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朱淑真別傳探原

作者:潘壽康
朱淑真別傳探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總結

總結

其次檢察總結部分,看看它是怎樣囘繳總冒的。這一部分,又可分成三段:「其〈湖上小集〉云」到「則其無聊之思可知已」,是一段,徵引〈湖上小集〉、〈西樓寄情〉二詩,以作她戀愛和失戀的證據。「又〈愁懷〉云」到「匹配非偶也」,又是一段,徵引〈愁懷〉、〈圓子〉二詩,以作她初嫁及改嫁的證據。「觀其詩」以下是總結,這六句又可分爲繳應與收結兩節: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知總冒和總結這四段文字,包涵前後篇的內容要旨,猶如全篇的縮影。這四段雖然前後分列,實則首尾遙接,意脈貫穿,可以組成一個獨立單位;而與前後篇配合結成整體,則如門楹之與門扇,具有左右相維,照應開闔的作用。
以上賦文,可分四部分。自起句到「女流之傑」是總冒,共十句,槪述朱淑真的籍貫才智和品貌。自「蚤歲擬古人閨怨之詩」到「以寫其胸中不平之氣」,是前半篇,敍寫她嫁市井的根由始末。本來四段,每段四至六句不等。自「淑眞寄居尼庵」到「豈止顏色如花命如葉耶」七句,是後半篇殘存的尾段,寫她和後夫仳離的收場。其原來段數,若以前半篇的實數推斷,可能也是四段。「其〈湖上小集〉云」以下是總結,綰繳總冒各層意思,結出全篇主意。這部分共三段,每段少則六句,多則十句。它和總冒旣屬同一結構單元,當可合併計算,共爲四段,這和前後篇的段數也相等。照此計算,原文當爲十二段。
工詩詞。
淑真
「輕圓絶勝雞頭肉,滑膩偏宜蟹眼湯。
彩鳳一雙雲外落,吹簫歸去又無緣。」
種種可厭。
風流蘊藉。
善讀書。
我們爲魏仲恭的〈斷腸集序〉訂誤補佚,經訂補出總冒總結及前半篇,完成了整體三分之二,今祇差後半篇待和圖書補。
這樣看來,總結中的「觀其詩,想其人,風韻如此」三句,就後半篇來說,不正是繳應其中的清麗含蓄,高風遠韻的詩詞,站在「文如其人」的觀點上所得出的結論嗎?
第二是用兩排四字對句,每句自成一個意義,構成兩層屬意。第一排「容色娟麗,風流蘊藉」兩句,分別隸屬於第一第二兩柱,各爲闡發它所從屬的柱意而設。第二排「閨中之秀,女流之傑」兩句,上句由「容色娟麗」推衍而來,是第一柱的斷語;下句由「風流蘊藉」推衍而來,是第二柱的斷語。
後三句是收結——「乃嫁市井」句,點出〈愁懷〉一詩,收結「閨中之秀」。「下配庸夫」句,點出〈圓子〉一詩,收結「女流之傑」。「閨中」「女流」二句,旣是第一二柱的斷語,收結這兩句,也就是收結前後篇。尾句「固負此生矣」,直應起句「朱淑真」,婉轉廻環,感歎不盡。
閨中之秀,
固負此生矣!
容色娟麗,
自古佳人多薄命,
「鴻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
抑鬱不得志,作詩多憂愁怨恨之思,
又〈愁懷〉云:
其〈湖上小集〉云:
蘧蒢,
觀其詩,
前三句是繳應——第一第二句「觀其詩,想其人」,本着觀詩知人的論點,作爲下文發議的根據。因此,第三句「風韻如此」,包括兩個方面:由前半篇來說,指〈湖上小集〉等二詩所表現的資質儀容亦卽賦中所言「天資秀發」,「顏色如花」,這是繳應「幼警慧,善讀書」一柱,而與「容色娟麗」貼合。由後半篇來說,如後面所考證,指其中所插用的她的詩詞風格,亦卽賦中所說「m.hetubook.com.com清新婉麗,蓄思含情」,「一唱三歎」,這是繳應「曉音律,工詩詞」一柱,又和「風流蘊藉」貼合。由於第一二柱兩句敍述一事,其兩項屬意各有依附,所以,這裏擧單見雙,以三繳六,便可繳足總冒大旨。
日勤再生之請,
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嫁爲市井民家妻。
戚施,
顔色如花命如葉耶?
這裏有一點需要附帶說明:〈湖上小集〉等兩首情詩,本當揷入「蚤歲擬古人閨怨之詩,難免哀傷嗟悼之意」這一主脈之下,以便於具體表現哀傷惋惜的意念;下文「不幸」云云,當承這兩首詩而言。此外,可使讀者通過詩中的設譬取喩,用事運意及自我寫照的手法,領略她的敏慧、好學和美貌。但因爲前半篇是採用投詞原文改寫,爲了保持原作完整的風貌,不便外加詩篇,故與〈愁懷〉、〈圓子〉安插一起,而以按語「觀此則其無聊之思可知已」,與主脈互相遙接,把前後的關係聯繫起來。用古文家的習用語來說,這就叫做「隔枝遙接」。
曉音律,
幼警慧,
錢唐人。
乃嫁市井,
這篇賦文的內容大致就是如此,我們很容易看出,其中把朱淑真初嫁和改嫁兩個時期的事蹟,按時間順序分爲前後兩截鋪敍。在短短的篇幅中,記事時間包括她的一生,採納的史實當屬生活片段;又因她的境遇前後不同,自然形成生活的多面性。在這些錯綜複雜的事件情節之中,爲了貫徹敷陳觀點的一致,除卻運用一條閨怨的中心脈絡縱橫貫串,以維持全賦的主題思想之外,並以總冒和總結的廻環照顧,從外圍的連合來強固核心組織。說得具體一些,就是開端用總冒撮取前後篇的主旨,分立柱意,提揭要義,以籠和圖書罩全局。末尾用總結來理合總冒的各層意思,一一加以繳結。因爲總冒是前後篇的綱領,繳結總冒也就是繳結前後篇。這樣就使兩截文字產生凝聚作用,成爲一個局緊機圓的整體。
「曉音律,工詩詞,風流蘊藉,(誠)女流之傑」四句,是後半篇的綱領,提挈著寫作詩詞,述懷寄意的主脈。這主脈由前半篇過渡而來,實際就是閨怨的中心脈絡。這綱領旨在宣示朱淑真的詩詞風格及其個性人格,已如前述。主脈則與綱領相配合,說明這些詩詞的思想內容。依照這兩處節目看來,似卽顯示後半篇賦文的採材,以揷用朱淑真的詩詞爲主。這恰合詩賦融合的原則,爲駢賦體裁的特性。因而我們不難設想,後半篇當是以賦文敍事,以朱淑真的詩詞代言。這樣,讀者經由賦文的敍述,進而面對著女詩人的錦心綉口,了解她的高尙的品格志節,領略她的出衆的風姿才調,如見其人,如歷其境,而認知賦文的描繪實有出處,不同揣擬泛設。
皆寓於詩詞,以寫其胸中不平之氣。
寄居尼庵,
女流之傑
「靜看飛蠅觸曉窗,宿酲未醒倦梳妝。
「幼警慧,善讀書,容色娟麗,誠閨中之秀」四句,是前半篇的綱領,提挈著主脈「蚤歲擬古人閨怨之詩,難免哀傷嗟悼之意」,以及附加的擬古〈湖上小集〉等二首。

