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巴頓將軍論領導

作者:亞蘭.亞瑟洛德
巴頓將軍論領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章 巴頓其人及作為——成就與背景 巴頓是經營管理學的導師

第一章 巴頓其人及作為
——成就與背景

好!現在你們這些渾小子
嘵得了我的感覺,
我要驕傲地
隨時帶領你們這些好小子去打仗,
到哪裡都行

巴頓是經營管理學的導師

大家都是美國人。
在此情形之下,何不向最佳的榜樣學習?
由於業已指出迫在眉睫的任務無可置疑地是一件要去完成的工作,巴頓於是突然帶著官兵進入三十年之後的未來,為大家繪製出一幅圖畫,首先而且主要地告訴大家,到時候存活下來的大家都當上了祖父,不僅只是存活而已,而且活得很是舒適,安然無慮,沐浴在巴頓以十分真誠的語氣所描述的光榮成就的熾熱光輝之中。巴頓並沒有唱高調拿國旗包裹聽眾,並沒告訴大家說,大家的「犧牲」將可「保障世界民主安定」,也沒有教大家要或該告訴坐在膝頭上的孫兒些什麼,而只是簡單地指出到時候該可以不必說:
現在,越過那些讓人忌諱話語的震驚作用,再往下看,看看這篇講話的開場語。巴頓講了一段與古羅馬詩人賀瑞斯(Horace,公元前65-68年)所寫〈為國而死是甘美神聖的〉(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這首所有的軍隊所有的軍人都不願聽的詩,作為明確相反的話。
當您展讀後面的各個章節之時,得注意,巴頓的意見乃是提供給雄才大略的人參考的,而不是供給膽小羞怯者的,遵循彼的範例要有選擇性。巴頓的短處很多,可是無論如何,巴頓卻是個達成了任務的帶兵官,而且,在不辱使命的同時,其所付出的人命及物資少得不能再少。
除了歷史性的意義之外,為何現在要來閱讀這篇講話?無疑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篇很能激發人心的講話,而一個從事經營管理工作的人又能從其中學到些什麼呢?
但,您是個經營管理者,並不是個政治動員演說旋轉台上的騎士。您另外可從巴頓這個人的身上學到些什麼?
此處,巴頓並沒有說「我對大家有信心」或「我相信大家能夠做到這件事」之類的話,而只是清楚地提出了這項血腥、讓人心驚膽戰的任務乃是要做的一件事,而且勢在必行。
該篇講話以巴頓註冊商標式的誠懇結尾。這位將領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能夠表達出強烈的情緒而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再來看看那段簡短的結語:
填滿著螢幕的是一幅巨型的美國國旗,大家聽到了步履聲,巴頓上了台,一步步地,登上了國旗前方的講台,鏡頭特寫著他身上那套帥氣的軍服,那一排排佩掛得齊整無瑕的勳章及飾帶,接著,鏡頭轉到了喬治.史考特的面容上,那簡直就是巴頓的再世化身。這名演員的演技捕捉到了將軍屢屢被人描述為「作戰面孔」的神情,完全是一副勇士不苟言笑的花崗岩面容,是巴頓自承每天站在鏡子前面練習而來的。
美國陸軍的第三軍團歷任司令官之中最受人追憶的就是巴頓。該軍團是個擁有二十五萬以上兵力的單位,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最後一場戰役時,其兵員人數更達四十三萬七千八百六十人之多。從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至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止,該軍團所發出去的軍餉共計二億四千零五十三萬九千五百六十九美元,同一時期裡,以鐵運、汽運、空運所運交予該軍團的補給物資計為一百二十三萬四千五百二十九長噸(long tons,一長噸等於二千二百四十磅)。該第三軍團的戰區裡,二百一十八萬六千七百九十二噸補給品的總運輸路程計達一億四千一百零八萬一千三百三和圖書十六英里,運送補給品予各部隊的車輛計達三百六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二輛,運送途中,要經過一百零九個交通管制點記錄時間。
彈藥方面,二百八十一個戰鬥日之中,該軍團總共收到五十三萬三千八百二十五噸的軍需彈藥,戰鬥車輛則計七千五百八十一輛。此期間,第三軍團兵工群所修復的戰鬥車輛則計有二萬一千七百六十一輛,配發予該軍團的一般車輛計有三萬輛之多。
剩下的,他給在場的每個人留下了一個快樂的想像空間。
《巴頓將軍》這部電影係由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及艾德蒙.諾斯(Edmund H. North)兩人共同編劇,由法蘭克林.夏夫納(Franklin Schaffner)執導,是一部搬上銀幕的偉大傳記,不僅僅只是由於它的電影藝術價值以及靈性上的忠於主題,另外也是由於精確符合史實之故。讀過巴頓本人的著述,讀過認識巴頓的人的有關著述,讀過為巴頓撰寫行誼者的有關作品的人,當即便可看出影片裡的許多對話都是直接從巴頓本身的講話之中摘錄而來。在那個憾人心弦的公開場合上,史考特講了一番一九四四年三月至七月間,巴頓將軍於盟軍準備D日登陸諾曼地有關工作之時所多次講過的話,其版本各有不同,但從來都不是按稿照唸。影片上有關講話的內容所根據的乃是喬治.佛提(George Forty)所著之《喬治.巴頓將軍的部隊》(The Armies of George Patton)一書內的記載:
總而言之,在巴頓將軍領導之下的第三軍團要比戰爭史上任何其他的部隊都挺進得深入、快速。
好!現在你們這些渾小子曉得了我的感覺,我要驕傲地隨時帶著你們這些好小子去打仗,到哪裡都行!完畢!
