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Café Monday

作者:楊照
Café Monday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文學評論的ABC

文學評論的ABC

眞遺憾,必須這樣和你討論文學評論最基本的ABC。評論當然是主觀的,但評論總不應該拿來當作發洩與作品無關的負面情緒的工具罷。讓我們都回到給予作者基本尊重的評論原點,再進行認眞、詳細的意見交換好嗎?我已經厭倦於這種不講究脈絡(context)、罵完就跑的評論陋習了。
我必須很抱歉地說:我想你不太懂文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作爲一個還算滿認真在交種種朋友的人,被迫要回應來自朋友的惡意攻訐,當然是件很尷尬的事。如果這樣的評論、語言來自不相干的陌生人,我也就只好笑笑算了。人生有太https://m.hetubook•com.com多時刻,正因爲尷尬,反而沒有空間讓人家閃躲,不去面對。
首先,文學創作之所以困難,正因爲眞實面對稿紙時,你只有自我陪伴,一定是徹底孤獨的。很多人可以在不同場合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卻無法寫作文學。因爲他們害怕孤獨,無法忍受在孤獨中以意識和自己對話。我們共同都認識的一位朋友,以前轟轟烈烈寫過兩本重量級的詩集,現在他變成偉大的口頭思想表演者。他對文學他對生命,有許多進入中年後才能有的特殊洞徹與糾纏,和他聊天是極其快樂https://m.hetubook.com.com、極其過癮的。我總還是不時會遺憾這些聊天中的靈動火花,爲什麼沒有化爲詩篇。不過我慢慢了解了,中年以後的他有一種怕寂寞的不安性格,在外面他會隱藏得很好,可是面對稿紙什麼都藏不住的。
最糟糕的評論,在我看來,就是完全不顧作者的選擇,硬生生地用評論者自己的主觀去指責別人不應該寫這個、不應該寫那個。評論和作品是不同性質的兩種東西。作品不管採取如何開放的形式,骨子裡其實都還是作者的獨白,別人插不了嘴、作不得主張的。可是評論的意義就建立在一個對話的www.hetubook.com.com論述規定上。作品已經發言在先,評論循對話邏輯(dialogics)進行意義辯證。如果評論只是要講:「你不應該這樣講話,我不知道你老是這樣講有什麼目的。」這種態度裡沒有對話;沒有對話,也就沒有了評論。
我實在很難想像,一個學文學的人,可以爲了要反對我,而把自己逼到反對寫作一切自我回憶的立場上。我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作者被剝奪了寫作自我過往的權利;我更不曉得,採取這樣的立場的你,要如何去面對文學史,尤其是你所熟悉的西方文學史裡衆多此類作品?
所以讀者或評論者沒有必要、也沒有資格和圖書喋喋追問作者爲什麼這樣選擇。文學評論的第一步工作,應該是明瞭作者的存在選擇是什麼?終極關懷是什麼?藏在所有作品後面那個或那些他汲汲要探問、回答的大問號是什麼?用更淺白的語言說:一個文學創作者爲什麼要寫作,爲什麼要用這種形式寫作?弄清楚這一切是評論者著手形成任何意見之前必須下工夫的作業。
一個評論者,尤其是一個朋友,怎麼可以怎麼可能完全不顧這些,從原則上反對人家寫記憶、寫個人記憶?我自己也作評論工作,我的原則很清楚:如果我實在看不出作者的終極自我使命,或他的自我使命我無法認同,那我就住嘴,無法也沒有m•hetubook•com.com必要對這類作品發表任何意見。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評論態度。
我已經在許許多多地方表明清楚,我爲什麼執意要探問記憶的問題,尤其是在斷裂、多重時間架構下,個人記憶裡的種種錯綜複雜。我也一再解釋過,在我眼中,台灣過去四十年來記憶與歷史的截然二分,以及這種荒謬景況所造成的荒謬傷痕。這是我的文學執著(commitment)也是我的社會使命。
不管時代再怎麼變,文學還是個人的,只有自我能替作品負責,換句話說也只有自我能選擇作品因何而寫、爲誰而寫。這個選擇是個存在的選擇,類近哲學前提的意義,一切其他的必須由此開始,由此鋪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