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赫兒
米斯特拉爾 著
許文堂 譯
一九〇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佛烈德力克・米斯特拉爾(法國)
Frédéric Mistral
得獎評語:
「他的詩作所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
頒獎辭
依照父親的願望,米斯特拉爾在愛克斯普萬斯學院取得法律學位。在這之後,他有了自由選擇所喜愛的生涯,他很快地作了決定。他熱衷於詩作,以鄉野的方言來描繪普萬斯的美,他是第一個把這種方言提昇到文學語言層次的人。
米斯特拉爾生於一八三〇年九月八日。美阿諾小村(在法國南部美蘭尼)介於阿威儂和亞耳之的的半途上,他生長在這壯麗的自然環境和鄉下人當中。很快地,即對他們的工作非常熟稔。他的父親是個出色的農人,熱愛他的信仰和先人遺留的習俗。他的母親以歌曲和出生地的傳統養育孩子的靈魂。
作者用迷人的方式描寫年輕人的愛情,用巨匠的手筆敍述米赫兒如何通過科羅多石的平原;不幸的年輕女孩,在酷熱的卡馬格中暑,掙扎著到聖龕所在的教堂逝去;在那兒,三聖瑪利在她臨終前的一刻向她顯靈。
因此,在選擇介乎一個逐漸受到肯定的才能與一個已經達到他個人創作發展極致的俊彥之間,絕不會有任何的猶豫。評審委員會無權忽視一個仍保有活力的作者在歐洲的聲望,僅因他年紀已老,一個老作者的作品,通常被證實有獨特和年輕的精力。
事實上,他的詩把普萬斯的陽光撒播在許多國家,甚至在北方的國度中,給許多心靈帶來了歡樂。
學院頒發其中之一的獎給詩人佛烈德力克・米斯特拉爾,在他清新的詩篇靈感中,這個值得尊敬的老人仍是比我們這個時代多數的詩人要來得年輕。他的主要作品之一「隆河之歌」(LouPouemo和*圖*書 dóu Rose)不久之前才出版,時為一八九七年。當普萬斯詩人在一九〇四年五月三十一日慶祝他們的五十週年紀念日,米斯特拉爾吟唱了一首抒情詩,在神韻和活力上,絲毫不亞於他先前的作品。
他的第一次嘗試是首長詩,定名為「普萬斯」(Li Prouvensalo,一八五二年)。之後,他連續用了七年的時間去創作,建立了他世界性名聲的「米赫兒」(miréio,一八五九)。
米斯特拉爾在其他抒情詩中,熱烈地堅持新普萬斯語獨立存在的權利,並且極力予以維護,以反抗各種蔑視和污辱的襲擊。
簡言之,米斯特拉爾的作品猶如一座高大不朽的記念碑,用以榮耀他所鍾愛的普萬斯。
今年對他而言,是值得慶賀的一年,因為五十年前在聖埃斯德爾節,米斯特拉爾和六位文學界的友人建立了「普萬斯詩人協會」。他們的目標期在淨化,並確立普萬斯語言,此一語言從聖雷米到亞耳都被使用,並沒有什麼顯著的不同;所有隆河谷地,從奧蘭奇到馬地格,都將它當作一種新的文學語言,就像早期的佛羅倫斯方言被拿來當做義大利語的基礎一樣。如同專家賈斯東・巴利斯(Gaston Paris)和高斯威玆(Koschwitz):所說,這種運動一點也不違反時代潮流,它不在尋求老普萬斯的復甦,而是在人們所通用的方言基礎上,企圖建立一個為人所了解的國家。普萬斯詩人的這種努力,並未因為成功而遲緩下來,
hetubook.com.com在他偉大的「新普萬斯字典」(Tresordow Felibrige,一八七九~一八八六年)中,他化費了二十多個年頭的歲月,不僅記錄下普萬斯方言的寶藏,並且為與奧克語建立起不朽的紀念碑。
(許文堂譯)
這篇作品的價值並不在於主題,或是其間想像力的發揮,不論米赫兒的姿態多麼吸引人,其中的藝術乃在於對故事枝節的連接貫穿手法,和在我們眼前呈現整個普萬斯的風光、記憶、古老風俗及其居民日常生活的描繪。米斯特拉爾說他只為牧人和莊稼漢歌唱;他用荷馬式的單純做到了。他實在是偉大荷馬的私淑弟子,但絕非是奴才般的模仿。有充分的證據可以顯示他擁有個人獨特的描寫技巧。黃金的氣息對他的描述方法有許多的鼓舞。有誰能忘得了他為卡馬格白馬作的畫像?奔騰、馬鬃在風中飄颺,牠們似乎被海神的三叉戟馴服,現在從海神的馬車釋放出來。如果你將牠們從牠們喜愛的海邊草原遷移至別處,牠們終會逃逸。甚至經過好幾年的遠離後,牠們還會回到這片著名的草原來,重新聆聽海濤的聲音,用牠們愉快的嘶鳴致意。
「Lou soulèu me fai canta」(太陽使我歌唱!)