接著,巴頓給所謂的美國人下了個定義,而且所下的定義讓這批年輕人一聽就懂。他提到了彈珠射手、跑得最快的選手、大聯盟成人棒球賽的球員以及堅忍不屈的拳擊手等等。巴頓了解在場聆聽他講話的人,都是些二十歲左右的男子。講話前,巴頓必定問過自己:如此這般的聽訓者會有什麼樣的經歷?是否都是些青少年喜歡的玩意兒。
現在,繼續往下看。
此時,巴頓將軍講到了要把敵人的五臟六腑給扯出來,用以潤滑戰車履帶的那段話(巴頓因而獲得了個「老血膽」〔Old Bloodand Guts〕的綽號,順便向讀者報告:巴頓對此綽號很是嫌惡)。他此處之所言無異於殘忍的大屠殺。
沒有哪個傢伙是可以靠著為國家犧牲性命的方式去打勝仗的,之所以打勝仗,所依賴的是要讓其他的笨傢伙為他的國家去死。
我沒想到會來指揮這支部隊,甚至於並沒料到會來英國。讓咱們找到的第一批蠢蛋就是該死的德國佬,我要他們聞風喪膽,嚎叫著:「哎呀!又是要命的第三軍團和那個渾帳巴頓來了!」
一個偉大而且能夠激勵人心的演說者其特徵在於:具有推出像是並非出自演說者本身反而是出自於聽講群眾的觀念的能力。因此,巴頓陳述出自己見解的時候,會使得每個聽講者都各把他的觀念拿來當作自己本身的見解,在此情形下,巴頓等於是給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一筆在即將來臨和_圖_書的戰事之中的賭資。
巴頓係於一九四四年一月接掌新編成的第三軍團,於七月六日抵達法國率領該軍團從D日的登陸位置諾曼第突圍,橫掃法國,攻入德國。在該項報告內所稱之「九個月零八天」裡面,巴頓的第三軍團收復或奪得的土地計為:法國境內八萬一千五百二十二平方英里,盧森堡境內一千零一十平方英里,比利時境內一百五十六平方英里,德國境內二萬九千九百四十平方英里,捷克斯拉夫境內三千四百八十五平方英里,奧地利境內二千一百零三平方英里,據估,所收復或佔領的都市、城鎮、鄉村約有一萬二千座,其中,人口在五萬以上的計有二十七座,尤有甚者,在德國最後孤注一擲反撲的亞耳丁攻勢作戰裡,也就是所謂的「突出部之役」期間,當美軍的一〇一空降師遭致危困,盟軍的進程受到威脅之時,巴頓將其疲憊不堪的整個軍團朝向北方做了個九十度的逆轉,以創紀錄的時間,成功地發動了一場毀滅性的反攻。
您既已拿起了這本書,在此情形下,筆者認為您對喬治.史密斯.巴頓這個人的一生及事業感到了興趣,同時,更為特別的是,他的生平及事業能夠告訴您一些關於您自身的事。您如果真對巴頓其人有著興趣,那麼想必您或許也看過《巴頓將軍》那部影片裡,影星喬治.史考特所扮演的巴頓將軍。該部影片從一九七〇年起風靡了開來,因此,您可能已經欣賞過好多次,若是如此,那麼,您必然記得開場時的那幅場景。
除了巴頓之外還會有誰能夠生動有效地把「你們這些渾小子」及「你們這些好小子」這兩個語詞結合到一起?
