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伊斯蘭教
19、阿拔斯王朝:遙遠的主人(西元七五○~九六九年)
伊本.圖倫是突厥人,在伊斯蘭帝國內部,突厥人有逐漸取代阿拉伯人掌握大權的趨勢。瑪穆恩的繼承者穆塔西姆(Mustasim)開始從中亞剛改信伊斯蘭教的馬弓兵中招募奴隸男孩——這些人稱為ghulam(侍童)。這些亞洲臉孔的戰士起初充當禁衛軍,之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強人。
然而,無論瑪穆恩的統治手段再怎麼巧妙,也無法挽回阿拔斯王朝的頹勢。兩年後,耶路撒冷爆發農民暴亂,三大宗教都支持這場亂事,直到八四一年,叛軍領袖劫掠耶路撒冷,許多居民紛紛逃出該城。聖墓教堂因為大主教行賄而得免於破壞。但阿拉伯的哈里發已失去對耶路撒冷的控制。八七七年,突厥奴隸之子伊本.圖倫(Ahmed ibn Tulun)尊奉有名無實的哈里發為共主,實際上自己成為埃及的統治者,他再度攻下了耶路撒冷。
拉希德死後,諸子爭位,最後由瑪穆恩(Maamun)獲得勝利。新任的哈里發對科學頗為熱中,他建立了著名的文學科學學院,也就是智慧所(House of Wisdom)。他委託繪製世界地圖,並且要求學者計算地球周長。八三一年,瑪穆恩抵達敘利亞籌備進攻君士坦丁堡事宜,他或許曾利用這個時機造訪耶路撒冷,他在聖殿山建造了新門,但也將圓頂上馬立克之名抹去,目的在強調阿拔斯王朝的優越性,隨後他刻上了自己的名字。瑪穆恩不只是刻上名字而已,他還盜取圓頂的黃金,因此往後一千多年,圓頂一直呈現灰鉛色。直到一九六○年代才重新恢復金色——但馬立克的名字自此未能恢復,反倒是瑪穆恩的名字一直留存至今。hetubook.com•com
然而這種舉動顯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大主教早已為耶路撒冷的統治者哈里發拉希德(Harun al-Rashid)祝福,據《一千零一夜》的描述,在他統治期間,阿拔斯帝國臻於極盛。查理曼與哈里發在三年前已互派使臣:拉希德或許急欲法蘭克人加入他的行列,一起對抗君士坦丁堡,此外,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也需要查理曼的協助。
皇帝與哈里發:查理曼與拉希德
在掌握權力後不久,曼蘇爾造訪耶路撒冷。他重建遭到破壞的阿克薩清真寺,但為了募集重建資金,他把馬立克賜予圓頂清真寺的金銀大門予以熔解。曼蘇爾之後的哈里發不再留意耶路撒冷事務。正當這座城市逐漸在伊斯蘭世界隱沒之際,西方有個皇帝卻利用耶路撒冷來喚起基督徒的夢想。https://www.hetubook.com.com
曼蘇爾的身材結實健壯,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頭髮則像被番紅花染過一樣。他是阿拔斯王朝真正的創立者,這個王朝往後延續數世紀,不過曼蘇爾的權力基礎位於東方:他把都城移到新建的巴格達圓城。
卡富爾:香氣撲鼻的太監
伊本.圖倫的兒子與繼承人被太監暗殺後,突厥強人伊本.圖格吉(Muhammad ibn Tughj)——中亞王公頭銜的稱呼是伊克希德(al-Ikhsid)——統治了埃及與耶路撒冷。政治的不穩定加劇了宗教競爭。九三五年,聖墓教堂的一間附屬建築物被迫改為清真寺。三年後,穆斯林攻擊正在過聖枝主日的基督徒,劫掠並且破壞聖墓教堂。猶太人則分裂成兩派,一派是傳統的拉巴尼派(Rabbanites ),由被稱為賢者的學者法官領導,他們以口述傳統的《塔木德》做為生活準則;另一派是卡拉伊派(Karaites),這個新宗派不承認任何律法,只接受《摩西五經》(因此他們的派別意思叫「讀者」)與相信回歸錫安。突厥統治者偏愛卡拉伊派,此外更複雜的是,還有一個新社群叫可薩人,他們在猶太區擁有自己的猶太會堂。當六十四歲的伊克希德於九四六年去世時,他葬在耶路撒冷,而他的權力則落到一名黑人太監手裡,他的綽號來自於他對香水與化妝的愛好。m.hetubook.com.com
