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耶路撒冷三千年

作者:賽門.蒙提費歐里
耶路撒冷三千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部 基督教 15、如日中天的拜占庭(西元三一二~五一八年)

第三部 基督教

耶穌是大君的京城。
——耶穌,《馬太福音》5.35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光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
——耶穌,《馬太福音》23.37

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耶穌,《約翰福音》2 .19

當猶大行省的地位被抬高到其他行省之上時,耶路撒冷也被抬高到猶大所有城市之上。
——聖哲羅姆,《書信集》

耶路撒冷成為眾所皆知的名勝,世界各地的朝聖者,無論男女,全峰擁至此。
——聖哲羅姆,《書信集》

15、如日中天的拜占庭(西元三一二~五一八年)

三六二年七月十九日,新皇帝——也就是君士坦丁的姪子尤利安,他在安提阿,正準備進攻波斯。他問一名猶太代表:「你們為什麼不獻祭?」
羅馬人崇拜多神,他們寬容其他崇拜,前提是這些崇拜不能威脅到國家,但一神教卻要求只有一個真理,一個真神。因此對殺害基督的猶太人加以迫害(猶太人遭遇的悲慘正可證明基督教的真理)就成了必然的結果。君士坦丁下令,凡是阻止教友改信基督教的猶太人將處以火刑。然而一小撮猶太社群早已在錫安山的猶太會堂祈禱了一個多世紀,另外還有零散的猶太人在聖殿山的廢墟禱告。現在,君士坦丁口中的「這些討厭的猶太人」被限制一年只能進入耶路撒冷一次,並且在此時讓他們進入聖殿山。波爾多的朝聖者看到這些猶太人在聖殿山「穿孔的石頭」上,「一邊哀哭,一邊撕開身上的衣服」——這些石頭是聖殿的礎石,今日已被圓頂清真寺圍了起來。
當西羅馬帝國正遭受匈人阿提拉的威脅並步向滅亡之時,年邁的埃烏多基亞寫下了希臘文詩句,並且興建聖司提反巴西利卡,這座建築如今已不存在,它就位於大馬士革門的北方。四六○年,埃烏多基亞與第一位殉教者的遺物一起埋葬在這座巴西利卡之下。
三八四年,一名易怒的羅馬學者名叫哲羅姆,他與一名富有的基督徒婦女來到耶路撒冷。儘管他們極為虔誠,卻還是身陷性醜聞的迷霧中。
該撒利亞主教優西比烏對於耶路撒冷的地位再度提升感到嫉妒,他懷疑這座猶太城市,「在血腥殺害了主之後,其邪惡的居民已然為此遭受懲罰」,這樣的城市是否有資格成為上帝之城。基督徒忽視耶路撒冷已有三世紀之久。但優西比烏也認為,君士坦丁必須面對猶太人的遺產,新耶路撒冷的創造者必須將猶太人遺址的神聖性轉移到他的新神龕裡。
儘管出現這些暴力事件,埃烏多基亞仍珍視耶路撒冷,她興建一連串的新教堂,也帶了不少新的聖物返回君士坦丁堡。然而,她的大姑普爾克麗亞正陰謀要毀滅她。
海倫娜說服君士坦丁相信自己遭到操弄。或許她透露法烏絲塔實際上曾試圖引誘克里斯普斯,而非後者引誘前者。君士坦丁以另一場謀殺來挽救已無法修補的謀殺,他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法烏絲塔,罪名是通姦:她可能被開水燙死或在高熱的蒸汽室中悶死,一種處置極度非基督教困境的非基督教解決方式。但耶路撒冷卻得益於這兩件謀殺,然而困窘的基督教歌頌者卻鮮少提及此事。
狄奧多西送了一顆弗里吉亞蘋果給埃烏多基亞,而埃烏多基亞又把這顆蘋果給了受她保護的資深官長帕烏里努斯(Paulinus),而帕烏里努斯又把這顆蘋果獻給皇帝。狄奧多西因此大受打擊,因為他發現妻子說自己絕不會把他的禮物送人而會自己吃掉,結果證明是謊言。這個善意的謊言使狄奧多西認為他的姊姊偷偷跟他說的話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埃烏多基亞與帕烏里努斯有不倫關係。這則故事純屬虛構——蘋果象徵生命與貞潔——但從人性的本質來看,蘋果說明了一連串事件的推演最後可能導致專制帝王的猜忌,進而造成糟糕的結果。帕烏里努斯於四四○年遭到處死,而皇帝與皇后在協議之後,決定埃烏多基亞必須帶著榮銜離開首都。三年後,她抵達耶路撒冷,以自己的名義統治巴勒斯提那。
「我會竭盡至誠,」尤利安回道,「為至高無上的上帝重建聖殿。」皇帝令人驚訝的回應讓猶太人興奮莫名,「彷彿他們王國成立的日子已經降臨」。

