底船上,繼續生產。
秋,父親從俄國來信,說已在聖彼得堡擁有製造軍用機械的小工廠,希望家人前去團聚。他大為高興。十月二十一日,母親帶著他兄弟三人,前去聖彼得堡。
一八八〇年 四八歲
一八三四年 二歲
他離開美國,踏上歸途,路經巴黎,暫留法國,跟 Pelouzo 教授學習化學與物理;同時欣賞巴黎的風光,培養寫作的興趣。他還參加法語補習班,在此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彼此相愛,私訂終身;不幸,此一少女,不久病故。
一八四四年 十二歲
一八九四年 六十二歲
一八三三年 一歲
一八六四年 三十二歲
他以巴黎的實驗室,遷至聖利摩(San Remo),改稱研究所。
一八五八年 二十六歲
一八六九年 三十七歲
一八九七年
他旅行 Zurich。
一八六七年 三十五歲
十月三十日,他的財產,經過估價,呈報法院;數目如下:
一八七九年 四十七歲
一八九五年 六十三歲
七月,他回聖彼得堡;一家團聚;當時,大哥擔任公司的經理,二哥是工廠的廠長。父親要他負責指導發明的工作。他不斷地閱讀各種有關火藥與機核製造的參考書,同時設計改良工廠機械與研究新產品的製造。
一月,他發明量水及其他液體的器械,得到專利證書。三月,他又得到製造晴雨表的專利證書。冬,他大病一場。
三月,他得到政府的許可,在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惟悌魯維肯(Wintevioen),建設新廠。這惱世界首創真正的硝化甘油工廠。他旋去德國,另謀發展。他在漢堡認識瑞典富爾溫基爾(Winkler);乃於十一月八日,在漢堡(Hamburg)附近成立硝化甘油公司,定名為Dyn-amit-Aktien-Gesellschaft vormals Alfred Nobel 公司;同時,又在距漢堡十公里的克魯伯(Krupp),建立炸藥工廠。秋,他曾去義大利;十一月,他曾去英國;都無成就。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的硝化甘油,在美國獲得專利證書。
一八八三年 五十一歲
二月十九日,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即位(尼古拉一世是於三月二日去世)。父親的工廠,一再擴展。
一八五五年 二十三歲和圖書
一八三五年 三歲
一八七〇年 三十八歲
三月,他赴俄國,探望兄長。當時石油跌價,工廠發生火災;兄弟事業,受到打擊;不久,恢復。
一八八五年 五十三歲
五月,諾貝爾兄弟揮發油公司成立。致力於無烟火藥的研究。
他因工作過勞,竟病倒了。父親命他去德國阿爾卑斯山附近的 Eger 溫泉療養;他利用道一機會,前去柏林,購買了大批的化學參考書。
俄皇投資石油公司,使公司資本增加到三〇〇萬盧布,營業鼎盛。從此以後,他不僅是一火藥發明家,也是一石油企業家。
春,他由英國轉至巴黎;有一年輕企業家巴比(Barbe),對他的智慧與毅力,十分佩服;聞訊來訪。因此,兩人就向法國政府申請設廠製造甘油炸藥,但未能得到法國政府的許可。
一八七四年 四十二歲
一八三八年 六歲
他的工廠輸出的硝化甘油,遠及澳洲、葡萄牙、英國及美國。他經英赴美,五月十六日,他以在美國的專利權,賣給修赫芬德(Schaffner)。五月底,克魯伯工廠發生爆炸;在此前後,世界各地,如美國、德國、澳洲及巴拿馬,常有火藥爆炸事件發生。所以,硝化甘油幾乎成為世界各國望而生畏的絕對禁用物品;他的事業,深受打擊;但是,他不灰心,埋頭續改進,終於發明了甘油炸藥。他在挪威設立恩格金(Engene)工廠。
一八七二年 四十歲
