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赫兒
米斯特拉爾得獎經過
米斯特拉爾是普萬斯文學的代表人物。普离斯語是一個沉寂已久的古老語言,而如今它又漸漸地蛻變成活生生的文學了。這是當時歐洲文壇的一件大亊。那些德國人對它的關切當中自然多少有些眞正的熱忱。不過,就整個亊淸衡量起來,德國人的這種狂熱是相當惹人起疑的。因爲德國人一向是極藐視法國文學的。在他們的眼中,法國文學——當然也包括普萬斯文學——充其量只是「一首不登大雅之堂的鄉土民謠」。所以,普萬斯的語言復興眞的使他們興奮到這種程度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麽,他們道樣積極地支持米斯特拉爾,他們的動機究竞是什麽呢?顯然,德國人道項「降尊紆貴的」附庸風雅是有其政治背景的。我們依稀彷彿從它身上看到了Realpolitik的魅影。
瑞典學院頒獎給米斯特拉爾乃是由於:「他的詩作所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眞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米斯特拉爾十分珍愛道句得獎評語。所以道位詩人便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十一月二十三日那天以普萬斯文向瑞典學皖傳達了他的感激之忱:
一九〇一年當他首次被提名的時候,他自己感到有點莫名其眇。他於是年元月十九日寫信給帕里斯說:「我不淸楚這個偉大的諾貝爾獎是怎麽一囘事,而那些提名我參加競選的德國普萬斯專家則是另一樣我所搞不懂的柬西。」就是說:他知道有人的大力活動,想替他爭取那項鉅額;他也知道,那些人住在萊茵河沿岸。不過,他不知道他們存着什麼心。
「由於我身爲一個南法的普萬斯人,故而甚樂意從一個其統治王朝的血管中流着些許貝昂(Bearn)——即普萬斯——血液的國家接受此項殊榮。」
米斯特拉爾對這些德國人的小題大作感到非常驚訝。他知道有人在爲他奔走疾呼,可是他本人卻反而無動於衷。一九〇一年三月他詼諧地寫了道句話:「道次的枝頭對小烏來說是稍微高了一點——而且,毎個人都是非要生活費不可嗎?」正由於他有着道樣淡泊的胸懐,所以當一九〇一年的獎金被蘇利.普魯東得去時,他就不像他的鼓吹者們那麼憤慨了
https://m•hetubook•com.com
。相反地,身爲一個法蘭西的好國民,他深爲一位同胞的獲獎感到慶幸。第二届的獲獎人是蒙森;第三届是班生。這兩年米斯特拉爾也都曾被提名。而當一九〇四年來到時,米氏獲獎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現在讓我們囘顧一下米斯特拉爾被名的經過。
話必須從德國人的傳統政治觀念說起。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欲統治敵人可循兩種途徑,第一、分化他們,第二、煽動他們國境上的少數民族。他們推薦米斯特拉爾正是懷着這種不軌的意阃。不過,道只是場預演罷了,好戲連場的時刻還在後頭呢。我們從歷史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傾全力煽動蓋爾人(Gael)在愛爾蘭的叛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復又明目張膽地鼓勦布列塔尼(Brittany)的民族主義和蘇格蘭的分裂主義。
從一開始起,米氏的名字就年年爲許多斯堪地那維亞的學者以及拉丁語系文學的專家們所提出。同時,隨着時間的過去,他的詩〔最著名的是「米赫兒」(Mireio)和「日曆」(Calendau)〕在北歐地區也逐漸流傳了起來。米m•hetubook•com•com斯特拉爾這個名字已經不再侷處於專家學者的圈子裏了,仰慕他的人數漸漸多了起來。同時,由於璀典本身的文學中鄕土文化日形重要,所以瑞典人非常喜歎一個像米氏這種類型的時人。更重要的是,米氏剛一出現就變成瑞典學院常任秘書C.D.奥.威爾森個人最喜愛的作家。威爾森在瑞典學院中頗具影響力。所以在一九〇四年夏天,諾貝爾委員會已經暗中屬意米斯特拉爾了。
在信尾,米氏更以一種高貴的「普萬斯姿勢」給伯納道大將的孫子——瑞典\挪威的國王——寄上了一個血親之吻:
米斯特拉爾因爲年老體弱的緣故未能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他也沒有寄出正式的致答辭。
(王鴻仁譯)
「諾貝爾獎的實質價值將可以透過獎助金與基金方式,幫助https://m.hetubook.com.com我繼績推動復興普萬斯語文—— 對之我已奉獻了我的作品和生命——以及保存我們一切優良民間傳統的工作。而此項巨獎的全球性聲譽則更將以一種無比的力量協助我們光大我們的普萬斯語文。」
一九〇一年,馬堡(Marburg)大學拉丁語系文學敎授科許維玆(Edward Koschwitz)寫信向瑞典學院毛遂自薦,表明他有向學院推薦候選人的資格,然後便展開了大規模的活動:由科氏帶頭,率領一群德國的大學敎授們提名米氏參加競選諾貝爾文學獎。道些推薦米氏的信面來自耶拿、弗萊堡、布列斯勞(Breslau)、布拉格德國大學以及日內瓦大學等。不過,普萬斯省佛卡基耶(Forcalquier)的文學團和大學也都寄來了同等熱情的證詞,「顯示出他的詩在他自己的家鄕是如何的爲人們所喜愛」。那年瑞典學院的抉擇前面已經說明過了,是法籣西學院活動下的產物,所以科許維玆毫不氣餒。他甚至還以靈通人士的口吻,十分肯定地說:要是法蘭西學院及早想起米斯特拉爾的話,那麼他們是絕不會推薦蘇利.普魯東出來競選一九〇一年的諾貝爾獎的。言下之意對m.hetubook.com•com自己的越俎代庖頗爲自得。
米斯特拉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委可說是旣不抒淸又不刺|激——它是一羣大學學者(尤其是德國人)政治陰謀下的產物。
可是好事多磨。那年秋初,瑞典學院這個幾乎已成定局的決定發生突兀的變化。它的起因可以說是十分莫名其妙的,可是道種事情在文學界卻是屢見不鮮。事情是道樣的:那年的九月,一本「米赫兒」的譯本在瑞典出現了。那個譯本的文筆拙劣到極點,非伹沒有表現出原作的神髓,反而將它糟蹋得極端的不倫不類。更不幸的是,道個譯本出自一位諾貝爾委員會委員之手。有許多人十分擔心瑞典的民眾會用這個譯本做標準,來評估道位偉大的詩人;又因爲譯者身爲諾貝爾委員會的一分子,所以人們是很可能會誤以爲它正式地代表着瑞典學院對米氏的看法。這些顧慮相當合理。情況於是變得棘手了起來。瑞典學院素以穩健出名。它在愼重考慮之下終於決定採取一項權宜的措施。十一月學院在開會時決議將獎金分成兩半,由西班牙的葉卻加萊和米氏共同獲得。道項「所羅門式的分配法」不僅一下子表揚了兩位拉丁語系文學的巨匠,同時也讓西班牙堂而皇之地進入了諾貝爾的陣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