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十字軍
28、薩拉丁王朝(西元一一九三~一二五○年)
「基於對國王的尊重,我建議宣禮員不要出來。」法官說。
一旦十字軍離開,原本密切合作度過這場危機的卡彌爾與穆阿札姆卻陷入內鬥,兩人競逐最高的領導權。此後,耶路撒冷就陷入沒落的局面,直到十九世紀才重新振作起來。耶路撒冷的城牆一直是許多寓言的核心,但從這時起有三個世紀的時間,耶路撒冷沒有城牆。而這座城也將再度易手,但過程卻是出乎尋常的和平。
一二○四年,穆阿札姆以耶路撒冷為都,阿莫里的宮殿為他的寢宮。這位繼伯伯薩拉丁之後,家族內最受歡迎的成員,是個隨和而心胸開放之人。當他向學者學習哲學與科學時,他就像一般學生一樣步行前往。史家伊本.瓦西爾(Ibn Wasil)回憶說:「我看到他在耶路撒冷。男人、女人與孩子都貼近與他交談,沒有人驅趕這些人。他個性大刺刺且富幽默感,毫無矯揉造作的樣子。他騎馬的時候旁邊沒有王旗跟著,只有幾名隨扈。他頭上戴著黃帽,就這樣穿過市場巷弄,從不派人為他開道。」
一二二五年十一月九日,在布林迪西(Brindisi)的主教座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暨西西里國王腓特烈二世娶十五歲的耶路撒冷王后尤蘭德為妻。等到婚禮一結束,腓特烈就取得了耶路撒冷國王的頭銜,使他得以名正言順地發動十字軍東征。他的敵人宣稱他不僅引誘新婚妻子的侍女,同時也在自己的後宮裡向薩拉森奴婢求歡。此事令他的岳父布里恩的約翰十分震驚,同時也惹惱了教宗。但腓特烈此時已是歐洲權勢最大的君主——他日後被稱為世界奇觀——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在返回耶路撒冷途中,薩拉丁與弟弟薩法丁見面,薩法丁親吻土地感謝真主,然後他們一起到圓頂清真寺禱告。雖然理查拒絕前往在伊斯蘭控制下的耶路撒冷,但他的騎士卻雲集於此進行朝聖,而薩拉丁也接待他們。蘇丹向他們展示真十字架,但之後真十字架最大的破片卻遺失了,而且再也找不到。當國王的謀士沃特(Hubert Walter)在耶路撒冷時,他與薩拉丁討論了理查這個人,後者認為獅心王不夠睿智,行事也不夠穩健。而多虧沃特的三寸不爛之舌,薩拉丁終於允許拉丁僧侶回到聖墓教堂。當拜占庭皇帝伊薩克.安傑洛斯為正教會提出請求時,薩拉丁決定這座教堂由拉丁教會與正教會共享,但前提是在他的指導之下。薩拉丁也指派了卡拉吉(Sheikh Ghanim al-Khazraji)擔任聖墓守護人,這個任務至今仍由他的子孫努賽巴家族執行著。
腓特烈二世的加冕:日耳曼的耶路撒冷