巴爾索瑪與戰士僧侶

年近四十的伊利里亞人哲羅姆,曾隱居於敘利亞沙漠,他的內心總是被性的慾念攪擾:「雖然我唯一的同伴是蠍子,但我總被跳舞的女孩糾纏著,我的心靈因欲望而抽痛。」哲羅姆之後擔任羅馬主教達瑪穌一世的秘書,在羅馬,貴族幾乎全信仰基督教。達瑪穌自信滿滿地宣稱羅馬主教獲得神的祝福,這個職位是直接承襲自使徒聖彼得,而這個主張也往日後至高無上且無誤的教宗職位的出現邁進了一大步。但教會現在受到貴族如此的支持,達瑪穌與哲羅姆發現自己也捲入極其世俗的醜聞之中:達瑪穌被指控犯了通姦罪,他被戲稱為「給中年婦女耳朵搔養的人」,至於哲羅姆則被說成與有錢寡婦帕烏拉有關係,帕烏拉也是信仰基督教的貴族婦女。哲羅姆與帕烏拉被證明是清白的——但他們必須離開羅馬,於是他們在帕烏拉的女兒埃烏絲托奇烏姆(Eustochium)陪同下,一起前往耶路撒冷。
埃烏多基亞是異教徒與猶太人的保護者,因為她自己就是個異教徒。她是雅典一名詭辯學派學者的女兒,從小接受修辭學與文學教育,表現傑出。由於她的遺產全遭兄弟侵占,於是她來到君士坦丁堡,希望能引起皇帝注意。狄奧多西二世是個溫順的男孩,完全受制於他那虔信卻邪惡的姊姊普爾克麗亞( Pulcheria)。她把埃烏多基亞介紹給狄奧多西,後者馬上受到吸引,並且娶她為妻。普爾克麗亞掌控了弟弟的政府,她加強對猶太人的迫害,不准他們加入軍隊或公職,把他們打成二等公民。四二五年,狄奧多西下令處死加麥里爾六世(Gamaliel Ⅵ),最後一任猶太公會領袖,他的罪名是興建太多猶太會堂,而皇帝也永遠廢除這個職位。漸漸地,埃烏多基亞開始掌握權力,狄奧多西封她為皇后,地位足以與他的姊姊平起平坐。君士坦丁堡教堂裡一顆鑲嵌著她的人像的彩石,可以看出她的王室風範,黑髮、穠纖合度、舉止優雅,鼻子也極為細緻。
三一三年,君士坦丁與羅馬東部皇帝李奇尼烏斯(Licinius)共和-圖-書同頒布米蘭敕令,決定寬容並給予基督徒特權。但這項敕令要等到三二四年,五十一歲的君士坦丁擊敗李奇尼烏斯統一帝國時才真正實現。他試圖把基督教的簡樸生活推廣到全國,禁止異教獻祭、神聖賣淫、宗教狂歡與角鬥表演,而代之以戰車競速。同年,他東遷首都,在歐亞門戶博斯普魯斯海峽邊的希臘城鎮拜占庭建立第二羅馬。這裡不久稱為君士坦丁堡,擁有自己的主教。君士坦丁堡主教也加入羅馬、亞歷山卓和安提阿三地主教成為基督教世界的領導權威。這個新信仰適合君士坦丁新的統治風格。基督教從最初的耶路撒冷監督者雅各開始發展出一套長老與監督者/主教的階序以管理地方教區。君士坦丁認為基督教的階序類似羅馬帝國的組織:一個皇帝,一個國家,一個信仰。
在耶路撒冷,猶太人面對君士坦丁堡方面日漸加強的壓迫,他們向埃烏多基亞乞求更多接近聖城的機會,而她也同意讓猶太人在重要節日能公開地造訪聖殿山。這是個好消息,猶太人宣布他們將會「在住棚節時趕赴耶路撒冷,因為我們的王國將要建立」。
海倫娜,年已七旬的皇太后,錢幣上的頭像顯示她有著一張輪廓分明的臉龐,編著髮辮,頭戴鑲著珠寶的小皇冠。她「充滿青春活力」地抵達阿埃里亞,同時也帶來豐沛的資金,她成為耶路撒冷最具紀念意義的建造者,同時也是不可思議的成功考古學者。
幾年後,三三三年,第一批新朝聖者,一名來自波爾多的無名造訪者發現阿埃里亞已經轉變成熱鬧的基督教聖殿城市。「不可思議」的教會並未消失,反而欣欣向榮,至於哈德良的雕像依然矗立在聖殿山的廢墟裡。
尤利安重建猶太聖殿,不只是寬容的象徵,它也取消了基督徒繼承真以色列的主張,同時推翻了但以理與耶穌聖殿將會傾頹的預言。更重要的是,尤利安是有意識地要破壞伯父君士坦丁推行的一切。因為對猶太人政策的反轉,尤利安在進攻波斯時,獲得巴比倫猶太人的支持。尤利安認為希臘的異教與猶太人的一神教並無二致,他相信希臘人崇拜的宙斯就是猶太人的「最崇高的神明」:耶和華並非猶太人獨有。
君士坦丁的繼承人爭鬥了二十年,這場內戰最後由次子康斯坦提烏斯贏得勝利。這場騷亂令巴勒斯提那不得安寧。三五一年,耶路撒冷的一場地震讓所有基督徒「恐懼得」躲進聖墓教堂。當加利利猶太人在一名彌賽亞王的帶領下反叛時,他們遭到連羅馬人都厭惡的副皇帝加魯斯無情屠殺。加魯斯是皇帝的堂弟。但現在猶太人在令人意外的地方找到同情者:皇帝決定推翻基督教——並且重建猶太聖殿。

