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耶路撒冷三千年

作者:賽門.蒙提費歐里
耶路撒冷三千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部 猶太教 7、馬其頓人(西元前三三六~前一六六年)

第一部 猶太教

7、馬其頓人(西元前三三六~前一六六年)

就連安條克也了解,當他在遙遠的波斯作戰時,猶大的勝利很可能威脅他的帝國,於是他取消了恐怖統治:他寫信給親希臘的猶太公會成員表示,猶太人可以「使用他們認為適當的肉類與遵守他們自己的法律」。然而為時已晚,不久,神顯者安條克癲癇發作,從戰車墜地而死。在此之前猶大已取得英雄稱號,這個稱號將成為王朝的名稱:鐵鎚。
耶路撒冷的施恩者安條克大帝馬不停蹄:現在他把征服的目標轉向小亞細亞與希臘。但這位過於自信的亞洲國王低估了新興羅馬共和國的實力,後者才剛擊敗漢尼拔與迦太基,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羅馬擊退安條克入侵希臘的部隊,逼迫他交出所有的艦隊與象隊,並且將他的兒子送到羅馬充當人質。安條克東歸充實國庫,卻在掠奪波斯神廟時遇刺身亡。
安條克最關心的是募集資金以重新征服他的帝國——而他將發動一場驚人的軍事行動:統一托勒密與塞琉古帝國。西元前一七○年,安條克征服埃及,但耶路撒冷人卻為他的勝利潑了一盆冷水,他們在被罷黜的耶孫領導下發動叛亂。瘋子安條克回師穿過西奈,旋即攻陷耶路撒冷,並且放逐了一萬名猶太人。在他的忠實追隨者梅內拉歐斯陪伴下,安條克進入至聖所,這是不可原諒的褻瀆行為,而且偷了價值連城的物品——金壇、燈臺與陳設餅的桌子。更糟的是,安條克命令猶太人把他當成上帝現身一樣向他獻祭,這對許多或許受到希臘文化吸引的猶太人來說是一項忠誠測試——他在箱子裡裝滿聖殿的黃金,然後立即回到埃及消滅反抗勢力。
多比雅的約瑟對埃及諸王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此時埃及正與敵對的馬其頓塞琉古王朝爭奪中東的控制權。西元前二四一年左右,托勒密三世擊敗了大敵,為了表示感謝,他親自來到耶路撒冷向聖殿獻祭,東道主當然是約瑟本人。然而,托勒密三世去世之後,埃及人開始遭受塞琉古國王的挑戰,此人只有十幾歲,卻有著難以扼抑的野心。
當西門於贖罪日從至聖所現身時,這位大祭司「身穿華麗祭袍,走上祭壇」。他是大祭司的典範,如同受膏立的君王一般,成為猶大的統治者。他結合了君主、教宗與阿亞圖拉(譯註:ayatollah,伊斯蘭教什葉派通曉伊斯蘭教學問的學者)於一身:他身穿鍍金袍服、閃亮胸甲與類似王冠的頭巾。他在頭巾上裝飾nezer ,這是象徵生命與救贖的金花,也是過去猶大國王使用過的頭飾。耶穌.便西拉,《便西拉智訓》的作者,他是第一位捕捉到這座繁盛城市的神聖戲劇的作者,他形容西門是「一棵高聳入雲的柏樹」。