阿弗達爾嗜酒而無能,他發現自己難以獲得下屬的效忠,而耶路撒冷在兄弟閱牆下又成了四戰之地。阿吉茲才剛奪得蘇丹之位,就在外出打獵時被暗殺身亡。剩下的兄弟阿弗達爾與札希爾則聯合起來對付他們的叔父,但薩法丁擊敗他們二人,得到了整個帝國,往後他當了二十年的蘇丹。冷漠、優雅而嚴厲,薩法丁與薩拉丁迥然不同:當時的人對他少有感情,但都尊敬他。他的「才能出眾,或許稱得上是家族中最能幹的成員」。在耶路撒冷,薩法丁委託興建二重門——鏈門與神顯門,或許就是十字軍美門的遺址——並且拆毀聖殿騎士團修道院,重新使用這些建材,完成雙圓頂拱門與動物和獅子雕飾的柱頭,至今這依然是聖殿山西側主入口的裝飾物。不過,在薩法丁還沒當上蘇丹之前,一一九八年,他的次子穆阿札姆.伊薩(Muazzam Isa,Isa就是阿拉伯文的耶穌之意)已得到敘利亞做為他的封地。
然而腓特烈真正關切的不https://m•hetubook•com•com是異國風情而是權力,他畢生投注心力,設法守住他所繼承的財產,他的領土從波羅的海延伸到地中海;而且要對抗嫉恨他的教宗,他曾兩度被教會驅逐,教宗稱他是敵基督,而且用最難聽的字眼誹謗他。他被說成是秘密的無神論者或穆斯林,而且聽說他曾表示摩西、耶穌與穆罕默德都是騙子。腓特烈被描繪成中世紀的法蘭克斯坦博士,據說他曾把一名將死之人封在木桶裡,以觀察他的靈魂是否會逃出;他曾經剖開一個人的肚子,以研究他的消化;而且曾將孩子關在與外界隔絕的斗室裡,以觀察他們如何發展語言。
蘇丹之死
皇帝希望利用薩拉丁家族內爭的機會來奪取耶路撒冷。事實上,卡彌爾蘇丹答應給他耶路撒冷,只要他能協助對抗擁有該城的穆阿札姆。腓特烈最後於一二二七年出發,但卻因病返回——教宗額我略九世因此將他逐出教會。對一名十字軍來說,這可不是件小事。腓特烈於是派遣條頓騎士團與步兵充當先頭部隊,等到他在一二二八年九月在阿卡加入他們的行列時,穆阿札姆已死,而卡彌爾已占領巴勒斯坦——卡彌爾已將之前的約定作廢。
在那裡,安逸的家庭生活正等待著他——他有十七個兒子——但他已經五十四歲,而且過度操勞。他的兒子札希爾不想離開父親,或許是意識到這會是他們的最後一面:令人動容的是,他不斷地道別,然後又折返回來親吻薩拉丁。在宮殿裡,伊本.夏達德發現蘇丹正在公園柱廊上與年紀尚幼的兒子玩耍,卻讓法蘭克貴族與突厥顯貴在一旁候著。
霍亨斯陶芬的腓特烈,綠眼、薑黃色的頭髮,日耳曼與挪威混血兒。他在西西里成長,他位於巴勒摩的宮廷也與其他歐洲宮廷大不相同。腓特烈的宮廷以獨特、融合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文化的方式結合了諾曼、阿拉伯與希臘文化,正是這種特殊的成長環境使腓特烈與眾不同。他的宮廷設有蘇丹式的後宮、動物園,五十名鷹匠(他自己寫過一本書,書名叫《鷹獵的技藝》),一名阿拉伯侍衛,猶太人與穆斯林學者,一名蘇格蘭魔術師與精神導師。腓特烈受黎凡特文化的薰陶遠超過基督教世界任何一名君主,但這並不能阻止他鎮壓西西里的阿拉伯反叛——他用自己的馬刺把被俘領袖開膛剖肚。他把西西里的阿拉伯人全趕出去,卻又在盧切拉(Lucera)為他們建立新的阿拉伯城鎮,使他們擁有自己的清真寺,而他也在當地擁有一座自己很喜愛的行宮。同樣地,他一方面實施反猶太人法,另一方面卻又資助猶太僕役,歡迎猶太移民,並且堅持公平對待他們。