君士坦丁大帝:家庭殺戮

基督徒對這場「不可思議的現象」感到喜悅,不過他們很可能有縱火的嫌疑。阿里皮歐斯還是能繼續進行,但在此之前,尤利安已渡過底格里斯河進入伊拉克境內。在氣氛緊繃的耶路撒冷,阿里皮歐斯決定等尤利安班師再說。然而皇帝這個時候已準備撤退。六月二十六日,在薩馬拉的一場不辨敵我的小衝突中,一名阿拉伯士兵(可能是基督徒)用矛刺進皇帝的體側。尤利安的肝臟遭到刺穿,他想拔出身上的矛,就連手的肌腱也被割斷了。基督教作家宣稱他臨終時說道:「你們贏了,加利利人!」尤利安死後,帝位由衛隊司令官繼承,他恢復了基督教,廢除了尤利安所有的施政,並且再度禁止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於是,此後仍舊只有一個宗教,一個真理。三九一年到三九二年,狄奧多西一世定基督教為帝國的官方宗教,並且實際加以執行。
沒有任何考古學家的成果能像海倫娜那樣豐碩。她發現三個木製十字架、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王」,以及原來的釘子。但是哪一個十字架才是釘耶穌的十字架?據說皇太后與主教把這些木頭碎片放在臨終的婦人床邊。輪到第三個十字架時,病人「突然睜開眼睛,重新恢復了活力,並且下床」。海倫娜「把一部分木頭連同釘子交給她的兒子君士坦丁」,皇帝用這些釘子為馬匹製作馬轡。從此以後,整個基督教世界開始熱中追尋耶路撒冷的神聖遺物,而用來製作真十字架的那株生命之樹,也取代早先的XP,成為基督教的象徵。

君士坦丁大帝:基督,勝利之神

然而,當他將自己的無上權威與帝國宗教連結在一起時,馬上就發現基督教內部存有裂痕:福音書對於耶穌的本質與耶穌和上帝的關係語焉不詳。耶穌是擁有神性的人,還是寄寓於人體的上帝?現在基督教會既已建立,基督論就變得至關重要,甚至比生命本身還來得要緊,因為正確定義基督將決定人是否能獲得救贖與能否進入天堂。在我們這個世俗的年代,裁減核武與全球暖化吸引了許多熱情與關注,同樣地,在當時那個年代,基督的本質就類似這樣的話題。基督教成為充滿狂熱信仰年代裡的群眾宗教,而這些問題不僅在帝國宮廷裡引起討論,也在市井街頭引發熱烈議論。亞歷山卓的僧侶阿利烏斯(Arius)用朗朗上口的詩文向廣大群眾傳教,他主張耶穌的位階在上帝之下,因此他的人性多於神性,此說惹惱了許多認為基督神性多於人性的信仰者。當地總督試圖打壓阿利烏斯,卻引發亞歷山卓信眾的暴亂。