亞歷山大大帝

約瑟在兩千名埃及步兵護送下回到耶路撒冷。他必須證明自己的能耐。當亞實基倫拒絕繳稅時,約瑟殺了二十名領導抗稅的百姓。亞實基倫馬上就屈服了。
安條克禁止在聖殿獻祭或舉辦儀式,他禁止安息日、猶太律法與割禮,否則處以死刑,他又命令用豬肉來玷污聖殿。十二月六日,聖殿被祝聖為國家神明奧林匹亞宙斯的祭壇——這是不折不扣行毀壞可憎之事。人們要在至聖所外的祭壇向神王安條克獻祭,或許就https://m.hetubook•com.com在他的面前敬拜。「聖殿充滿了喧鬧,異教徒在此與妓|女狂歡調情」,在「神聖的地方」私通。梅內拉歐斯默許這一切,人們戴著常春藤王冠走過聖殿,在祈禱之後,就連許多祭司也跑去體育館觀看裸體的體育競技。
托勒密是亞歷山大的遠親,他是經驗豐富的將領,參與了從希臘到巴基斯坦的大小戰役,並且曾在巴基斯坦率領馬其頓艦隊沿印度河而下。亞歷山大死後不久,他分得埃及做為領土。當托勒密得知亞歷山大大帝的送葬隊伍正在返回希臘的路上,他於是迅速經由巴勒斯坦追上這批人,將先王遺體帶回,並且安葬於他的首都亞歷山卓。這位希臘最後護符(也就是亞歷山大的遺體)的守護者於是搖身一變成為先王遺志的繼承者。托勒密不僅是一名軍事領袖:他的錢幣上鑄印著他的人像,壯健的下巴與鈍鼻,掩飾了他心思的細膩與通情達理。
聖殿是猶太人生活的中心:大祭司與他的議會——猶太公會——在這裡集會。每天早晨,號角響起,宣布進行一日最早的祈禱儀式,就像伊斯蘭教報告祈禱時刻的人(muezzin)一樣。每日四次,七支銀號角發出刺耳的聲音,召喚崇拜者到聖殿匍匐敬拜。一日兩次獻祭,需要在聖殿祭壇供奉一隻身上沒有傷疤的公羊、公牛或公鴿,早晚各一次,上供時必須在祭壇焚香祝禱,這是猶太教的重要儀式。holocaust(大屠殺)這個字源自希伯來文olah,意思是「往上」,指焚燒整隻動物,讓煙「往上」傳達給上帝。整座城市肯定瀰漫著聖殿祭壇的味道,香爐裡混雜著肉桂的香味與焚燒動物肉體的惡臭。因此耶路撒冷人在身上塗了一堆沒藥、甘松與香油一點也不奇怪,這都是為了蓋住那股味道。

托勒密:安息日劫掠

托勒密活了八十幾歲,死後留下了一部亞歷山大史。戀姊者托勒密二世善待猶太人,他釋放十二萬名猶太奴隸,並且贈予黃金裝飾聖殿。他了解盛會與奇觀的力量。西元前二七五年,托勒密二世以酒神與豐收之神狄奧尼索斯之名為一群特殊的賓客舉辦遊行,其中有用豹皮製作的巨大酒囊,裡面可裝二十萬加侖的葡萄酒,以及一根長一百八十英尺、寬九英尺的巨大陽|具圖騰,旁邊跟著大象以及來自帝國各地的臣民。托勒密二世也是一名熱心的書籍收藏者。當大祭司送了二十幾本猶太教《塔納赫》到亞歷山卓時,國王下令將其翻譯為希臘文。他尊重亞歷山卓的猶太學者,邀請他們共進晚餐討論譯文:國王承諾,「一切都會依照你們的習慣,我也是。」據說在七十天內,七十名學者各自翻譯出一模一樣的譯本。「七十士譯本」改變了耶路撒冷的歷史,也使日後基督教的傳布成為可能。由於亞歷山大的緣故,希臘文成了國際語言;於是聖經首次成為每個人都可以閱讀的作品。

義人西門:晨星

耶路撒冷成了神權國家——這個詞是史家約瑟夫斯所創,用來形容這個小國「所有的最高權力與權威全源於上帝」。生活的各項細節全有法律嚴厲規範,因為在這裡,政治與宗教並無區別。在耶路撒冷,你看不到任何塑像與雕刻的形象。民眾像著了魔一樣謹遵安息日的規定。所有反對宗教的罪行都會被處以死刑。當時有四種死刑:石擊之刑、火刑、斬首與絞刑。通姦者要用石頭砸死,這種刑罰由村落鄰里的居民共同實施(不過死刑犯先是被推落懸崖,等到真的要投石的時候,他們早已陷入昏迷狀態)。弒父的兒子以繩子勒殺。同時與母女私通的男子要被燒死。

神顯者安條克:瘋狂的上帝

在托勒密帝國統治時期,耶路撒冷仍維持半獨立的狀態,猶大王國還發行了自己的錢幣,上面刻著「Yehud」。耶路撒冷不只是政治體,它也是上帝的城市,由大祭司來統治。這些歐尼亞斯家族(Oniad family)的後裔,宣稱自己是聖經記載的祭司撒督的子孫,他們只需定期向托勒密帝國進貢,就能享有積聚財富與權力的特權。西元前二四○年代,大祭司歐尼亞斯二世企圖拒繳應付給施惠者托勒密三世的二十銀塔倫。此舉為一名各方關係良好的年輕猶太人創造了機會,他決定提出比歐尼亞斯二世更好的條件來獲取耶路撒冷,乃至於整個猶大地區。

