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一 愛你在心口常開
餃子大王
趙某人與餃子的因緣說來話長,已有數十載的光榮歷史了。想當年,趙某人剛來台灣未久,不過才四、五歲,十分的幼年才俊,舉家住在台北市的一棟房子裡頭過著美滿的生活。母親大人是西安市的青年才俊,做得一手美妙的麵食。當時她老人家不過才二十幾歲的年紀,非常的喜歡表現。今兒個合子、餡兒餅,明兒個餃子、貓耳朵,成天的變花樣,吃得趙老大非常開心,白白胖胖,越長越是可愛。苦只苦了杭州市的青年才俊——父親大人,來回划水、鹹魚、醬瓜稀飯還來事,三天兩頭的麵食餵得老爸十分清瘦,但是因為膽子小,所以不敢聲張。三兩個餃子下肚就輕手輕腳的放下筷子,柔聲曰:「真好吃,好飽。」趙某人看在眼裡,心中透著蹊蹺,既然真好吃就不會這麼快飽;既然這麼快飽,就不會真好吃,其理至明。但是因為當時是幼年才俊,話還講不太清楚,不受當局重視,所以便悶著寶貴意見沒有隨便的發表。現在回憶起來歷歷在目,特別舊事重提,想父親大人數十年前必對麵食甚不以為然也。順便在此恭問父親大人,小兒之言然否?不過,現在經過母親大人數十載的在職訓練,杭州市的青年才俊——老爸大人,不要說是鍋貼水餃了,就是麵片兒湯,牛肉泡饃兒,端起來毫不含糊,唏哩呼嚕的一口氣就是三大碗,沒有大蒜、大蔥還直喊不過癮。就是北方大漢瞧著了也要甘拜下風,自嘆不如呢!
嘻,說出來不大
和_圖_書
好意思。去年秋天,西風蕭瑟的時候,趙某人瞧著一位蜜斯,怦然的給他有心動,開足了馬力窮追一把,時速七十九哩,被警察抓去法庭達二次之多。感情正待三滾起鍋,有那麼一點兒意思的時候,這位蜜斯千不該萬不該,不該神經兮兮的請趙大王吃餃子。這頓餃子一吃下去,直吃得趙大王心灰意冷。心想這樣子混下去,俺餃子大王這張臉日後還朝那兒去放。於是狠下心來「砸鍋」而去,餃子,「馬子」,一起「泡湯」。人家「不愛江山愛美人」,千古傳為佳話;趙大王「不愛美人愛餃子」,境界更上一層樓矣。趙某人嗜食餃子有如此者,此「大王」銜頭誠非虛得。後人有好事者作現代詩嘆曰:雖然趙某人食餃之威名遠播,但這個大王的名頭還是在高二上那年才撈到的。趙某人高二時分個兒頭被餃子餵得十分粗大,這並沒啥子稀奇。在諸班中間有以功課奇佳聞名者,有以球技高超聞名者,有以面貌英俊聞名者,趙老大說來慚愧,是以便當最大聞名。原來當時趙老大中午吃完飯就去操場打球,球一打完肚皮立刻又鬧空城計,很是辛苦。後來跑遍市場購置特大號便當一個才解除危機。中午值日生從廚房抬回來全班蒸過的便當,附近諸班的老大沒見過什麼世面,瞧著這個特大號便當必指指點點,嘖嘖稱奇,敬佩之情溢於言表。趙某人沾著便當之光,亦甚為各界人士器重。有一天放學,趙老大請m.hetubook.com•com幾個哥們到舍下便餐。正好是碰上吃餃子。趙老大坐將下來,那裡記得什麼招待客人這一套,一語不發的開始埋頭苦幹,正吃得有三分飽意,將油嘴一擦,才想起來有幾個客人在座,抬起頭來,只見個個目瞪口呆,猶若木雞,盯著趙老大發愣。張老翼起立代表眾人結結巴巴向趙某人致賀曰:「服了!服了!整整七十一個,一個不少。」其餘各人紛紛起立握手向趙某人致賀。從此趙某人一代餃子大王的英名於此創立焉。
趙某人幼年時光身材很「迷你」,而食餃子量甚驚人。每次「呷罷」,父母親友常常圍著我四處上下打量,好像研究馬戲團的怪人一般。後來才曉得他們是想知道趙老大將數十枚餃子到底置於何處。
話說趙某人自四五歲啟蒙,嚐到了餃子的滋味,從此便兩情相許,與餃子結了不解之緣。數十載以還,在江湖上四處行走,因為嘴大吃八方的關係,其中光怪離奇,邪魔妖道,各式怪餃,所遇不知凡幾,可謂歷盡滄桑,閱「餃」多矣。
時間過得真快,趙大王遊食新大陸以還,轉眼七載有零。說到這個餃子的水準嘛,與中土的比較起來又是差了那麼一皮,倒是長了不少的見識,有以可口可樂瓶子擀皮的,有擀張大麵用碗扣皮的。餡子嘛更是東南西北瓜,雞貓狗子肉儘都湊合著往裡包,掀開鍋蓋嚇一大跳,皮開肉綻稀里糊塗的如同那及第粥一般。至於必須的蒜泥、辣油更是連邊都沒有