海倫娜;最早的考古學者

當猶太人控制耶路撒冷之時,尤利安也率領六萬五千大軍入侵波斯。但三六三年五月二十七日襲擊耶路撒冷的一場地震,不知何故引燃了建材。
巴爾索瑪這個人據說極為神聖,因此他從不坐下或躺下,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這些「偶像崇拜者」的死灰復燃令他感到冒犯,他決心將這些人從巴勒斯提那驅逐出去。他與他的僧侶殺害猶太人,而且焚燬猶太會堂。皇帝基於秩序的考量,禁止任何暴力行動,但巴爾索瑪忽視m.hetubook.com.com他的命令。現在,在耶路撒冷,巴爾索瑪的修士突擊隊把刀劍棍棒藏在僧袍裡,他們在聖殿山伏擊猶太人,用石頭擊打並且殺害他們,然後把他們的屍體丟到儲水池與庭院中。猶太人進行反擊,一共逮捕了十八名攻擊者,他們將這批凶手扭送拜占庭總督,後者指控他們犯下謀殺的罪行。「這群穿著僧侶服裝的盜匪」被送到朝聖者皇后埃烏多基亞的面前。這些人犯下殺人罪,然而當他們供出主謀是巴爾索瑪時,巴爾索瑪便散布謠言說這些高尚的基督徒將被處以火刑。暴民於是轉而聲援巴爾索瑪,特別是當他以正巧發生的地震做為上帝肯 定他們的行為的徵兆時。
尤利安任命他的不列顛代表阿里皮歐斯(Alypius)負責重建猶太聖殿。猶太公會感到緊張,因為事情似乎順利得太不真實。為了讓猶太人安心,尤利安在動身前往波斯前線時,寫下致猶太人一文, 重申他的承諾。在耶路撒冷,歡欣鼓舞的猶太人「找來技術最高超的工匠,收集各種材料,清除地面,他們如此看重這項任務,就連女性也揹起土塊,典當她們的首飾做為工程經費」。建材全存放在所謂的所羅門馬廏裡。「當他們把前一棟建築物的殘餘清除乾淨之後,他們就開始清掃地基。」
尤利安多疑、理智而難以相處。一名帶有偏見的基督徒說他「有著歪脖子,身體總是弓著,肩膀常冷不防地抽動。他常惡狠狠地盯著別人,走路歪斜,突起的鼻子經常發出輕蔑的鼻息聲。他的笑聲神經質且難以控制。他會不由自主地點頭,說話也結結巴巴」。但這名滿臉鬍子、身材魁梧的皇帝具有決斷力與專注力。他恢復異教,信仰家族昔日的守護者太陽神。他獎勵異教神廟從事傳統獻祭,遣散加利利(他口中的基督徒)導師,以貶低他們遵奉的那些與羅馬不符的價值。
尤利安一反哈德良與君士坦丁時代的迫害政策,他讓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歸還他們的財產,廢止反猶太人稅,並且讓猶太公會領袖希雷爾(Hillel)擔任行政長官,擁有自徵稅收之權。猶太人肯定從羅馬與波斯世界湧入耶路撒冷來慶祝這項奇蹟。他們回到聖殿山,或許移除了哈德良與安敦的雕像,另外在波爾多朝聖者口中的希西家王宮殿周圍修建了猶太會堂。
君士坦丁決定在耶路撒冷慶祝自己即位三十週年,但此時的他仍對於僧侶阿利烏斯引發的宗教爭議感到頭痛——即使阿利烏斯已然因一場排泄物爆炸事件而離開人世。當君士坦丁命令教會會議「讓教會免於褻瀆並且減輕我的關切」時,阿利烏斯派再次違逆了他,使耶路撒冷舉辦的第一次基督教節慶大失光彩,這是匯集了世界各地主教的一次集會。但皇帝因病重而無法親臨。最後,他於三三七年臨終前受洗,將帝國交給三個兒子與兩個姪兒,他們唯一的共識是基督教帝國的延續與更多反猶太法律的頒布:三三九年,他們禁止與猶太人通婚,這種行為是「野蠻而可憎的恥辱」。