安條克大帝:大象的戰爭

神顯者安條克:另一位行毀壞可憎的

挑戰者是亞洲的馬其頓國王安條克三世。西元前二二三年,這名四處漫遊的十八歲年輕人繼承了尊貴的頭銜與四分五裂的帝國,但他擁有力挽狂瀾的才能。安條克以亞歷山大的繼承者自居,與其他的馬其頓國王一樣,他將自己與阿波羅、赫克利斯、阿基里斯,以及最重要的宙斯連繫起來。在一連串緊湊的戰役之後,安條克重新征服亞歷山大的東部帝國,最遠到達印度,此舉為他贏得了「大帝」的稱號。他一再進攻巴勒斯坦,但托勒密帝國也一再擊退他的入侵,於是年邁的多比雅的約瑟仍繼續統治耶路撒冷。但約瑟的兒子希爾卡諾斯卻倒戈攻擊耶路撒冷。約瑟在擊敗兒子後不久就去世,而希爾卡諾斯則繼續在今日的約旦擴展領域,以建立自己的領地。和-圖-書
在毀滅波斯帝國與擴張霸權直到巴基斯坦之後,亞歷山大開始了他的偉大計畫,把波斯人與馬其頓人融合成一支菁英種族來統治他的世界。即使亞歷山大的計畫不是那麼成功,他還是比歷史上其他征服者更深刻地改變了這個世界,他把自己認為的Hellenikon——希臘文化、語言、詩歌、宗教、運動競技與荷馬式的王權——傳布出去,從利比亞的沙漠,到阿富汗的山麓。希臘的生活方式跟十九世紀的英國或今日的美國一樣,成為普世風格。此後,即使敵視這種哲學與多神文化的一神猶太教,也不得不透過希臘文化的透鏡來觀看這個世界。
瑪他提亞不久就死了,三子猶大成為耶路撒冷附近山區的指揮者,他擊敗三排敘利亞士兵。安條克起初對猶太人叛亂不以為意,他逕自率軍征討東方的伊拉克與波斯,把平定亂事的任務交給總督里西阿斯(Lysias)。但猶大連他也擊敗了。
然而,即使在純潔的西門統治下,還是有許多外表看起來像富裕希臘人的世俗猶太人,住在聖殿西邊山坡稱為上城的新希臘式宮殿裡。狂熱的猶太保守派視為異教污染,這些世界主義者卻認為是文明。這是耶路撒冷新模式的起源:耶路撒冷越神聖,就越分裂。兩種生活方式緊鄰在一起,醞釀出世代相傳的家族仇恨。現在這座城市——以及猶太人的存在——正遭受尼布甲尼撒以來最惡名昭彰的怪物威脅。
西元前二○一年,年過四十的安條克大帝從東部戰場凱旋而歸。耶路撒冷「夾在兩強之間,宛如風雨中搖晃不定的船隻」。最後,安條克擊敗埃及人,耶路撒冷於是歡迎新主人的到來。「當我們進入猶太人城市,」安條克說:「猶太人熱烈款待我們,由他們的長老負責迎接,並且幫助我們驅逐埃及守軍。」塞琉古國王與大軍的到來是一幅令人難忘的景象。安條克頭戴王冠,深紅靴子繡著金線,頂著寬邊帽,披著深藍色披風,上面裝飾著金色的星星,脖子上還別著深紅色的領針。耶路撒冷百姓負責提供膳食給安條克的多國大軍,包括手持薩里沙長槍的馬其頓方陣步兵、克里特島的山地戰士、奇里乞亞輕步兵、色雷斯投石兵、密細亞弓兵、里底亞擲槍兵、波斯弓兵、庫爾德步兵、伊朗重騎兵,以及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象兵——或許這是第一次有大象出現在耶路撒冷。
安條克返回安提阿,為這場帶有瑕疵的勝利大肆慶祝。穿著黃金盔甲的斯基泰騎士、印度象、角鬥士與安上金馬轡的尼賽亞馬,在首都遊行展示,後面跟著戴著鍍金王冠的年輕運動員,一千頭用來獻祭的牛,擺放了雕像的花車,還有婦女對著群眾噴灑香水和_圖_書。角鬥士在圓形競技場裡格鬥,國王在王宮裡款待上千名賓客、他讓噴泉噴出紅色的葡萄酒。瘋子安條克打理每一件事,他騎馬穿梭於遊行行列,接待賓客,與喜劇演員插科打諢。在晚宴最後,喜劇演員抬了一個人像過來,上面還蒙著一塊布。他們把人像放在地上,當各種樂器齊鳴那一刻,人像突然掀去蓋布,原來是國王,他全身赤|裸,開始跳起舞來。