「湼托」(Nerlo,一八八四年)是首像短篇故事的詩,提供了許多美麗的篇幅讓讀者欣賞。但是敘事詩「隆河之歌」則更為深刻,由一位六十七歲的詩人寫來,仍hetubook.com.com然充滿了生命力。於此描寫到隆河所流經的許多景色,顯得清新動人。那位高傲又熱誠的阿波羅船長,他以為一個人必須是水手才會知道如何祈禱!這是多麼崇高的典型呀!其他令人可喜的情節,還有船長的女兒安格拉,她的幻想已加入了古老的傳說,有一天晚上,她幻想她發現了河神陸達,在月光搖曳的隆河水波中,她深受感動,這些詩行乍看起來似乎奔流而閃耀在月光之下。
這首詩從首次出現以來,便受到熱烈的歡迎,拉馬丁雖精疲力竭於個人的照料,但總是受到美妙詩作的刺|激,他寫道:「一位偉大的詩人誕生了!」他把米斯特拉爾的詩和愛琴海島上詩人的作品相提並論,對於漂浮的狄洛斯島而言,必然會經離開它的群體,靜靜地加入馥郁的普萬斯海岸。
這首詩的韻律,美妙和諧,藝術性的組合十分成功。米斯特拉爾描繪的泉源並非心理學,而是自然,這人對待他自己純潔得像自然的孩子,讓其他的詩人傾聽人類靈魂的深處吧!米赫兒是朵半開的玫瑰,在朝陽的紅光下,永遠閃亮。這是一個獨創精神的偶然作品,而不是純然辛勤工作的果實。
米斯特拉爾曾贈「普萬斯詩人協會」如此的箴言:
我們時有耳聞,諾貝爾文學獎乃是頒給正值盛年時期的作家。因為此時正是他們創作發展的巔峯,其目的乃在保護他們免於物質生活上的困難
https://m.hetubook.com.com,以確保他們擁有一個全然獨立自主的環境。
是以,瑞典學院已將諾貝爾獎頒給蒙森和班生,表達對他們的敬意。雖然他們兩人都已經過了全盛時期。在今年諾貝爾獎提名候選人之中,學院仍然注意到一些已獲有聲名的文學界老將,希望能重新表示文學世界,對一位天才的高度尊重。
米斯特拉爾不僅是位敍事詩人,還是一位偉大的抒情詩人。他的詩集「黃金島」(LisIsclodor,一八七六年),包含了一些不朽的美妙詩章,它讓人回想起阿科勒之鼓、垂死的割草工人,以及對吟遊詩人時代的記憶似乎喚起落日餘暉的盧曼尼的城堡……等情節,另外還有應該在傍晚微光下吟誦的美麗神秘詩篇。
瑞典學院特別考慮到兩位作者,這兩位都值得獲得全額的諾貝爾獎。兩者不僅僅在詩藝上已臻至巔峯,並且在人生的旅途上本是如此。他們一個七十四歲,另一個則年輕兩歲,因此學院認為不需要耗時在討論他們同等的價值上。雖然從不同的觀點看來,學院只頒了一年獎金的半額給予他們,果真這獎的物質價值如此減去了兩位桂冠詩人的榮譽,學院希望公開說明這個特殊的情形,認定這兩位獲獎的任何一位皆相當於獨得這個獎。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
C.D.奧.威爾森
C.D.奧.威爾森
這首詩的情節非常單純,一個美好而吸引人的鄉村姑娘,由於她父親的反對,不能嫁給所愛的窮年輕人。她絕望的逃離老家,前往位於隆河三角和-圖-書洲、卡馬格島上供奉三聖瑪利的教堂,以尋求安慰。
當他在阿威儂中學求學時,這年輕人學得荷馬和魏吉爾的作品,這給他深刻的印象。他的一位教授——詩人盧曼尼鼓勵他,使他深愛普萬斯母語。
「米赫兒」出版七年之後,米斯特拉爾出版了兩部同等份量的作品,「日曆」(Calendan,一八七六年),這本詩集的情節被形容為過於幻想和不真實,但是它絕不遜於「米赫兒」中對於描述的魅力,有誰會懷疑人在歷經磨練後而變得崇高的那種偉大理想?當米赫兒歡慶農民的生活時,「日曆」乃呈現了一幅大海和叢林的動人圖畫,就像那水面閃亮的一些動人景象,反映出漁人的生活情景。
不用說,像米斯特拉爾這樣的人早已得到了各種榮譽,法蘭西學院會頒給他四次獎;法國學會也會頒發雷諾獎金一萬法郎給他的字典;哈勒和波尼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土學位;他的一些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米赫兒」還由古諾(Gouncd)改編成音樂,而「日曆」則由馬赫夏(Maréchal)改編。
理想主義是阿弗列德・諾貝爾對於獲獎作家的期求,能有像米斯特拉爾那樣的作品,以傑出的藝術理想主義,滙集健康繁花於一身,為了復興和發展故鄉的精神遺產、它的語言、它的文學,而窮心皓首,終生奉獻而無悔。這樣的詩人,世上並不多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