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耶路撒冷三千年

作者:賽門.蒙提費歐里
耶路撒冷三千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部 十字軍 22、十字軍國家的興起(西元一一○○~一一三一年)

第五部 十字軍

22、十字軍國家的興起(西元一一○○~一一三一年)

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在戰略上面臨兩難:他們應該往北擴張到敘利亞與伊拉克,還是往南攻打萎靡不振的埃及哈里發?鮑德溫與他的繼承者知道至少要征服其中之一,才能鞏固王國。於是在一一一八年,鮑德溫率軍進攻埃及,當他中途停下來,在尼羅河畔抓魚時,卻再度染病。鮑德溫被人抬了回去,最後死在邊境城鎮阿里什(El-Arish),這裡的巴爾達維爾潟湖(Bardawil lagoons)是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鮑德溫是個了不起的探險家,後來成了黎凡特國王(Levantine King),他的死令「法蘭克人、敘利亞人乃至於薩拉森人」大為震驚,大家紛紛為他哀悼。
兩天後,鮑德溫被擁立為王,戴姆貝爾只好承認他的地位。幾乎就在同時,鮑德溫出兵襲擊埃及。當他返回時,戴姆貝爾大主教在伯利恆的聖誕教堂(Church of Nativity)加冕他為「耶路撒冷的拉丁國王」。
在耶路撒冷,鮑德溫設法罷黜權力過大的大主教戴姆貝爾,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威。十字軍已然摧毀了耶路撒冷人,但他們保留了耶路撒冷聖地,並未將其夷平,或許是因為他們相信這裡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聖經時代。鮑德溫重新修築城塞——基督徒長久以來稱這個地方為大衛塔——將其轉變成宮室、寶庫、牢獄與駐軍設施:這座城塞的十字軍拱門至今仍在。一一一○年與一一一三年,埃及人兩度進犯耶路撒冷,大衛塔響起了號角要民眾拿起武器作戰。一一○四年,鮑德溫以阿克薩清真寺做為王宮。
在耶路撒冷,小鮑德溫把所羅門聖殿借給一支新軍事教團使用。這個教團由「敬畏上帝」的騎士組成,「宣示終身守貧、貞潔與服從」,他們將以新居做為他們教團的名稱。聖殿騎士團(Templars)起初是九名從雅法出發的朝聖者,但很快就擴大成由三百名騎士組成的軍事宗教教團。他們身上穿著教宗賜與的紅十字,統率數百名軍士與數千名步兵。聖殿騎士團把伊斯蘭教的崇高聖所改成基督教的神龕、兵工廠與住宿地:阿克薩被隔成了房間與公寓,此外又在南牆增建了一間廣闊的聖殿大廳(遺跡至今尚存)。圓頂清真寺附近的鎖鏈圓頂祈禱所變成了聖雅各禮拜堂,位於地下的耶穌的搖籃清真寺成了基督徒的聖馬利亞教堂。希律的地下大廳,他們稱為所羅門的馬廏,裡面養了騎士團的兩千匹馬與一千五百頭駱駝,他們在南牆新開了一道門以便利出入,門外又建了一道甕城做為保護。在圓頂北方,騎士團興建了教規修道院、浴場與工匠作坊。一一七二年,一名日耳曼僧侶狄奧多里希(Theodorich)造訪耶路撒冷時提到,騎士團在阿克薩清真寺頂部布置了「大片花園、庭院、前廳、門廳與收集雨水的水槽」。和-圖-書
許多十字軍士兵以為圓頂與阿克薩是所羅門王或至少是君士坦丁大帝所建,不過也有少數人很清楚,這兩座建築物其實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圓頂清真寺此時被稱為天主聖殿,而且在它的圓頂上方立起一根十字架。與先前的征服者一樣,法蘭克人也使用之前建築物殘留下來的建材,重新建立自己的紀念性建築:鮑德溫把阿克薩清真寺當成王宮使用,現在他又把上面的鉛質屋頂拆卸下來,用來整修聖墓教堂。