希臘化時代的君主經常認為自己是赫克利斯與其他諸神的後裔,但安條克卻更進一步。他自稱是Epiphanes(神顯現自身),但他的臣民卻叫他Epumanes(瘋子)。安條克雖然瘋癲,卻不失條理,他希望藉由單一的國王與單一的宗教崇拜來鞏固他的帝國。他深切期望他的臣民能崇拜自己的地方神明, 並且將這些神明與希臘諸神以及對他的崇拜合而為一。但對猶太人而言,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他們與希臘文化有著複雜的愛僧關係。他們渴望希臘文明,但痛恨希臘的支配。約瑟夫斯說,猶太人認為希臘人怠惰、雜交、走在時代前端,但終無大用。不過許多耶路撒冷人已經過著時髦的生活方式,使用希臘與猶太名字來顯示自己同時具有兩種身分。猶太保守派不同意這種做法:對他們來說,希臘人只是偶像崇拜者,他們裸體的運動員令猶太人感到作嘔。
安條克承諾重修聖殿與城牆,重新充實耶路撒冷的人口,並且同意猶太人可以「依照自己祖先訂下來的法律」統治自己的土地。他甚至禁止異邦人進入聖殿或「將馬肉或騾肉或野生或馴養的驢子或豹、狐狸或兔子肉攜入耶路撒冷」。大祭司西門當然支持對的一方:他絕不讓耶路撒冷完全滿足於這位寬大的征服者的統治。耶路撒冷百姓回顧這段時期,認為此時是由西門這位理想的大祭司統治的黃金時代,他們說,西門就像「晨星閃爍著透過雲層」。
亞歷山大的父親於西元前三三六年遭到謀殺,之後不到三年的時間,亞歷山大兩度擊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迫使他決定東撤。亞歷山大一開始並未追擊大流士,而是沿著海岸往埃及進軍,並且命令耶路撒冷必須提供他的軍隊需要的一切補給。大祭司起初拒絕了。但這種狀況維持不了多久:當推羅起兵反抗他時,亞歷山大圍攻這座城市,城破之後,他下令將城中所有倖存者全釘上十字架。
身為安條克大帝之子,他必須證明自己的才能。安條克四世俊美但精神錯亂,他喜愛壯觀的宮廷儀式,卻對宮廷的規矩感到厭煩,他以自己有權做出令人驚訝的事而自豪。在安提阿,這名年輕國王在大廣場喝得爛醉,並且到公共浴場洗浴與使用昂貴的軟膏按摩,他還在浴池裡與馬伕與挑伕稱兄道弟。當一名旁觀者埋怨他用掉太多沒藥時,安條克下令把那瓶沒藥瓶砸在那人頭上,結果眾人紛紛向前搶著使用這些無價的藥劑,因而引發暴動,而安條克只是在一旁歇斯底里地笑著。這位國王也喜歡打扮自己,他經常頭戴玫瑰王冠,披著黃金披風出現在大街上,但只要有民眾盯著他看,他就對著民眾丟擲石塊。在晚間,他則擠進安提阿人潮洶湧的後街。安條克會主動向陌生人示好,但他的善意就像豹一樣反覆無常,冷酷無情的他可能一轉身就變得十分和善。
西元前一六七年,安條克用詐術在安息日攻下了耶路撒冷,他屠殺數千名猶太人,摧毀城牆,並且建築新的城寨阿克拉。爾後將城市交給希臘總督與共謀者梅內拉歐斯。
在安息日舉行儀式的人要不是被活活燒死,就是遭受從希臘引進的可怕刑罰:釘十字架。一名老人因不吃豬肉而被處死;為自己的孩子行割禮的婦女,連同自己的孩子從耶路撒冷城牆被推下。《摩西五經》被撕成碎片,並且公開加以燒燬:凡擁有複本者,一律處死。然而《摩西五經》跟聖殿一樣,有人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接二連三的死刑造成新的殉教者崇拜,而且刺|激出對啟示的期望。在耶路撒冷,「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邪惡將會墮落,善將隨著彌賽亞到來而得勝——人子將被賦予永遠的榮耀。
安條克喜歡扮成羅馬人,他誇耀身上的羅馬長袍,並且在安提阿舉行虛有其表的選舉,另一方面,他又秘密重建條約禁止的艦隊與象隊。但決心掌握地中海東部的羅馬對安條克的新帝國毫不寬容。當羅馬使臣波皮里烏斯.拉埃納斯(Popillius Laenas)在亞歷山卓與國王會m.hetubook.com•com面時,他大膽地在安條克周圍的沙地上畫了一個圈,並且要求他必須從埃及撤軍才能走出這個圓圈——「draw a line in the sand」(畫下底線)這句話就是這麼來的。安條克「發自內心痛苦地呻|吟著」,向羅馬的權力彎腰。
西元前三二三年六月十三日,在征服了已知世界的八年之後,亞歷山大於巴比倫長眠,死因可能是熱病或中毒,享年三十三歲。愛戴他的士兵魚貫經過他的臥榻,他們涕泗縱橫,悲不自勝。當眾將問亞歷山大,他的王國將交給誰時,亞歷山大回答說:「最強者居之。」