然而,猶太人的欣喜令另一位耶路撒冷的造訪者極為不悅,這個人就是尼西比斯的巴爾索瑪,這名敘利亞僧侶是新興的好戰修院僧侶領袖。四世紀時,有些苦行者開始反對世俗的社會價值與上層教士的奢華生活,於是在沙漠建立修院以返璞歸真,回歸基督徒最原初的價值。這些隱士(hermits,希臘文有蠻荒的意思)認為光是追尋基督的本質是不夠的,還必須活得正直正當,於是他們穿上剛毛襯衣,在埃及與敘利亞沙漠裡過著獨身的日子。他們為了追求神聖而自我鞭笞的行為受到廣泛的讚揚,他們的生平有人加以記錄(最初的聖徒傳),他們隱居的地方有人前去參觀造訪,而他們受到的磨難成為奇蹟的來源。兩名聖西梅翁(St Simeons)數十年來一直生活在三十英尺高的柱頂上,因此被稱為登柱者。其中一名登柱者丹尼爾被問到如何排泄:他冷冷地回道,就像綿羊一樣。事實上,哲羅姆認為這些人對骯髒事物比對神聖事物有興趣。但這些僧侶的生活並不安詳寧靜。耶路撒冷周圍出現許多修道院,城內也有不少,但這些狂熱分子卻經常在街頭鬥毆生事。
尤利安沒有預料到自己會成為帝國的統治者。康斯坦提烏斯殺害他的父親與家人時,他只有五歲;家人只剩下加魯斯與他。三四九年,康斯坦提烏斯任命加魯斯為副皇帝,最後卻將他砍頭,也許是因為他沒有能力鎮壓猶太人的叛亂。然而康斯坦提烏斯仍需要一名副皇帝統治西方,而現在只剩下一個人選。尤利安當時還是一名在雅典攻讀哲學的學生,他因此成了副皇帝,坐鎮巴黎。不難想見當喜怒難測的皇帝召見他時,他內心有多麼緊張。但夢裡宙斯給了他啟示,他將從軍隊手中接過帝國皇冠。當他東行時,傳來康斯坦提烏斯的死訊,尤利安就這樣成為全羅馬帝國的主人。
尼該亞公會議才剛結束,君士坦丁的妻子法烏絲塔就指控他的長子(前妻所生)副皇帝克里斯普斯(Crispus)性侵她。她是不是想利用君士坦丁提倡基督教貞潔的機會,主張克里斯普斯引誘她,抑或他就是一名強|奸犯?或者,這實際上只是一樁走味的外遇?克里斯普斯絕非第一個與他的繼母有染的年輕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但皇帝或許早已對克里斯普斯的軍功有所忌憚。當然,法烏絲塔有和-圖-書充分的理由討厭這個擋住自己兒子登上大位的絆腳石。
君士坦丁知道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埋葬之地現已位於哈德良神廟的下方,上面矗立著「人稱阿芙蘿狄特的不潔惡魔,一座毫無生命的偶像,一座黑暗的神龕」,優西比烏說道。君士坦丁命馬卡里歐斯主教潔淨此地,拆毀異教神廟,挖掘出原本位於此地的墳墓,並且在上面建一座巴西利卡。它將是「全世界最好的巴西利卡」,有著「最美的結構、圓柱與大理石,它是最珍貴的與最適合使用的,而且飾以黃金」。
無論真相是什麼,對於兒子的不道德感到憤怒的君士坦丁,下令將他處死。皇帝的基督教謀士感到厭惡,而此時皇帝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也就是他的母親出面干預。海倫娜曾是比提尼亞的酒館女侍,可能從未與君士坦丁的父親舉行婚禮,但她是基督教的改信者,現在則是名副其實的皇太后。