一一一○年,年紀才十幾歲的挪威國王西古爾德(Sigurd)在地中海地區https://m.hetubook.com.com征戰,到處屠殺異教徒,並且率領六十艘船在阿卡靠岸。鮑德溫護送西古爾德,他是第一位拜訪耶路撒冷(北歐人稱耶路撒冷為Jorsaladorg)的國王,所到之處地上全鋪滿了地毯與棕櫚葉。鮑德溫向西古爾德提出請求,如果他能用艦隊協助自己攻下賽達(Sidon),那麼他可以得到一塊真十字架的碎片。賽達終於陷落,於是挪威人在耶路撒冷過冬。
一一一三年初,教宗帕斯卡爾二世把聖墓教堂南邊的區域授予另一個新教團。這個教團稱為醫院騎士團,日後成為比聖殿騎士團更富有的神聖軍隊。起初,他們穿著黑色丘尼卡(tunics),配備十字弓。他們在自己的區域大興土木,包括一家擁有一千張床的旅舍,與一座大型醫院,每兩天有四名醫生診治病患,檢查他們的尿液並且放血。剛成為母親的婦女可以得到一張嬰兒床。不過這裡的設備也很有限,所以每個患者在住院期間都會拿到一件羊皮外套與靴子,讓他們能外出上廁所。耶路撒冷可以聽到許多語言,包括法語、德語與義大利語,小鮑德溫授予威尼斯人貿易特權,但仍局限於基督徒:他允許穆斯林商人進入耶路撒冷,但他們不准在基督的都城過夜。
之後不久,曾經是耶路撒冷統治者的哈吉,現在成了阿勒坡的主人,他發兵攻擊安提阿,殺死親王。國王鮑德溫二世持真十字架率軍北上,擊敗了哈吉。然而,一一二三年,國王卻被哈吉的外甥巴拉克(Balak)擒獲。
鮑德溫長眠於聖墓教堂之後,眾男爵開始討論誰是擔任國王的最佳人選。但其中有個派系不由分說地擁立埃德薩伯爵為王,而且占領了耶路撒冷。這個人選對王國和_圖_書來說是幸運的。鮑德溫二世是上一任國王的堂弟,又稱小鮑德溫,主要是他與上一任國王瘦高的身材完全相反。在此之前,鮑德溫二世已經統治埃德薩十八年,他長年征戰,而且有四年的時間身陷土耳其人的牢籠。他的長鬍子留到胸前,金色的頭髮增添了些許銀絲。他在仔細考慮之後,娶了亞美尼亞的女繼承人莫菲亞(Morphia),生了四個女兒。他極為虔誠,膝蓋因時常跪地祈禱而長繭。小鮑德溫除了是法蘭克人國王,也比鮑德溫一世更具有黎凡特國王的架勢:他把中東當成自己的家鄉,上朝時穿袍子,盤腿坐在軟墊上。穆斯林說他「見過世面」「擁有國王的敏感度與天分」——對異教徒來說,這是很高的評價。
鮑德溫商談了一樁有利可圖的婚姻,對方是富有的西西里諾曼伯爵遺孀阿德蕾德(Adelaide):鮑德溫同意阿德蕾德的要求,如果這段婚姻未生下任何子嗣(這很有可能發生,因為鮑德溫至今無子,而阿德蕾德也不年輕),那麼就由她的兒子西西里的羅傑二世擔任耶路撒冷國王。海盜襲擊了她的小艦隊,但她最終還是抵達阿卡,並且帶來大量財寶,而她也表現出克利歐佩特拉般的風華。隨行的兩艘三列槳船,每一艘各裝載了五百名戰士,其餘七艘船則裝滿了珠寶與黃金。阿德蕾德自己搭乘的三列槳船,桅杆、船首與船尾都鍍了金,旁邊守衛著薩拉森弓箭手。日後,當鮑德溫拋棄阿德蕾德時,他也撕毀了自己要讓她的兒子羅傑二世繼承他的承諾。羅傑二世因此「對耶路撒冷及其民眾懷抱著強烈的仇恨」。www•hetubook.com•com
無情的戰爭是他必須急迫面對的責任,而他對此也懷抱著真實的熱情。隨軍神父稱他是「人民的臂膀,敵人的恐懼」。這名擁有超人體力的狡猾戰士把所有精神都放在鞏固與擴張王國上面,並且不斷在拉馬拉(Ramallah)外圍地區與埃及人作戰。埃及人曾一度擊敗鮑德溫,但他騎著愛馬加札拉逃離戰場,直到沿海地帶,然後搭上經過的英格蘭海盜船,在雅法登岸,重新召集騎士,再度打敗埃及人。鮑德溫的軍隊人數極少,也許不超過一千名騎士與五千名步兵,因此他就地招募輔助部隊(其中有些可能是穆斯林),這支部隊稱為土耳科波爾(譯註:Turcopoles,土耳其人後裔)。他有著靈活的外交手腕,先是讓穆斯林各部落的酋長彼此間產生嫌隙,而後自己又與熱那亞、威尼斯以及英格蘭艦隊結為盟友,征服了從該撒利亞到阿卡與貝魯特的巴勒斯坦沿海地區。