朝聖者為了參與節日而湧入耶路撒冷。在聖殿北方的羊門,用來燔祭的牛羊聚集於此。在逾越節,有二十萬隻羔羊遭到屠殺。住棚節是耶路撒冷一年中最神聖也最有活力的一個星期,此時男女都會穿著白色服飾在聖殿庭院裡跳舞、唱歌、揮舞火把與宴飲。他們蒐集了棕櫚與樹枝在自己的房子屋頂上或聖殿庭院裡建造小屋。
約瑟就像《創世紀》裡與他同名的約瑟一樣,在埃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獲得成功。在亞歷山卓,約瑟除了與國王相善,也愛上一名女演員。當他成功贏取這名女子的芳心時,他的弟弟卻偷偷用自己的女兒取代了女子。夜裡,約瑟因為喝得爛醉而沒察覺到這一點,等到他清醒之後,他愛上了自己的姪女,他們的聯姻也鞏固了王朝。然而,他們的兒子希爾卡諾斯(Hyrcanus)長大之後卻成了跟約瑟一樣的無賴。約瑟雖然過著奢華的生活、實施嚴厲的統治與課徵重稅,但他卻是個「高尚的好人」,約瑟夫斯讚美他的「認真、智慧與正義。他使猶太人脫離貧困與卑賤,使他們過好日子」。
在此同時,猶太人拒絕向神顯者安條克獻祭。為了確保耶路撒冷不會三度叛亂,瘋子安條克決定把猶太宗教連根拔起。
在這個瘋狂墮落之地的遙遠南方,安條克的將領正在大肆迫害。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摩丁村,一名老祭司名叫瑪他提亞,他是五名兒子的父親,他被下令要向安條克獻祭來證明他不再是猶太人,但他回答說:「即便君王治下諸國之民都聽從他,我和我的兒子仍照我們祖先的約去行。」當另一名猶太人上前獻祭時,瑪他提亞的「熱忱被點燃了,體內熱血澎湃,」他抽出劍,殺死第一名叛徒,然後又殺了安條克的將領,並且拆毀祭壇。「凡是願意守約的」,他說:「就隨我來。」老人與五個兒子逃進山裡,一些極其虔誠的猶太人加入他的行列,這些人稱為義人——哈西德派。起初,他們極為虔誠,乃至於在戰爭時也(災難性地)遵守安息日的戒律:希臘人很可能專挑星期六發動戰爭。
托勒密告訴耶路撒冷人,他希望在安息日當天進城向猶太人的上帝獻祭。正在休息的猶太人被他的伎倆所騙,於是托勒密占領城市,顯示猶太人對戒律的執著。但當天日落之後,猶太人便展開反擊。托勒密的軍隊於是在耶路撒冷到處燒殺擄掠!「房屋被搶奪,婦女被玷污,城中的民一半被擄去」。托勒密可能在巴里斯要塞駐防了馬其頓軍隊,這座要塞是尼希米所建,就位在聖殿北方。托勒密也流放了數千名猶太人到埃及。這些人在托勒密壯麗的首都亞歷山卓建立了說希臘語的猶太人社區。在埃及,托勒密與他的後繼者成為法老;在亞歷山卓與地中海世界,他們是希臘國王。托勒密又被稱為救世主,他接受了埃及當地的神祇——伊希絲與歐西里斯——與埃及的王權傳統,把自己的王朝塑造成埃及的神王與半神聖的希臘國王。他與他的兒子們征服賽普勒斯、昔蘭尼加與一部分的安那托利亞及希臘島嶼。托勒密了解,想取得正當性與偉大名聲不能只靠外表的榮耀,還要有文化表現。因此,他使亞歷山卓成為世上最重要的希臘城市,不僅富裕而且高雅,他建立博物館與圖書館,聘用希臘學者,並且建造世界奇蹟法羅斯島燈塔。托勒密的帝國持續了三個世紀,直到他家族的最後一人——克利歐佩特拉。
這名冒險家是歐尼亞斯二世的外甥約瑟,他啟程前往亞歷山卓,托勒密三世此時正在舉辦拍賣:誰承諾的貢金越高,誰就能取得猶大地區的統治權與徵稅權。來自敘利亞的大人物嘲笑年輕的約瑟,但約瑟卻以死皮賴臉的手法贏得拍賣。他先設法見到並且蠱惑國王。當托勒密三世要求出價時,傲慢的約瑟擊敗所有對手,取得了柯伊勒-敘利亞(C oele-Syria)、腓尼基、猶大與撒瑪利亞的統治權。國王要求約瑟依照慣例向他行臣服禮,並且保證他會繳交承諾的貢金。「國王啊,我不會繳給任何人,」這名自大的耶路撒冷人說:「除了你與你的妻子。」約瑟很可能因自己的無禮而掉了腦袋,但托勒密卻笑著同意了。和*圖*書