埃烏多基亞:耶路撒冷皇后

狄奧多西去世之後,普爾克麗亞與埃烏多基亞彼此必須面對基督論的分裂。普爾克麗亞掌握了君士坦丁堡的大權,她支持兩性說,但埃烏多基亞與絕大多數東方基督徒一樣,主張單性說。普爾克麗亞因此將埃烏多基亞逐出教會。耶路撒冷主教朱維諾爾(Juvenal)支持普爾克麗亞,主張單性說的耶路撒冷居民於是動員起來將他逐出耶路撒冷,但他卻利用這個困境反敗為勝。基督教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四大城市主教區的統治——羅馬與東方三大教區。但耶路撒冷的主教一直爭取希望能與四大主教平起平坐。現在,朱維諾爾終於因為他的忠誠而獲得此一殊榮,儘管這幾乎要了他的性命。最後,在四五一年的迦克墩公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上,普爾克麗亞決定妥協:在兩性合而為一之下,耶穌「擁有完整的神性與完整的人性」。埃烏多基亞同意這項決議,並且與普爾克麗亞達成和解。這項妥協一直持續至今,成為正教、天主教與新教教會同意的結論,然而它有一項瑕疵:單性說與聶斯托留派(景教),基於完全相反的理由,反對這項決議,並且永遠脫離正教會。
君士坦丁是粗獷的軍人、神聖的異象者、殺人不眨眼的專制帝王與政治表演者。他雖然以武力奪取政權,但等到他成為最高的統治者時,便希望自己的帝國能統一在一個宗教與一個皇帝之下。君士坦丁是一連串矛盾的綜合體——他的脖子粗短,鷹鉤鼻,而且極其偏執,經常在盛怒之下殺死朋友與家人。他留著披肩長髮,以彩鐲珠寶華服示人!誇耀自己的權力,與哲學家和主教論辯,規畫美麗的建築,同時表現出大膽的宗教信念。沒有人知道君士坦丁當時為什麼選擇信仰基督教,不過就像許多自信的男性一樣,君士坦丁非常敬愛自己的母親海倫娜,而她就是個基督徒。如果君士坦丁個人的改信與保羅前往大馬士革路上的遭遇一樣具戲劇性,那麼他在政治上對基督教的支持則是漸進的。最重要的是,基督為戰爭帶來勝利,而這是君士坦丁所理解的語言:基督羔羊成了勝利之神。君士坦丁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像是羔羊:他很快就以亞使徒(Equal of the Apostles)自居。他宣揚自己是神明保佑的軍事領袖,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新穎。羅馬皇帝與希臘化時代的國王一樣,總認為自己有神明庇佑。君士坦丁的父親尊崇不可征服的太陽,這已經往一神教邁進一步。但選擇基督並非不可避免——這純粹是君士坦丁個人突發奇想。三一二年,摩尼教與米特拉教在民間的流行程度不下於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可從這兩種宗教做一選擇——今日的歐洲可能就成為米特拉教或摩尼教世界。
不久,海倫娜獲得全權委任前去美化基督的城市,動身前往耶路撒冷。她的榮顯將成為君士坦丁用來贖罪的苦行。
三二五年,君士坦丁對於教義引發的騷動感到不悅與困惑,他於是找來主教召開尼該亞公會議(Council of Nicaea),並且提出他認為的解決方案:耶穌既具神性又具人性,與聖父「同質」。在尼該亞(今土耳其的伊茲尼克〔Isnik〕),阿埃里亞.卡皮托尼那(耶路撒冷)主教馬卡里歐斯( Macarius)使這座被忽視的小城鎮得到君士坦丁的注意。君士坦丁知道阿埃里亞,他或許曾在八歲時跟隨戴克里先皇帝到過當地。現在,急欲慶祝尼該亞勝利,並和*圖*書且將神聖榮耀投射到全帝國的他,決定恢復這座城市並創造優西比烏(該撒利亞主教與皇帝的傳記作家)所謂的「在著名的舊耶路撒冷之上建築新耶路撒冷」。君士坦丁決定蓋一座能表現耶路撒冷是福音搖籃的教堂,但這項工作卻因為皇帝致命的家庭紛爭而加速進行。
即便如此,普爾克麗亞還是不願善罷干休,她派了帝國侍衛隊隊長薩圖爾尼烏斯(Saturnius)前去殺害她的兩名隨從。埃烏多基亞隨即殺死了薩圖爾尼烏斯。一旦這些宮廷陰謀一一遭到破解,埃烏多基亞便可以騰出手來做她自己想做的事:她為自己與耶路撒冷主教興建宮室,並且在聖墓教堂旁興建收容所,這些建築物一直存續了數百年之久。她也是從提多以來,首次興建城牆的人,城牆將錫安山與大衛城包圍起來——她修建的城牆至今仍可在這兩個地方看到。埃烏多基亞的多層教堂的柱子圍繞著西羅亞池子,這些柱子一直留存到現在。