巴頓會告訴您:評鑑一名領袖以及這名領導人的最好辦法就是觀其果。讓我們從此處開始來看巴頓將軍到底做了些什麼。
本課到此結束。
再往下看這篇講話。巴頓接下來所做的是:認定了屬下的身分,告訴大家究竟是什麼人。
從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至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三日止,第三軍團共俘獲戰俘一百二十八萬六百八十八人,殲敵四萬七千五百人,傷敵十一萬五千七百人,敵方計在第三軍團帳上的死傷總數計達一百四十四萬三千八百八十八人,而第三軍團方面的傷亡人數則為十六萬六百九十二人,其中陣亡者二萬七千一百零四人,作戰負傷者八萬六千二百六十七人,受到其他傷害者一萬八千九百五十七人,失蹤者二萬八千二百三十七人。根據後來的報告,失蹤者之中有許多係遭敵方俘走。
一個像巴頓這種每日均做摘記、勇敢、有影響力、有效率而且有聲有色的人物是不會不受注意,不會不留名百世的。他也是個信件、命令、備忘錄等文件的多產作家,其中的許多包含了領導統御學以及經營管理學方面的述說及意見之珠璣。
根據官方的〈第三軍團戰後報告〉開宗明義的記載:「在九個月零八天的作戰期間,第三軍團所編纂之攻擊行動紀錄只能評鑑為極佳,因為,該軍團之各項成就不僅足令舉世驚訝,其功績以數字來計亦超出想像。」
不過,要注意,正如上述講話之中讓人看得很清楚的一點是,巴頓是個極度不受慣例拘束的人,不虛偽做作,但卻好做驚人之筆,以開背離自己本身的個性的玩笑為樂。有個深知巴頓喜歡講髒話的記者,有次針對有關人家說巴頓閱讀《聖經》的說法是否屬實一和_圖_書事詢問這位將領。巴頓答道:「每個上帝詛咒的日子都讀!」
你們當兵的之中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到了戰火之下會不會害怕,這點,不必擔心!我保證大家都會善盡職責。咱們的敵人是納粹,攻擊他們!讓他們濺出血來!開搶射穿他們的肚子!當你的手摸到一堆黏乎乎的東西,而在此不久之前,那還是你好朋友的臉,這時候,你就會曉得該怎麼做。另外還有一件要大家記住的事情!我不願意接到任何咱們正在固守陣地的消息,咱們要不斷地攻擊前進,除了逮住敵人之外,咱們對於任何固守不固守的事情都沒興趣,咱們要去把他們逮個正著,把他們踹得魂不附身,咱們要突破敵陣,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不過,最常被人談起的乃是第三軍團的戰鬥紀錄。
有辦法倣傚巴頓人格上那種自我論爭的人為數不多,想去這麼做的人也不會多,許多追隨過他的人都把他奉為偶像,大多數持有比較客觀看法的人對他也都滿心稱頌。路西安.楚斯考特(Lucian Truscott)將軍表示:「如同巴頓確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為傑出之作戰統帥一樣,巴頓同時也是最為出色的將領。」英國的軍事傳記作家艾山美(H. Essame)認為:「把起初低聲下氣的美國提昇成為世界強權的巴頓以鐵血這兩個字將自己鑄造成了國家的英才:渴切地捕捉機會,善用機會於極致,無情地踐踏敵對勢力,喜歡反傳統,賢明通達,不墨守成規,有著不計一切爭取勝利的意志力,而且,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致勝。」歷史學家艾瑞克.拉剌畢(Enic Larrabee)寫道:「擔任指揮官的人必須要有和下屬單位想法一致的能力才行:所有的武器裝備及其潛能,配置位置的地形,後勤補給狀況,訓練以及士氣狀況,簡而言之,也就是該做何種程度合理的要求……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想到。巴頓就能照顧到全般。」
我保證大家都會善盡職責。咱們的敵人是納粹,攻擊他們!讓他們濺出血來!開槍射穿他們的肚子!當你的手摸到一堆黏乎乎的東西,而在此不久之前,那還是你好朋友的臉,這時候,你就會曉得該怎麽做。