早晨,該撒利亞主教帶著禁令抵達耶路撒冷。皇帝在大衛塔留下駐軍,然後回到阿卡,他在那裡遭受貴族與聖殿騎士團的敵視。現在,在義大利教宗的攻擊下,皇帝計畫秘密離開,但在五月一日清晨,阿卡暴民收集了屠夫街的廢物,朝他丟擲牲畜的內臟。在他乘船返回布林迪西時,腓特烈為了他的「敘利亞之花」而憔悴:「自從我離關後,在船上感受到的這種愁慮,是過去從未有過的。現在我相信,如果我不快點回到她的身邊,我必將憂愁而死。」
一一九二年九月二日,蘇丹與國王簽訂雅法條約,巴勒斯坦首次一分為二:基督教王國得以延續國祚,並且以阿卡為首都,至於薩拉丁仍保有耶路撒冷,但允許基督徒到聖墓教堂禮拜。
此時耶路撒冷完全不設防,而且人口少了一半——大批居民逃亡。「婦女、女孩與老人聚集在聖殿山,撕扯自己的頭髮與衣服,任其四散」,彷彿此時已是「審判日」。但十字軍居然愚蠢地拒絕了這對兄弟讓出耶路撒冷的提議——因為此時十字軍也陷入分裂。
在醫院騎士團領袖宅院待了一晚之後,腓特烈在聖墓教堂參加彌撒,裡面沒有僧侶,反而擠滿了他的日耳曼士兵。他把皇冠放在各各他的祭壇上,然後再把皇冠放在自己頭上,這是他自己設計的加冕儀式,他讓自己成為基督教世界普世而最高的君主。腓特烈向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解釋說:「我們是天主教皇帝,我們戴的皇冠是萬能的上帝從王座取下交給我們的,這裡面蘊含著他的特別恩寵,在祂的僕人大衛屋內,他hetubook.com.com將我們的地位抬高到世間王候之上。」腓特烈不曾低估他自身的重要性:他安排了一場詭異而神秘的舞臺劇,在這間他視為大衛王聖殿的教堂裡,一名神聖的國王,一名神秘的末日皇帝獲得加冕。
腓特烈重視自己與家族的權利:他其實是一名傳統的基督徒,他相信身為皇帝,他應該如拜占庭皇帝一樣是一名普世神聖的君主;另一方面,身為十字軍的後裔與查理曼的子孫,他必須解放耶路撒冷。他曾經兩度取得真十字架,但卻一直延後出發的時間。
幾天後,在迎接從麥加前來的朝覲隊伍之後,薩拉丁感染了熱病,或許是傷寒。醫生為他放血,但症狀卻是越來越糟。當他要求溫水時,水送來他還是嫌冷。「皇天在上!」他叫道:「難道沒有人能把水溫弄得剛剛好嗎?」一一九三年三月三日黎明,薩拉丁在《古蘭經》的誦念聲中死去。「我跟其他人把自己的人生奉獻給他」,伊本.夏達德說:
然而,卡彌爾現在要對付的除了穆阿札姆的兒子,還有腓特烈的軍隊。他無法同時兩面作戰。皇帝與蘇丹都無力爭搶耶路撒冷,於是他們進行了秘密協商。
一二四四年七月十一日,韃靼騎兵在巴拉卡汗(Barka Khan)的領導下攻進耶路撒冷,沿著街道巷弄一路砍殺搶掠,衝進亞美尼亞修道院,殺光僧侶與修女。他們摧毀教堂與民房,掠奪聖墓教堂並且放火焚燒。看到僧侶正在舉行彌撒,韃靼人當場就在祭壇砍下他們的頭,開膛剖肚。耶路撒冷國王的屍體被挖了出來,而且加以焚燒,他們的大理石棺不知為何居然保留下來;耶穌墓室大門旁的石頭被敲個粉碎。法蘭克人被圍困在大衛塔,他們向那西爾.多德求救,於是他說服巴拉卡汗讓駐軍安全離開此地。