哲羅姆與帕烏拉:聖人、性與耶路撒冷

三一二年,君士坦丁入侵義大利,並且在羅馬城外向對手馬克森提烏斯展開攻擊。開戰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出現閃亮的十字」,另外有一行文字遮蔽了太陽:「憑此十字你將克敵制勝!」於是他命令士兵在盾牌刻上XP這兩個字母(即Christ的希臘文前兩個字母)。隔天,君士坦丁果然在米爾維安橋戰役中獲勝,成為羅馬帝國西部的主人。在那個迷信預兆與異象的時代裡,君士坦丁深信他的力量來自於基督徒「至高無上的神」。
然而現在,猶太人的希望又再度浮現,這回他們仰賴的是前來統治耶路撒冷的皇后。
然而確實有一齣戲是哲羅姆能夠欣賞的,而這齣戲就發生在聖殿山上,正如耶穌的預言,聖殿山直到此刻仍是一片荒蕪。每年的猶太曆五月九日,哲羅姆總是高興地看著猶太人紀念聖殿被毀:「那些無信仰的人殺害了上帝的僕人——那些悲慘的暴民聚集起來,就在復活教堂發出光采而主的十字旗在橄欖山上飄揚之時,這些可悲之人開始在聖殿廢墟上哀哭。一名士兵要求更多的錢,這樣他才願意讓他們在聖殿山上多待一會兒。」儘管哲羅姆的希伯來語極為流暢,但他卻深恨猶太人,他認為猶太人把孩子「養育成像蟲子一樣的東西」,而他也對這場荒誕的表演頗為滿意,因為它應驗了基督勝利的真理:「當人們看到這個充滿磨難痛苦的景象時,還會心存懷疑嗎?」猶太人的悲劇與苦況,加深了他們對耶路撒冷的眷戀。對貝瑞卡拉比(Rabbi Berekhah)來說,這個場景是一個神聖的儀式,也是個酸楚的儀式:「他們安靜地來,安靜地走,他們哭著來,哭著走,他們在黑暗的夜晚來,在黑暗中走。」
如果皇后打算處死這群基督徒,巴爾索瑪的追隨者叫道,那麼「我們將燒死皇后及所有支持她的人」。巴爾索瑪恐嚇官員,要他們做偽證說這些猶太受害者身上並無傷痕:他們完全是自然死亡。另一場地震使民眾更加恐慌,城市開始失去控制。埃烏多基亞別無選擇,只好屈服。「五百支」戰士僧侶在街頭巡行,巴爾索瑪宣稱「十字架已經勝利」,城內呼喊聲不絕於耳,「就像一波接著一波的吶喊」 巴爾索瑪的追隨者用極貴的香料來膏巴爾索瑪,而這些殺人者全獲得釋放。
在沙文主義史家筆下,皇后要不是被形容成醜陋、邪惡的盪|婦,就是被說成是寧靜安詳的聖人,但埃烏多基亞皇后(Empress Eudocia)很不尋常,她不僅因外表出眾而受到讚美,也有著藝術的內在。四三八年,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的這位美麗皇后來到耶路撒冷,她放寬了迫害猶太人的規定。在此同時,一名焚燒猶太會堂的苦行者,尼西比斯的巴爾索瑪(Barsoma of Nisibis),也依照往例與他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戰士僧侶來到耶路撒冷朝聖。
這些神聖的場所使一些朝聖者對耶路撒冷產生精神錯亂:真十字架必須受到特別保護,因為朝聖者在親吻時會試圖咬下一塊來。脾氣暴躁的哲羅姆無法忍受這種戲劇性的呼喊聲——於是他搬到伯利恆住,並且在那裡完成他的大作,將希伯來聖經譯成拉丁文。但他經常回到耶路撒冷,而且毫不客氣地發表自己的評論。「在不列顛一樣也能找到進天堂的路,犯不著來耶路撒冷」,他提到那群庸俗的不列顛朝聖者時忍不住大吼著說。當他看著朋友帕烏拉在神聖花園的十字架前虔誠的祈禱時,他刻薄地說,她看起來「彷彿主就吊在那裡一樣」,她親吻墳墓「就像一名口渴的男子終於等到他要的水」。她的「眼淚與悲嘆響徹全城,我想連主也聽到她的叫喊」。
「我們不被允許,」猶太人回道,「請讓我們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與祭壇。」
海倫娜發現十字架的故事可能是後世虛構的,但她確實扭轉了耶路撒冷的命運。她在橄欖山修建了升天教堂與橄欖樹教堂。她的第三座教堂——聖墓教堂,不只是一座建築物,而是四座建築物構成的建築群。教堂面向東方,入口面對著羅馬大街卡爾多。(今日的教堂則是面向南方。)造訪者沿著階梯走進中庭,穿過三個入口來到巴西利卡和殉教者紀念教堂,一座巨大「且美得不可思議的教堂」,五條側廊與柱廊依次引導著穿過半圓壁龕進入到神聖花園,這是一座圍著列柱的庭園,此處位於聖墓教堂的東南角,剛好坐落在各各他的山丘上,整個被一座開放的禮拜堂圍繞起來。金色圓頂的圓形建物(Rotunda,即復活教堂〔Anastasis〕)朝天空開啟,光線因此能往下照射耶穌的墳墓。壯麗的聖墓教堂主宰了耶路撒冷的神聖空間,反觀聖殿山則成了被嘲弄的對象,海倫娜夷平了所有異教神龕,並且「下令將穢物傾倒在此處」,以彰顯猶太人上帝的無能。和-圖-書