讓我們趕快解決掉中間的一個問題!本篇講話內容裡的髒話確實並不適合用於任何現代的劇作安排,縱使吾人不以盛氣凌人、誇張自大的機智為怪,但也很少人會傾向於使用巴頓在這篇講話裡所用語詞。(在偏離歷史記載的少有情況之下,《巴頓將軍》這部影片的製作群以暗度陳倉的方式取代了實際上巴頓所使用的不雅之詞)我們繼續往下看,從措詞開始談起,不去看那些粗俗不雅的語詞。本篇講話裡的用語粗獷、直接、明白,給了在場聽眾以及當時擺在聽眾面前的任務一個非常有效的說明,如果巴頓的領導風格縮減成了一成不變的公式,那將會是:威風凜凜地站在那,做著一般性的提示。身穿軍服、表情威武的巴頓把他那副「作戰面孔」嚴峻地擺將出來,曉得該如何把自己弄得高高在上,與手下保持著遠遠的距離,然而,實際上他的認知卻不是如此,他從未如此地與下屬保持距離,把自己擺得高不可及。巴頓常說要與士兵「比肩戰鬥」,其所言者是完全當真的。
作戰勝利之後,巴頓將軍本人向不漏失機會獎勵他認為有功的第三軍團人員。該軍團官兵總共獲頒https://m.hetubook.com.com過十九枚榮譽勳章,二百九十一枚十字傑出勳章,四十四枚傑出勳章,四千九百九十枚銀星勳章,一千一百五十九枚功績勳章,二百四十七枚英勇勳章,二萬九千零九十枚銅星勳章,而這些人的領導者是巴頓將軍,本人舉出此等概要的事實以及數字,其中最主要的是為了刻劃出領導縱深如此巨大的部隊展開大而且危險的作戰,其間的每一個步驟都極須巧妙地用到經營管理的學問,巴頓這位大將軍同時也是個至上無比的經理人,只有諸如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 Corporation,七十四萬五千名員工)、瓦馬特公司(Wal-Mart Stores,六十七萬五千名員工)及百事可樂國際公司(Pepsi Co, Inc.,四十八萬名員工)等的現代機構所管理的員工人數才會比第三軍團極盛時期巴頓所管理的人員數目為多,正如巴頓本人某次曾經表示,與戰爭相較,人類其餘的各項努力都顯得微不足道。
有一件事情是你們當兵的回到家後可以說的。從現在起算的三十年後,你們坐在壁爐旁邊,膝頭上抱著孫子,當孫兒問道:「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您在幹什麽?」這時候,你可以不必把你的孫兒移到另外一隻腿的膝頭上,咳著嗷,說:「嗯,我在路易西安那剷大便。」
儘管有著此等的讚頌之詞,然而,責難者亦就在近邊,不難找到。文化評論家德衛特.麥克唐納(Dwight Macdonald)認為巴頓「殘忍、瘋狂、粗鄙、做作」。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台「六十分鐘」的主持人安迪.隆尼(Andy Rooney)就毫不隱瞞地表示嫌惡巴頓以及巴頓的行事方式,「我國之所以能夠贏得二次大戰,乃是由於喜歡巴頓的士兵人數稀少之故……巴頓是個要比我國戰時所徵召的兵員都來得魯鈍的軍官,我國的陸軍之所以能夠戰勝都是一般大兵自發性的行動所致……而不是按照巴頓的要求,盲目、不用頭腦地獻身給那個第二把交椅所導致的成果」。其後,有一名士兵在卡羅.德艾斯特(Carlo D'Este)所寫題為《巴頓:戰爭天才》(Patton : A Genius of War)的傳記裡指認這位將軍「是個虛張聲勢的大嘴巴,是個心存法西斯主義思想的貴族……以大家當時疲於奔命的情況而言,巴頓將軍實際上是個瘋子」。
好,喬治.巴頓如此地能夠講出一篇相當出色的演說,是個能夠激勵人心的演說者,可與戴勒.卡內基(Dale Carnegie)、韋納.艾哈德(Werner Erhard)以及湯尼.羅賓斯(Tony Robbins)三者加在一起的技巧相比美。
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是戰爭的真實面目。巴頓另外主要的是要屬下的部隊面對事實,但也立即附帶地接著表示相信這些不久之前還玩彈珠遊戲並沒殺過人,不過都還是大孩子的屬下實際上有能力達成所要求的使命。巴頓所交付的任務沒有任何不明確之處:
好!現在你們這些渾小子曉得了我的感覺,我要驕傲地隨時帶著你們這些好小子去打仗,到哪裡都行!完畢!