腓特烈待的時間不長,他也從未回到此地,但他有十年的時間名義上是耶路撒冷的主人。腓特烈把大衛塔與皇宮賜給條頓騎士團。他命令騎士團的領袖薩爾查的赫曼(Hermann of Salza)與溫徹斯特的彼得主教修繕大衛塔(有些部分留存至今)與加固聖司提反門(今日的大馬士革門)。法蘭克人重新拿回「他們的教堂,而且拿回自己昔日財物」。猶太人再次被禁止進入耶路撒冷。沒有城牆的耶路撒冷並不安全:幾個星期之後,希伯崙與那布魯斯的伊瑪目率領一萬五千名農民進入耶路撒冷,而基督徒全都躲進了大衛塔。阿卡派出一支軍隊驅散這些穆斯林入侵者,而耶路撒冷仍維持基督徒所有。
一二三八年,蘇丹卡彌爾去世,薩拉丁王朝再度陷入內戰,雪上加霜的是此時香檳伯爵提波特(Count Thibault of Champagne)發起了新的十字軍運動。當十字軍被擊敗時,穆阿札姆的兒子那西爾.多德疾馳到耶路撒冷,並且圍攻大衛塔達二十一天,直到一二三九年十二月七日城陷為止。那西爾.多德於是拆毀新堡壘,薩拉丁家族彼此爭戰的成員在聖殿上締結了和平的盟誓。但家族鬥爭與亨利三世的弟弟康瓦爾伯爵理查率領的英格蘭十字軍的抵達,再度迫使耶路撒冷向法蘭克人投降。這一回,聖殿騎士團驅逐了穆斯林,並且重新取得聖殿山:圓頂清真寺與阿克薩清真寺再度成為教堂。「我看到僧侶管理著聖石,」伊本.瓦西爾回憶說https://www.hetubook.com.com:「我看到有人拿著一瓶葡萄酒在主持彌撒。」聖殿騎士團開始加強聖城的防務,但還是來不及——為了打敗家族裡的敵人,新蘇丹薩利.阿尤布(Salih Ayyub)僱用了一群四處搶掠的韃靼人,他們是中亞的游牧騎馬民族,遭到新成立的蒙古帝國驅趕前來。令阿卡基督徒感到恐懼的是,一萬名花剌子模韃靼人正朝耶路撒冷而來。
皇帝腓特烈二世:世界奇觀,啟示錄之獸
之後,皇帝巡視聖殿山,他讚賞圓頂與阿克薩清真寺,讚揚它美麗的壁龕,他還登上努爾.丁的講道壇。當他看見一名僧侶手持新約試圖進入阿克薩清真寺時,他一拳將他打倒,大吼說;「豬一樣的東西!上帝為證,如果你們還有人在未經允許下來到這裡,我會挖掉你們的眼睛!」
現在,他已經是耶路撒冷國王,他認真地計畫一場遠征——當然,一切都必須依照他的計畫來進行。他讓懷孕的耶路撒冷王后待在巴勒摩的後宮待產,並且承諾教宗他即將率領十字軍東征——但十六歲的尤蘭德卻在生下兒子後死亡。由於腓特烈是藉由婚姻取得耶路撒冷王位,所以現在這個頭銜就由他兒子繼承。但他不會讓這種瑣事阻礙他的新十字軍計畫。
巴拉卡汗與韃靼人:災難
理查與薩拉丁此後未再見面。十月九日,理查航向歐洲。薩拉丁任命伊本.夏達德——他的回憶錄有許多生動的紀錄——在耶路撒冷監督他的計畫是否切實執行。不久,薩拉丁就動身前往大馬士革。
三月十七日星期六,腓特烈在阿拉伯禁衛軍與侍從、日耳曼與義大利部隊、條頓騎士團以及兩名英格蘭主教的護送下,在雅法門與蘇丹的代表那布魯斯法官夏姆斯.丁(Shams al-Din)見面,由他將耶路撒冷的鑰匙交給皇帝。
「你這麼做就錯了,」腓特烈回答說,「我在耶路撒冷過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夜裡聽宣禮員大聲讚美上帝的聲音。」如果他的敵人認為這是對伊斯蘭教友善的表現,那麼腓特烈或許更有興趣的是確保他簽訂的獨特條約能夠運作。當宣禮員叫喚行晌禮時,「他的侍從與僕人乃至於他的老師全都匍匐禮拜」。