強調朱粉西樓上,愁裏春山畫不長。」
蓋謂其夫之不才,匹配非偶也。
縱有風流無處說,已輸湯餅試何郎。」
淑真hetubook•com•com
現將賦文前後篇的綱領,分別展示於下:
朱淑真,
第一是用兩排三字對句,兩句合起來敍述一件事情,立作兩柱。第一柱「幼警慧,善讀書」,是前半篇的綱領。第二柱「曉音律,工詩詞」,是後半篇的綱領。
風韻如此。
下配庸夫,
這兩個柱義及其相關的屬意,第一柱從朱淑真少女時代的特點著眼,標舉敏慧、好學、美貌三目。第二柱從她中年時代的特點著眼,標舉技藝、文章、品格三目。這兩柱展列的品目,主從分明,質量對等,詳簡得當,交代清楚,而前後聯屬,互爲因果。合起來看,是全篇的總綱;區別開來,各挈領前後篇。
悒悒抱恚而死。
想其人,
然而,我們總不該把這尾段孤立看待。它非特是後半篇基本情節活動的收場,而更是全篇情節發展的結局,其中所有的事件,都由前面的事件派生而來。因此,這尾段實係涵攝着整體情節演變的相承關係。我們對整體三分之二的情節內容已經明瞭,要窺知後半篇基本情節活動的歷程,就應該把結尾一段和各部分聯繫起來硏察。
「門前春|水碧於天,坐上詩人逸似仙。
基於這個理由,我們且把現存賦文,作一槪括的觀察。爲便於說明,今將已訂補的賦文,分行錄在這裏:
還有「下配庸夫」一句,是點出〈圓子〉一詩,收結「女流之傑」,已無須說。不過這裏「女傑」「庸夫」相對,顯然與後半篇揷用的詩詞有關。當然,這後夫所以叫做「庸夫」,原因當不止一端,若以清人陳文述的〈寶康巷懷朱淑真〉的詩來說:「才人誤嫁眞淒絕,不解吟詩亦斷腸。」可見「不解吟詩」,也是「庸夫」的特徵之一。這兩句是從〈圓子〉詩中「縱有風流無處說,已輸湯餅試何郞」引申而來,也就是對它的涵意加以詮述。所以,朱淑真在詩裏說的「風流無處說」,豈不正是諷刺後夫不會吟味她詩詞描繪的事物的精神實質,故而不了解她那深遠的懷抱意趣嗎?這首詩在後半篇中,旣作「下配庸夫」的證斷之用,從而可知,其中揷用的詩詞風格的特色,就像她的性格才情那樣,並非庸俗的後夫所能領略。www.hetubook•com•com
臨風對月,
首先檢察總冒。這一段除開首「朱淑真」二句,敍述她的氏籍,例用散語以外,第三句起,採用排偶句式,撮擧前後篇的要旨,雙提並起,分做兩個層次敍述。
又題〈圓子〉云:
蚤歲擬古人閨怨之詩,難免哀傷嗟焯之意;
東君不與花爲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又〈西樓寄情〉云:
豈止
……
觸目傷懷,
其夫邨惡,
後半篇現存尾段「淑眞寄居尼庵」七句。這個單元原來的節段,卽使不比前半篇要繁複些,至少也應當大致相等。由「寄居尼庵」七句,要探究其中的情節佈局,及其在全篇中的結構關係,已夠複雜,不易探知;更何況考査它所依據的史料,恢復原來的文字?
時亦牽情才子。

不幸
竟無知音,
觀此,則其無聊之思可知已。
總結中的「其詩」,分應〈湖上小集〉等二詩。「其人」,分應「幼警慧,善讀書」。其「風韻」,分應「容色娟麗」。而「乃嫁市井」句,則是點出〈愁懷〉一詩,收結「閨中之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