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千萬別惹我

作者:李查德
千萬別惹我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三十三

三十三

她從對街一處看來沒什麼特別的門前平台上向他招手。他兩手一攤,打信號問她什麼事,她謹慎地握了下拳頭,就像高爾夫選手在一次長遠但成功的推桿之後的動作。他越過街道走向她,她指著門鈴控制板,優雅的指尖劃過一張條狀的白色姓名標籤,上頭整齊印著彼得.J.麥肯。
「我覺得這是相當不錯的社區,我猜這裡的房地產市場大概很平穩。可是麥肯對自己住的地方卻感到羞恥,這又意謂著什麼呢?妳認為這裡有什麼地方會讓妳感覺住在這兒是件羞恥的事?」
「時機。」
「你放心,絕對不會,這點我可以向你保證。」
「換句話說,你的意思是海克特找不到他們了?」
「不認得。」
她說:「好吧,我們必須搜索一個比密爾瓦基市小一點,但也小不到哪裡的地區。」
「不認得。」婦人說。
李奇說:「我們應該買一支。」
「那他還等什麼?」
「很難說,也許是預防措施。她當過調查局探員,男的是退伍軍人,他們可不是初出茅廬的菜鳥。」
「妳認識他兒子邁可嗎?」
「我不是麥肯。」
「往哪裡?」
「我也是這麼想,」李奇說:「大致上啦,或許不包括男性荷爾蒙的部分。不過,從這個方向走兩、三個街區,我們應該能找到一、兩條街聚集著殘破的聯排式住宅,每一道門上都有十幾個電鈴,而那種電鈴的旁邊通常都貼有標籤,有的寫了名字,運氣好的話,我們會在那些名字當中找到麥肯。」
他們讓城市轎車以低速在社區內https://m.hetubook.com.com迂迴繞行,劃出搜索範圍的界線。然後他們要司機停車兩人下車走路。陽光照在湖面,反射的光線十分刺眼。才上午十點,但已相當熱了。
她大聲叫喊:「我們認得彼得.麥肯嗎?」
「沒錯,但一切都是相關的,志工室那位老先生看來像是退休的企業總裁之類的,我相信他是本地人,而且住的是獨棟房子。穿那種襯衫不太可能不住在獨棟房子,這兩者是一體兩面幾乎是一種必要條件。也許是坐落在寧靜綠蔭街道上的赤褐砂石高級住宅。因此,如果這真的有關,那麼麥肯住的一定不是獨棟房子,但也不是住公寓,因為公寓是房子正正當當的替代品,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好,當然沒什麼好羞恥的。所以麥肯住的是不如獨棟房子高級、但又不是公寓的房子。」
她大聲複述這問題,不是對他說,他知道,而是對裡面的老爹,他大喊:「沒有。」
「不認得。」
「妳搞錯方向了。在我看來,手機是他的一大特徵,而且這也算是一種因緣,我們和麥肯用同樣的手機,或許能帶來好運。」
「不能讓他們找到麥肯。」
張說:「我想找比較新型的。」
張結束通話。
他們越過大街,進入第二條街,一戶戶爬上門前台階又下來。多數房子似乎都是三層樓高,每層最多有四個獨立住戶,各種名字不斷出現,其中一棟有哈維耶、廣戶、喬凡尼、貝克、弗里德里希、石黑、阿克瓦梅、安格曼、克洛基、達西耶、雷翁尼達斯和卡拉漢,變換一下順序的話,剛好和-圖-書就是英文字母表的前十二個。卡拉漢也是愛爾蘭姓氏,但終究不是麥肯。
他突然住口。
這機子沒有擴音功能,畢竟才十三元。張撥了電話,兩人臉頰貼臉頰站著聆聽,她用右耳,他用左耳,聽見麥肯的手機鈴聲,響了又響。和以前一樣,沒人接聽,沒有語音信箱。
「對他似乎沒什麼作用。」張說,但還是從展示板取下一支手機,拿到櫃台。這裡有個老婦人等在收銀台後方,她有著梳成圓髻的亞麻灰色頭髮,一身上世紀的鄉下來的正式裝束。店的後面有個老人正忙著抓藥。同樣年紀,同樣造型,套裝領帶外搭長外套,髮型也相同,只差沒有髮髻。這家店大概就他們夫妻倆吧,沒有其他員工,省人事開銷。
裡面的老人回喊。「不認得。」
他本來想說哪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要多新?只要能用就好了。」
「這種的不能上網。」
李奇問婦人:「這手機有沒有語音信箱?」
「一棟破敗的房子,」張說:「一棟不太高級的赤褐砂石房子,坐落在綠樹不太多的街道,分隔成好幾個獨立房間。或許還沒慘到用電子爐烹飪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一個人很難向別人承認這種事,尤其那個人還擁有一棟褐石住宅,說不定是完全一樣的褐石房子,同一個建商,同一個建案,可是他的街區沒有在不景氣的年頭衰敗,麥肯的男性荷爾蒙如何承受得了這種刺|激?」