hetubook•com.com。趙大王抱定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職志,情願餓得前心貼後心,對於那不上路的餃子卻絕不肯紆尊降貴輕易的下口,徒然的壞了這餃子大王的名頭,剛到明城的第一個冬天,善心同胞請趙某人便飯,什麼不好請,偏偏冤家路窄請吃餃子。趙大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瞧眾家兄弟姊妹捲起袖子來齊齊的下手,盤子裡頭「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便知道大勢已去。俟到劈哩啪啦的下了鍋端將上來,趙大王一口咬下去,乖乖,如同那麵粉廠老闆親手做的叉燒包子一般,不免萬感交集,心中有一丁點兒難過。勉強再選中了一個面目可喜的入口,咔嚓一聲,真是匪夷所思,餡子裡竟然咬了一顆花生米出來。頓時悲從中來,忍耐不住,淚珠兒奪眶欲出,擲筷離席,仰天而長嘆,直嘆得眾賓客盡皆驚惶,女主人花容失色。這一嘆不打緊,趙某人在明城一共待了三載,自此以後,方圓百里之內沒人再請趙大王吃過餃子。所以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嘆氣能不慎哉?特誌於此,與愛好嘆氣的讀者諸君共勉之。
「餃」者,用麵粉和餡做成的角形食品也。「子」者,稱物體的尾詞也。「餃子大王」者,趙某人也。
吃餃子的學問很大,並不是說皮子包上餡兒,丟進鍋子裡三滾,唏哩嘩啦的撈起來將就的吃著就算餃子了。懂得吃餃子的人,趙某人認識的不多。至於能吃又會做的,那就更少了。餃子的藝術沒有止境,就www.hetubook.com.com好像球場射球一樣,最高的命中率應該是百分之百。雖然無人能及,但標準是放在那裡的。能有個百分之六七十就是高手,等而下之的,百分之十幾才算是沒白打了球。至於那個百分之零的就是不上路了。餃子的最低標準,皮子一定要薄,中間略厚才不會破,一咬一口水才能勉強入口。餡呢,以豬肉為上,其他飛禽走獸無一不可。菜嘛,就是「胡蘿蔔炒韭菜,各取心頭愛」了。不過以胡瓜、韭菜最為美妙。最最要緊的是蒜泥、麻油、辣油、醬油這食餃四大寶,一件不可缺,一件不可少。如果桌子上有酸不拉幾的朋友,譬如文人之類,那麼就再加個醋,湊成食餃五大寶。這數大寶要是少了那麼一樣,就好像喝老酒沒豆腐乾、花生米一樣,不上勁。
北方人說:「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中國人一直沒有很好的物質享受,勞碌之餘,能夠忙裡偷閒擺平了打個盹兒,月兒年把來上一頓半餐餃子,便是神仙一樣。
啊!
不要向我提起
那些顯赫輝煌的名字,
不要向我訴說
那些纏綿悱惻的故事。
只願這三萬多個短暫的日子,
我白白胖胖的肚子
能經常的裝上幾個
像模像樣的餃子。
也就不枉哭哭笑笑的活了
這一輩子。
不要向我提起
那些顯赫輝煌的名字,
不要向我訴說
那些纏綿悱惻的故事。
只願這三萬多個短暫的日子,
我白白胖胖的肚子
能經常的裝上幾個
像模像樣的餃子。
也就不枉哭哭笑笑的活了
這一輩子。
https://m•hetubook•com•com記得在基隆就讀信義示範小學的時候,有一名上海小女生請趙男生便飯,吃了一頓糖餃子,入口軟不拉幾甜乎乎的,到現在還不知道包的是啥子餡兒,不過也別有一番風味。念初中的時候吃過一頓糯米餃子,十分的痛苦。信不信由你,後來趙某人還陸續的被邀請嚐過油條餃子、酸梅餃子等等,不提也罷,提起來要傷心的淚灑稿紙了。全家搬到左營以後,同學裡有很多長山八島的好漢,是趙某人吃餃子的黃金時代。現在回想起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哈。說來話長,原來趙某人有個在小學四年級拜把子的兄弟,叫做蕭老大。此名蕭老大係山東蓬萊人氏。趙某人一聽這「山東」二字,立即想到餃子必然有著落,於是常常在放了學以後便緊緊的跟著他老大的屁股後頭不肯寬鬆,然後坐五路車轉一路到高雄碼頭,從他老哥的漁船上挑下幾條肥碩鮮美的魚兒扛回他家裡包魚肉餃子吃。趙某人第一次吃鮮魚餃子十分的猴急,囫圇吞「餃」,一口一個,吃到最後,面色發白,冷汗直流,非常的丟臉。最後麻煩蕭老大用腳踏車把趙某人載將回去。母親大人以為出了什麼事,急忙迎將出來,蕭老大連忙說:「沒事,餃子吃撐了。」還有一次蕭老大老哥的船網著了大明蝦,急急電話來告。趙大王襪子都來不及穿,跨上我那部二十二吋的小腳踏車匆忙的殺去食蝦肉餃子。因為有前車之鑑,不敢造次,所以略加收斂,只圖個半飽,淺嚐五十個即勉強打住,故仍能自行騎車返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