一二四八年,路易九世率領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他們希望先征服埃及,再取得耶路撒冷。一二四九年十一月,十字軍來到開羅,蘇丹薩利.阿尤布已經去世。他的遺孀夏甲.杜爾(Shajar al-Durr)掌控局面,她命人在敘利亞的繼子圖蘭夏(Turanshah)盡速返回。十字軍的戰線拉得太長,不久就被善戰的奴兵馬木魯克擊潰。路易被俘。但新蘇丹圖蘭夏忽視自己的士兵:一二五○年五月二日,他在舉辦慶功宴時,居然讓許多十字軍戰俘參與,馬木魯克在二十七歲、名叫拜巴爾的金髮巨人率領下帶劍衝入會場。
六千名基督徒逃往雅法,但看到城垛上飄揚著法蘭克旗幟,他們相信援兵將會到來,於是許多人又折返。韃靼人屠殺了兩千多人。只有三百名基督徒抵達雅法。韃靼人徹底摧毀耶路撒冷之後,馬上就離開了。經過祝融與人力的摧毀,耶路撒冷從此到一九一七年都不再是基督教的城市。和-圖-書
埃及的薩拉丁王朝就此結束,帝國的傾覆使耶路撒冷——如今已是半荒廢狀態——在往後十年成為各路軍事領袖爭奪權力的戰場,就在此時,可怕的陰影逐漸籠罩著中東。一二五八年,蒙古人,這群來自遠東的薩滿教信眾,他們已經建立人類有史以來最遼闊的帝國,此時他們劫掠巴格達,屠殺八萬人,並且殺死哈里發。他們攻下大馬士革,而且長驅直入到達加薩,一路上也順便掠奪了耶路撒冷。伊斯蘭世界需要同樣凶殘的戰士才能擊敗他們。此時起而面對這項挑戰的人物就是拜巴爾。
二十二歲的阿弗達爾繼承了耶路撒冷,這是他最珍視的城市。他在聖墓教堂旁邊興建了歐瑪爾清真寺,並且將北非人移居到馬格里布區(Maghrebi quarter),他在距離西牆只有幾公尺的地方興建了阿弗達爾學校(Afdaliyya Madrassa)。
時光飛逝,引領風騷的人物相繼離世,
彷彿他們全是夢境裡的人物。
彷彿他們全是夢境裡的人物。
穆阿札姆.伊薩:另一位耶穌
拜巴爾砍中蘇丹,蘇丹負傷沿尼羅河逃逸,此時馬木魯克朝他放箭。重傷的蘇丹站在河裡,乞求饒他一命,但馬木魯克涉水過去,砍掉他的頭,還將他開膛。他的心臟被挖了出來,在宴席上展示於法國國王路易面前;想必此時的他已無胃口吃飯。
卡彌爾與腓特烈一樣,都是不拘一格之人。他小時候曾被獅心王封爵。當皇帝與蘇丹協商如何平分耶路撒冷時,兩個人卻突然討論起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與阿拉伯的幾何學。「我對耶路撒冷沒有野心,」腓特烈對卡彌爾的使臣說:「但我要維護我在基督徒眼中的名聲。」穆斯林不禁感到納悶,腓特烈是否把基督教當做「兒戲」。蘇丹送「舞|女」給皇帝,但皇帝卻讓這群舞|女觀賞基督徒舞者跳舞。大主教傑洛德抨擊腓特烈的歌女與變戲法的人「在基督徒眼中都是些名聲敗壞、上不了檯面之人」,但腓特烈還是一意孤行。在談判期間,腓特烈繼續獵鷹、尋找情婦,同時找來吟遊詩人唱和:「唉,想不到與我的女人分離竟是如此煎熬,不禁讓我懷念起她的陪伴。快樂的歌曲啊,傳到敘利亞的花叢,傳揚到那個將我的心禁錮起來的女子耳邊。問問那位最可愛的女子,是否還記得為她受苦的僕人,除非做到她交代的每一項任務,否則這痛苦將永不停止。」