她說:「怎麼了?」
「我們認得他兒子邁可嗎?」
她說:「這下怎麼辦?難道真要搜索一個比密爾瓦基市還要大的地區?」
「為什麼?」
這些房和*圖*書子本身有種風華褪盡的味道,有殘存的彩色鑲嵌玻璃和維多利亞式瓷磚,門上覆蓋著好幾層油漆,而且大部分的門都裝了水晶玻璃板,隱約透出屋內門廳的模糊景象,有些東西照形狀來看可能是停放在那裡的自行車,或者是嬰兒推車。李奇繼續往前走,一戶接一戶,一棟接一棟,街道盡頭就在眼前,搜索工作也已完成大半,但仍然沒找到麥肯。
「我說得有點誇張,其實密爾瓦基市不只三十六個街區,相當不錯的地方。」
張走街道向陽的一側,李奇待在上午的涼蔭底下,兩人一戶一戶地察看,他們用不同步調分別行動,不時走上人家的褐石門廊又走下來,像發送傳單的餐廳員工,或者尋找皈依者的宣教士。李奇發現大部分門鈴旁邊都有姓名標籤,有的是手寫,有的是打字,也有印刷的,有的則是浮凸印在細窄的黑色膠袋上,直接貼在前面房客的標籤上。有波蘭名字,非洲名字,南美名字,愛爾蘭名字,還有一堆美國名字,在第一條街上沒發現姓麥肯的。
他們走進店裡,又發現六支同款手機吊掛在一塊擺滿兩元手機護套、兩元充電器、汽車用轉接器和各種用途電線的展示板上,大部分是白色。手機本身標價不到十三元,預設了一百分鐘的通話時數。
就像隻忠心的可卡犬,不理解為什麼沒有回應。
「不,他找到他們了,輕易便找到了。他在圖書館外面監看,他們果然準時出現,進去半小時,然後在隔壁藥局買了一支預付手機。」
他說:「沒事。」
「找對方向m.hetubook.com.com的話,或許只要找幾個街區。這是一個不講究養生、模樣憔悴的男人,也許吃得很糟,也許睡得不好,說不定也不看醫生,因此也不必買處方藥,當然更不會到店裡精挑細選採買維他命。藥局不在他的活動範圍内,他沒有特別喜歡的商家,他對它們根本無感,因此他在這家藥局買手機並沒有特殊理由。那他為何這麼做?因為他一天會經過這裡兩次,到圖書館上下班各一次,不然他怎麼會注意到這裡的?藥局的櫥窗裡擺了一支沾滿灰塵的手機,因此我認為我們可以推論他是走這個方向回家的,出了圖書館大門,左轉,經過藥局然後往前走。」
母之安息鎮以南二十哩,穿燙平牛仔褲、頭髮吹整有型的男子又接了一通固定電話來電。他的聯絡人說:「她已經停用手機了。」
不過張找到了。
他們在圖書館門口的人行道上左轉,果然是在意想中的地點,也就是圖書館隔壁,找到那家夫妻經營的藥局。那是一間窄小的店面,有遮雨棚、店門和小櫥窗,櫥窗內擺滿各種不太吸引人的商品,包括彈性繃帶、熱敷墊還有供行動不便的人使用的馬桶座。在李奇看來,藥局櫥窗是行銷上的挑戰,因為你很難想出一種展示方式,會讓人看了馬上興奮地衝進店裡。不過他發現一樣有趣的東西,一支預付手機,透明塑膠盒包裝,吊在板子的木釘上。手機式樣很老舊,塑膠包裝沾滿灰塵,不過上面的標價訂得超低。
「好吧。」李奇說,他從口袋掏出十元和五元紙鈔各一張,付了手機錢。找回的零錢和*圖*書是硬幣,經過熟練計算,靈巧地發放。他們站在店門外的人行道上,努力想把包裝拆開,但卻不容易。最後李奇決定不再慢條斯理,直接從中間把它撕成兩半。他把充電器放進口袋,將手機交給張。她研究了一下,弄懂了之後開機。一開始是歡迎畫面,又小又模糊,還是黑白的。上頭顯示本身的號碼,區號五〇一,加上七位數號碼。還有一個電池圖示,大約還有一半電力。出廠前充了電,但並不完全。圖示是小型手電筒電池的形狀,橫躺著,一邊實心一邊空心。李奇說:「再打給麥肯看看,也許這次他會接聽,也許他的手機會認出氣味相投的同類。」
有很多名字,因為有很多標籤,因為有很多門鈴,因為總共有四條街,而不只一、兩條,而且街道相當長。頭兩條是從圖書館所在的大街往前兩個街區,然後分別往左、往右轉,第三第四條是在更遠的一個街區上,都是些夾在較高建築之間的低矮區域,不是硬擠進去的,而是一開始就在那裡。這裡沒有讓人反感或不舒服的地方,排水溝裡沒有垃圾,不會一腳踩上破碎的毒品注射筒,沒有牆壁塗鴉,沒有腐朽衰敗的跡象,至少表面上沒有。然而神秘、不留情面的房地產精算術卻貶低了它們的價值。也許是因為少了一些綠樹,或者是因為地下室的濕氣,或者太多的窗型冷氣機。也許是因為風向不對,也或許以前有個寡婦為了維持生計把房子隔成好幾間,接著又一個,接著又一個,形象這東西是十分微妙的。
婦人說:「沒有。」
李奇說:「我們有個朋友曾經向你們買了一支,彼得.麥肯,妳認識他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