「嗯,我在路易西安那剷大便。」
在這篇公開場合的宣示裡,巴頓表現出了環繞在實情四周的幽默,他讓手下的部隊了解,他巴頓無意要讓官兵去和圖書死。此話的價值何在?他巴頓所要的是:要官兵去殺敵。巴頓這話精確地結合了他這個既剛愎且又俏皮、喜愛諷刺而且總是與官兵打成一片的「㕷們大夥全都是笨傢伙」的作風,同時也昇華了巴頓這個人,利用此話激勵官兵達到他所希望達到的成效,以及完成他巴頓所要求完成的任務。其第一句話終止了戰爭所追求目標的虛偽,戳穿了「光榮」或「犧牲」等等一再強調的抽象名詞,使得戰爭的目標成了與大家的生存以及求勝實際、直接相關的個人事務。
我要你們當兵的記住,沒有哪個傢伙是可以靠著為國家犧牲性命的方式去打勝仗的,之所以打勝仗,所依賴的是要使其他的笨傢伙為他的國家去死。大家聽到的囈語:美國不要打仗;要置身於這場戰爭之外,這全都是胡說八道!美國人愛打仗,所有真正的美國人都喜歡作戰的刺|激感,大家小的時候一定都很羨慕比賽得勝的彈珠射手、跑得最快的選手、大聯盟成人棒球賽的球員以及堅忍不屈的拳擊手。美國人愛戴獲得勝利的人,不會願意去容忍失敗者,咱們美國人參賽,為的總就是要贏。對於失敗者以及不知慚愧膽敢嘻皮笑臉的人,即使是到了地獄裡,我連這種人的倒采都懶得去喝。這正也就是咱們美國人從來沒打過敗仗,向來不願吃敗仗的原因,我們美國人痛恨失敗主義的思想,軍隊是個團隊,是個生活、吃飯、睡覺、戰鬥都在一起的隊伍,他們那種自我為尊的鬼話全都是胡扯,替《星期日晚報》寫東西的那班蠢蛋對於實際戰鬥的認識還不如對於打砲的了解。咱們有最好的食物及裝備,有最佳的士氣及全世界最棒的官兵戰士,我很同情那些咱們即將起而攻打的可憐蟲,因為我們不只是要去射殺他們,咱們更要活生生地扯出他們那些他媽的五臟六腑,拿來潤滑咱們戰車上的履帶,要成千上萬地幹掉那班低賤的德軍渾帳傢伙。
至為遺憾的是,儘管巴頓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九日由於車禍而遭受到看起來並無大礙實際上卻致命的傷之前,曾經主導撰寫過一篇題為〈我所認識的戰爭〉(War as I Knew It)的研究報告,但卻沒寫過像書本那麼長篇有關領導統御的論述。那是一次其座車與軍用卡車之間低速度的衝撞,兩車相撞之時,巴頓從後座彈往前方,挫斷了頸部,卒於十二月二十一日。
基於此,巴頓把一個大軍涉入世界大戰的深奧軍事思想轉化成了一個這些小孩子們都能懂得的觀念,那就是:團隊觀念。
本書收集、推出了巴頓領導統御學有關的「教訓」,其依據分別來自巴頓本人的文稿、摘記以及他人針對巴頓其人及巴頓之所做所為而談的各種事項。
第三軍團之工兵單位所建的各式橋樑計有二千四百九十八座之多,總長八點五英里,所修復或改築的道路計為二千二百四十英里,鐵路二千零九十二英里。該軍團的通信兵群所架設的露天線路計有三千七百四十七英里之長,地下電纜計為三萬六千三百三十八英里,電話總機人員平均每日共計接轉一萬三千九百八十六通電話。
該第三軍團的衛生急救勤務單位總共運送過二十六萬九千一百八十七人次之傷患,另外,該軍團的軍官曾經在比利時、捷克斯拉夫、法國、盧森堡等國從事過地方行政管理工作,也在德國及奧地利境內的若干地區主持過軍政府,所負責管制的民眾計達三千萬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