背教者尤利安:恢復耶路撒冷

海倫娜決心找出原來的墳墓。異教神廟必須拆毀,鋪石必須全部翻起,覆蓋的土石要全部移除,然後找出聖地的原址。皇太后的要求肯定在小小的阿埃里亞引起人們興奮逐利的搜尋。一名猶太人,或許是殘存下來的猶太基督徒,他寫了一份文件,上面提到宣稱是耶穌墳墓的洞穴。海倫娜也搜尋釘十字架的遺址,她甚至還尋找當初用來釘耶穌的十字架。
帝國的獎掖、紀念性建築與源源不斷的朝聖者,為耶路撒冷各處創造出新的節慶與儀式行事曆,並且以復活節為最高潮,而耶路撒冷的新精神地理學,也以耶穌的受難遺址為基礎而建立起來。名字改變了,傳統混雜在一起,而在耶路撒冷真正要緊的,其實是你相信的就是真實的。另一名女性先驅艾潔麗亞(Egeria)是西班牙修女,她於三八○年代造訪時描述了聖墓教堂不斷增加的陳列品,包括所羅門王的指環與用來為大衛塗油的油角。這些加入了耶穌的「荊棘王冠與用來刺他肋旁的槍」。
現在,帝國受到捲土重來的基督本質論爭的影響。如果耶穌與聖父是「同質」,基督如何同時具有神性與人性?四二八年,新任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聶斯托留(Nestorius)直率地強調耶穌的人性與兩性,他主張童貞女馬利亞不應該視為生神者(Theotokos),而應該視為生基督者(Christokos)。聶斯托留的敵人單性說(Monophysites)堅持基督只有單性,他同時具有神性與人性。兩性說(Dyophysites)在帝國宮廷與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的後街與單性說爭論,雙方為了基督本質而暴力相向。尼撒的貴格利提到,每個人都各有一套想法:「你要求一個人改變,他會告訴你有關被生下來與不被生下來的哲學;如果你詢問麵包的價錢,他會回答:『聖父比較高等,聖子比較低等』;如果你問洗澡水放好沒有,你得到的答案是聖子來自於虛無。」
這名十幾歲的處女的存在,似乎撩撥著哲羅姆的欲|火,他在每個地方都嗅到性的味道,並且在旅途中不斷寫文章警戒性的危險。「性|欲,」他寫道:「對著你的感官搔癢,感受愉悅的溫火散發出迷人的光澤。」一到了耶路撒冷,哲羅姆與虔誠的女富翁馬上發現到這座新城市匯聚了神聖、貿易、網絡與性。虔信的氣氛極為熾烈,最有錢的貴婦梅拉尼亞(Melania ,她的年收入有十二萬磅的黃金)在橄欖山建立了自己的修道院。但在這座充滿宗教激|情與感官興奮的主題公園裡,哲羅姆發現大批彼此不認識的男女混雜在一起生活,他對於這其中可能產生的性機會感到吃驚:「這裡到處都是誘惑」,他寫道,所有的人都是「娼妓、演員與丑角」。事實上,「他們做盡了一切可恥的事」,另一名高尚但觀察敏銳的朝聖者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說道:「欺騙、通姦、偷竊、偶像崇拜、下毒、爭吵與謀殺,這些事每天都在發生。」
皇太后海倫娜造訪了耶穌一生中到過的所有地方,她為朝聖者繪製了第一幅道路地圖,這些朝聖者正逐漸雲集於耶路撒冷,親身體驗這座城市特殊的神聖之處。海倫娜此時已年屆八十,她回到君士坦丁堡,她的兒子在此地收藏一部分的十字架。海倫娜把另一部分碎片與木牌送到她命名得恰如其分的一座羅馬教堂裡,位於耶路撒冷的聖十字教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