小鮑德溫二世

第一任耶路撒冷國王不如他的哥哥神聖,但卻能幹多了。鮑德溫有著鷹鉤鼻,白皙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皮膚,深色的鬍鬚與頭髮,突出的上唇與稍微後縮的下巴。他從小熟讀神品聖事,始終帶有教士沉思冥想的氣質,肩上總是披著教士的披風。他基於政治的需要而結婚,基於權宜而甘冒重婚罪的風險,沒有留下任何子嗣,甚至於從來沒有與自己的妻子圓房。然而,雖然「他如此謹慎地不犯下任何肉體淫慾之罪,並以自己的潔身自愛為榮」,卻有人宣稱他是同性戀者,但這項過錯是否屬實,無人知曉。
在此同時,鮑德溫找到了解決耶路撒冷人口稀少的方法。一一一五年,他襲擊約旦,在當地建立城堡時,發現有不少極度窮困的敘利亞與亞美尼亞基督徒,於是他讓這些人移居耶路撒冷,這些人就是今日巴勒斯坦基督徒的祖先。
在聖枝主日,耶路撒冷人拿著棕櫚枝葉,神聖而隆重地走在汲淪谷中,此時他們看到埃德薩伯爵從北方到來,因而大受鼓舞。然而這股情緒並未維持太久,他們看到從南方來了一支隊伍,那是他們去世的國王的靈車,在哀悼部隊保衛下,隊伍蜿蜓通過了猶大山地。
大馬士革與摩蘇爾兩地的阿塔貝格率軍來犯,鮑德溫一一將他們擊退:這裡充滿了無休止的戰爭,而國王似乎相當適應這種爭權奪利的生活。在十字軍東征初期,鮑德溫娶了亞美尼亞貴族之女阿爾妲(Arda)為妻,這個盟約使他能攫取埃德薩做為自己的國土。但阿爾妲在耶路撒冷的行為失當,鮑德溫將她囚禁在聖殿山北方的聖安娜修道院(St Anne's monastery),他宣稱阿爾妲在前往安提阿的路上引誘(或是被強|奸)阿拉伯海盜,鮑德溫的做法顯然有損騎士精神。阿爾妲逃往君士坦丁堡,從她日後生活的愉悅來看,恐怕引誘是真,強|奸是假。
正當小鮑德溫淪為歐爾圖克家族的階下囚,而十字軍正如火如荼地圍攻推羅之際,埃及人也從亞實基倫步步進逼,他們想趁國王與守軍不在,一口氣攻下耶路撒冷。

鮑德溫:第一任國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