多比雅的約瑟

亞歷山大「迅速登上耶路撒冷」,猶太史家約瑟夫斯日後寫道。約瑟夫斯宣稱,身穿紫紅袍服的大祭司,連同身穿白袍的耶路撒冷全城百姓,在城門前迎接亞歷山大。眾人簇擁著他進到聖殿,由他獻祭給猶太人的上帝。這則故事或許只是一廂情願,比較可能的狀況是大祭司與幾名半猶太半撒瑪利亞人領袖,前往濱海的拉什.哈.阿伊姆(Rosh Ha Ayim)向亞歷山大行臣服禮。亞歷山大仿傚居魯士,承認他們有權利依照自己的法律生活。亞歷山大接著繼續征服埃及,並且在當地建立亞歷山卓城,而後他往東前進,再也沒回到埃及。
猶太顯貴第一個反應是火速趕往安提阿,競相出價標下耶路撒冷的統治權。這場危機的展開與家族因金錢與影響力結下的仇恨有關。當大祭司歐尼亞斯三世向國王出價時,他的兄弟耶孫多出了八十塔倫,耶孫回來時已擬定計畫,要將耶路撒冷打造成希臘「城邦」;他將城市重新命名為耶路撒冷的安提阿以榮耀國王,貶低《摩西五經》的地位,而且興建希臘體育館,位置可能位於面向聖殿的西方山丘上。耶孫的改革相當受歡迎。年輕猶太人在體育館裡競相表現時髦,他們戴著希臘帽,全身裸體的從事運動。他們也想廢除割禮——與上帝立約的印記——並且佯裝包皮已經復原,這顯然是出於時尚而非舒適的考量。但耶孫自己卻在競價購買耶路撒冷統治權時輸了:他派了忠實的追隨者梅內拉歐斯(Menelaos)到安提阿獻上貢金。但梅內拉歐斯這名惡棍卻盜取聖殿資金,在競價時擊敗耶孫而買到大祭司一職,即便他不具備必要的撒督家族血統。梅內拉歐斯奪取了耶路撒冷。當耶路撒冷居民派代表晉見國王表示抗議時,國王將他們全部處死,他甚至允許梅內拉歐斯殺死前任大祭司歐尼亞斯。
亞歷山大麾下將領為了決定誰才是最強者而爭戰不休,時間長達二十年。耶路撒冷剛好處於這些馬其頓軍事領袖來往爭奪的地區,他們「在這裡幹盡各種惡事」。在兩名主要爭奪者的對抗中,耶路撒冷曾先後易手六次。它先由獨眼的安提戈諾斯(Antigonos)統治了十五年,直到西元前三○一年,他在一場戰爭中陣亡。之後的勝利者托勒密來到城牆外,宣布此後耶路撒冷歸他所有。
從巴比倫到亞歷山卓的猶太人,莫不向聖殿繳交什一稅,耶路撒冷因此變得極為富有,充盈的府庫不僅加劇猶太領導人之間的鬥爭,也引起需錢孔急的馬其頓國王的覬覦。新任亞洲國王襲取了父親的尊號,他火速趕回首都安提阿奪位,並且殺光其他可能威脅政權的家族成員。成長於羅馬與雅典,安條克四世遺傳了父親的傑出才能,但他好發威脅之語且性喜浮誇,使他更像瘋狂炫耀的卡里古拉與尼祿。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