阿布.阿拔斯自稱為哈里發,並且邀請烏瑪雅德王室前來商談,以昭示他求和若渴的意願。在宴席中,侍者拿出棍棒與刀劍,一口氣屠滅了王族,並且把屍體扔到燉羊肉的鍋裡。薩法赫自己不久也離開人世,至於他的弟弟勝利者曼蘇爾(Mansur)則有系統地誅殺阿hetubook.com.com里家族,然後清算權力過大的阿布.穆斯林。他的香水商亞姆拉(Jamra)日後提到曼蘇爾保留了神秘儲藏室的鑰匙,並且交代必須等他死後才能打開房間。曼蘇爾的兒子後來發現這間地窖裡裝滿了屍體,每具屍體都經過細心分類標示,他們是曼蘇爾殺害的阿里家族成員,從老人到嬰兒全保存在防腐的乾熱空氣中。
八○○年耶誕節,查理大帝,又稱查理曼,法蘭克人的國王,他統治了今日的法國、德國與義大利大部分地區,於羅馬被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這項舉動顯示教宗與西方拉丁基督教會的自信與日俱增,他們將成為天主教會,與君士坦丁堡的希臘語正教會形成不同的教會系統。查理曼是無情的戰士國王,以刀劍開創自己的權力之路;他也醉心歷史,他的虔誠與他的野心相比毫不遜色:他以君士坦丁與查士丁尼的繼承者自任,決心成為普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古代的大衛王相輝映——為了實現這兩個願望,他把目光轉向聖城耶路撒冷。據說就在他加冕的那一天,耶路撒冷大主教已然差人送來聖墓教堂的鑰匙。在同一天取得羅馬與耶路撒冷,這可是一項非凡的功勳。
薩法赫哈里發:屠夫
在開羅,全身充滿香氣的太監病篤。在伊克希德家族最後一人死去之後,卡富爾就名正言順成為統治者。第一位穆斯林國王出生時是奴隸——因此他也成了太監——他任用猶太人擔任大臣,此人後來成為伊斯蘭革命的策劃者,並且協助新帝國統治耶路撒冷。
哈里發送給查理曼一頭大象與一個星盤水鐘,這個精密儀器足以誇飾伊斯蘭文明的優越——但粗鄙的基督徒卻把它當成邪門巫術的玩意兒。哈里發與查理曼並未簽訂正式條約,但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的財產卻予以造冊與受保護,查理https://m.hetubook.com.com曼每年則為該城基督徒繳付八百五十迪納爾(dianrs)的人頭稅。拉希德則允許查理曼在耶路撒冷以聖墓教堂為中心建立基督徒區,他在這裡設立了女修道院、圖書館與朝聖者的休息處,一共有一百五十名僧侶與十七名修女在此工作。「基督徒與異教徒,」一名朝聖者說道:「擁有著如此和平的關係。」雙方的慷慨產生了一則故事,據說查理曼曾秘訪耶路撒冷,使自己成為赫拉克利歐斯的繼承人,並且進一步衍生成神秘的傳說,緊接在末代皇帝統治之後的就是末日。這些街談巷議一直廣為流傳,尤其在十字軍時代,但實際上,查理曼從未到過耶路撒冷。
卡富爾(Abul-Misk Kafur)統治埃及、巴勒斯坦與敘利亞二十多年,他原是一名衣索比亞奴隸,在幼年時被伊克希德買下。畸形、肥胖與惡臭,卡富爾因此在身上潑灑大量的白樟腦油與黑麝香,因此他的主人便用樟腦與麝香來稱呼他。他的發跡始於一群異國珍獸被送到伊克希德面前時,所有的僕人都爭相讚賞這些動物,只有這名非洲男孩仔細端詳主人的臉,等待任何可能的指令。伊克希德於是讓他擔任兒子的老師,然後讓他統兵征服敘利亞與巴勒斯坦,最後以主人的頭銜擔任攝政。一旦掌握權力,這名太監便開始推展伊斯蘭教信仰,修復聖殿山的城牆,並且獎掖藝術。然而,北方的拜占庭人在新任的傑出軍人皇帝帶領下再度恢復元氣,他派兵南下攻擊敘利亞,對耶路撒冷構成威脅,並且在該地引發了反基督徒暴亂。九六六年,卡富爾的總督開始壓榨基督徒,要求約翰大主教繳交高昂的稅金,約翰因此向卡富爾求助。然而當約翰被查獲與君士坦丁堡有書信往來時,總督便在猶太人(他們痛恨拜占庭帝國)的支持下,攻擊聖墓教堂,並且將大主教處以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