穆斯林守護人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名髮色薑黃的怪人。有人直率地說:「如果他是奴隸,他不值兩百迪爾哈姆。」當天夜裡,腓特烈注意到宣禮員並未發聲:「喂,法官,」他對蘇丹的代表說:「為什麼昨晚宣禮員沒有出來叫拜?」
街上空無一人,許多穆斯林離開了,敘利亞正教會信眾對於拉丁教會的再臨感到不悅—https://www.hetubook.com.com—而腓特烈的時間很短暫:該撒利亞主教正前往此地準備執行大主教的禁令,並且封鎖此城。
就在協商膠著之時,腓特烈率領軍隊沿海岸南下,走的路線就跟理查一樣,兵鋒直指耶路撒冷。這個舉動收到奇效,一二二九年二月十一日,腓特烈獲得了他作夢也想不到的東西:卡彌爾割讓耶路撒冷與伯利恆,以及一條通往海岸的走廊地帶,以換取十年的和平。在耶路撒冷,穆斯林保留聖殿山,基督徒可以自由進出崇拜,但必須受法官監督。這個條約忽視了猶太人(他們絕大多數已逃離耶路撒冷),但條約中的主權分享觀念卻是耶路撒冷歷史上最大膽的和平方案。
薩拉丁的兒子們在往後六年間相互攻伐,合縱連橫,四處爭取奧援。他們的叔父薩法丁雖然從中協調,但未能成功。其中三個年紀最大的兒子,阿弗達爾、札希爾與阿吉茲分別得到了大馬士革、阿勒坡與埃及,至於薩法丁則統治外約旦與埃德薩。
穆阿札姆是耶路撒冷最多產的建築者之一,他修復城牆,建造七座巨大的塔樓,並且將十字軍在聖殿山上建物改建為穆斯林神龕。一二○九年,穆阿札姆從法國與英格蘭移入了三百戶猶太家庭到耶路撒冷。當西班牙的猶太詩人猶大.哈里茲前來朝聖時,他一方面讚揚穆阿札姆與薩拉丁的王朝,另一方面也對聖殿哀悼:「我們每天都出去為錫安流淚,我們為她毀壞的宮殿而悲傷,我們爬上橄欖山,匍匐在永恆者之前。看到神聖的庭院被改成異教的廟宇,還有什麼比這副景象更令人哀痛。」然而很突然地,在一二一八年,穆阿札姆的成就差點被毀於一旦,有名無實的耶路撒冷國王布里恩的約翰(John of Brienne)率領第五次十字軍攻擊埃及。十字軍圍攻杜姆亞特(Damietta)的港口。此時已經七十四歲的薩法丁發兵前去救援,卻在聽聞杜姆亞特的鏈塔陷落時去世。穆阿札姆急忙從耶路撒冷趕往埃及協助剛當上埃及蘇丹的兄長卡彌爾。但這對兄弟在驚慌之餘,兩次以耶路撒冷做為十字軍撤出埃及的條件。一二一九年春,在家族帝國遭遇危難之下,穆阿札姆做出痛心的決定,拆毀耶路撒冷的城防,他認為:「如果法蘭克人取得耶路撒冷,他們會殺掉所有耶路撒冷人,並且支配敘利亞。」
然而,兩方所屬的世界都感到吃驚。在大馬士革,穆阿札姆的兒子那西爾.多德(Nasir Daud)命令民眾哀悼。民眾聽到這項消息都啜泣不已。卡彌爾堅持:「我們只讓出了幾間教堂與毀壞的房屋。神聖的區域與受尊崇的圓頂清真寺依然是我們的。」而這個條約也對他有利——他可以重新統一薩拉丁的帝國。對腓特烈來說,大主教傑洛德禁止被逐出教會者進入耶路撒冷,而聖殿騎士團則指責他未能獲得聖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