九月,父親對他兄弟三人,曾有批語:「依我看來,魯特衞克天才最富。阿弗列德動敏過人。羅伯特對於投機事業,最為勇敢,且有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八七五年 四十三歲
一八四九年 十七歲
他聘請具爾哈(Bertha)女士擔任秘書。他在紐約立工廠。他在瑞士設立工廠。他在義大利設立工廠。他在葡萄牙里斯本(Lisbon)設立工廠。他又在匈牙利布列斯堡(Pressburg)設立工廠。
他開始研究硝化甘油炸藥。因此炸藥,對於土木工程,大有用處,故自稱為「土木工程師」。
一八五九年 二十七歲
國別 | 財產額(單位瑞典 Kronen) |
---|---|
瑞典 | 五、七九六、一四三.〇〇 |
挪威 | 九四、四七二.二八 |
德國 | 六、一五二、二五〇.九五 |
法國 | 二二八、七五四.二〇 |
蘇格蘭 | 七、二八〇、八一七.二 |
英國 | 三、九〇四、二三五.三二 |
義大利 | 六三〇、四一〇.一〇 |
俄國 | 五、二三二、七七五.四五 |
總計 | 三三、二三三、七九三.二〇 |
負債及減額 | 一、六四六、五八九.九二 |
財產總淨值 | 三一、五八七、二〇二.二八 |
在外國所納財產稅額 | 一、三三五、九四九.九六 |
在瑞典所納財產稅額 | 一、八四三、六九二.二五 |
財產稅總計 | 三、一六九、八四二.二 |
個人方面資助約計 | 一、三七〇、〇〇〇.〇〇 |
一八五〇年 十八歲
周憲文編
十二月十日,他在聖利摩病故;二十九日,遺體運回斯德哥爾摩,安葬於北禮拜堂(Northerm Churchyard)。他在臨終前,還完成一部悲劇,定名「報應」。
九月,他發明量氣表,得到專利證書。年底,工廠因週轉不靈,發生危機。他奉父命,去倫敦去巴黎籌款,以謀度過難關,結果未能成功。
大哥羅伯特在俄國巴庫(Baku)買一小油田,開採石油;成立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NobelBrothers' Petroieum Production Company),與二哥一起經營。他又發明膠質炸藥。法國恢復製造炸藥。五月二十一日,他在倫敦的藝術學會,宣讀論文。
一八三六年 四歲
他在法國的工廠擴大成為擁有二〇〇萬英鎊的龐大組織;這筆資金相當於九七、三三〇萬美金。
「其中物理和化學獎金由瑞典學院頒贈。生理學或醫學的獎金由斯德爾摩的卡羅林醫學院頒贈,文學獎金由斯德哥爾摩瑞典文學院頒贈,和平獎金的得獎人則由挪威國會選出五人委員團來決定。我特別希望,在頒贈獎金時,不要考慮到候選人的國籍問題,才高者得,無論他是否為瑞典人。」
一八七七年 四十五歲
他已長大,取得父母的同意,前去美國,研究機械。他在航行途中,仍努力複習英文,加強語言能力,以便應付環境 。他飽覽雪萊(Shelley)(一七九二~一八二二,英國文學家)的作品,發生很大的興趣;他以和平手段及博愛精神,處世待人,後來發展而至提出遺產,成立諾貝爾獎金,據說是受雪萊思想的影響。他到了美國,立刻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去看約翰・愛利克遜(John Ericoson,一八〇三~一八八九,瑞典發明家)。他幫助愛利克遜從事以火與高溫產生的膨脹空氣,代替蒸氣發動引擎的熱空氣研究工作。他從這種研究,知道物體燃燒發熱而使氣體膨脹產生力量的原理以及其他許多新的知識。他在感到孤獨的時候,就讀雪萊的詩;他也以寫詩為主要消遣。
一八八四年 五十二歲
一八三七年 五歲
他向法國政府抗議無效,打算回瑞典故鄉;但因義大利的飛行炮彈工廠已經竣工,開始生產;乃改變主意,前去義大利,定居於San R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