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故事

作者:高陽
大故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紫禁城蒐秘 二、體和殿上三才宴

紫禁城蒐秘

二、體和殿上三才宴

「侍膳」的規矩是不准開口,看眼色行事,「食前方丈」當慈禧注視那一樣菜時,便將這樣菜移到她面前,如果表示欣賞,便用銀匙舀一匙布在空碟子裡,任由她用銀鑲烏牙筷,夾菜進口。吃過一筷,倘或說一句:「不錯!」或有其他願意再嘗的表示,就再舀一匙——沒有第三匙,這便是「家法」。
壽膳房下分五局:葷局、素局、飯局、點心局、以及專做滿洲餑餑的餑食局。現在食品店買得到的薩其馬,就是滿洲餑餑之一。
到得相當時候,就要上演一齣由張福連導帶演,演員包括「四大金剛」、皇帝、皇后、甚至慈禧自己在內的「執行家法」的戲了。
御膳剩下來的食物,照例分賞妃嬪親貴,而得寵的近侍,往往亦能蒙此恩典,李蓮英家就常蒙受賜。賜食的食盒極大,上面描畫的圖案與膳盒相同,綑食盒的麻繩染成紅綠兩色;抬食盒的扁擔亦是兩頭綠,中間紅;食器則不准用御用的明黃,而是藍色或豆綠色。對挑食盒的太監,照例要打賞,賞錢遠超過受賜食物之所值,是天經地義之事。
「五百羅漢」是五和_圖_書百名年輕,穩重的太監,專司從寧壽宮東的壽膳房至體和殿的傳遞膳盒之職。為求迅速,身子不動,用單手托遞,不能出一點差錯。所以每年臘八以後,便開始訓練,用白布托著磚塊傳遞。每至三才宴時,五步一盞燈籠,蜿蜒火龍,自東徂西,蔚為大觀,宮中稱之為「四金剛五百羅漢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爺歡宴瑤池」。
在三才宴時,看慈禧眼注何處,移菜近前的是張福,而布菜的是皇帝。菜分三大類,第一類是應節令的「吉祥菜」,都有特定的名稱;當光緒布菜時,站在慈禧右面的皇后配合著報菜名,其實是「念喜歌兒」,譬如皇帝布一個肉圓,皇后便念:「江山一統。」第二類是封疆大吏進貢的山珍海味,熊掌、鹿脯等等;第三類才是壽膳房選取時鮮、精心烹製的佳肴。
每到「傳膳」,例由大總管李蓮英指揮;膳盒遞到宮門,由門外的二總管崔玉貴接住,交給門內的李蓮英,奉上桌子,當著慈禧打開盒蓋,奉菜上桌。平時「侍膳」的是,管毓秀宮「小茶爐房」的太監張福;但在三才宴https://m•hetubook•com.com時,他是光緒的「副手」。
太后用膳,每逢朔望,照例由帝后侍膳。三才宴之前,奉到慈禧「傳膳」的口諭,開始上菜,等擺滿一桌,侍膳的太監,高唱一聲:「膳齊!」慈禧入東次間,帝后後隨,入座之先,先向東西兩桌合十致意,表示謝天謝地。皇帝冬至祀天,夏至祀地,我想這是因為太后不能參預,故有此「私祀」。
膳盒木製,盒蓋上描畫藍龍紅珠的二龍戲珠圖案;盒中有夾層,中間嵌一個上有凹槽的錫座,恰容食器,或盤或碗,上加銀蓋;槽下墊水,蓋上復有棉墊,所以經五百人之手轉遞,猶能保溫。
現在要談「四大金剛」與「五百羅漢」了。「四大金剛」是伺候過先帝有功的老太監,如其中之一,曾是道光的書僮;平時不當差,只有行三才宴時,才站在東次間的四角,代祖宗「執行家法」。甚麼「家法」,如何「執行」,容後文交代。
現在從三才宴慈禧入座開始,先是站在四角的老太監垂手請安——一腿下跪、雙手下垂,俗稱「打扦」,同時,宮門和*圖*書外的五百羅漢齊聲高喊:「老佛爺萬壽無疆!」一波一波由西而東遞相傳呼,「西二長街」及周遭通路上,鞭炮及「響鞭」交作,繁響一片,賡續不斷,直到宴畢。
太后的座位坐東朝西,帝后左右侍立,座前是三張方桌連接在一起的一張長桌,另外橫置一張半桌,名為「接手桌」,作為撤菜、上菜暫置之處。
壽膳房網羅了許多名廚,能做點心四百多種,葷、素菜四千多種。進膳的氣派驚人,尤其是年初一晚上的那一頓,伺候的人號稱「四大金剛」、「五百羅漢」。這一頓晚膳,亦有個專門名稱,叫做「三才宴」。可能皇太后年初一的晚宴,都稱為「三才宴」,但宮史上從無記載,只有慈禧此宴的排場,見諸近人的口述筆錄。
光緒十年,慈禧太后五十萬壽,由西六宮的長春宮移居穆宗誕生之地,費銀六十三萬兩重修落成的儲秀宮,自此大興土木,修西苑、修頤和園;光緒十九年六十萬壽以前,又費銀六十餘萬,重修乾隆準備歸政以後頤養之地的寧壽宮,竟是以太上皇自居了。
四名老太監來代表執行的家法,便是申明不和_圖_書可因貪口腹之欲而予人以在食物中下毒的可乘之機。在「演戲」時,由張福先用手勢或眼色打暗號,光緒便故意在第二匙以後,又去舀第三匙,只聽得為首的老太監,大喝一聲:「撤!」
最後所進的一樣膳食,禮節特別隆重,由李蓮英捧著膳盒頂在頭上,雙膝下跪。張福打開膳盒,奉出一盤餃子,遞給光緒,擺在慈禧面前。這盤餃子是年前包好凍了起來,隔年第一天所煮的;關外稱之為「煮餑餑」,是八旗人家過年必備的食物。所以有此隆重的禮節,是表示吃飯不忘祖宗。
這一聲裡外皆聞,慈禧將筷子一停;皇帝持匙發楞,皇后垂眉歛手,張福嚇得打哆嗦,趕緊將這樣菜撤了下去、「撤」與「斥」同樣,等於慈禧受了申斥;清朝帝后視「家法」為神聖不可侵犯,所以慈禧也不敢改這個規矩,表示以身作則守家法。
明朝宮闈多故,謀害之事,層出不窮;清沿明制,但防範特嚴,對於在食物中下毒一事,防微杜漸,訂下一個原則,就是皇帝在飲食上的愛好,誰也不知道,實行此一原則,又有積極與消極的兩種做法。積極的是,菜m.hetubook.com.com的樣數多,其中一定有皇帝喜愛之物,而不必專門交代要吃那樣菜;消極的就是每樣菜至多吃兩匙,讓人看不透他有何偏嗜,同時由於分量少,即令中毒,亦不致太深而有挽救的可能。因此,侍膳的太監,絕不能開口獻殷勤,譬如說一句「這個菜是新下來的,老佛爺嘗嘗鮮」之類的話,否則輕則受罰,重有不測之禍。所以宮中太監一脈相傳的心法是「侍膳不勸膳」。
寧壽宮的膳房,擴充為慈禧專用的私廚,稱為「壽膳房」;但不知何故,又稱為「西膳房」。
天地人謂之三才,是故三才宴為同樣的三桌,宮中稱為「天一桌」、「地一桌」,前者設於太后座東,後者則座西。慈禧在歸政之後,每每在體和殿進三才宴——體和殿原為儲秀宮前面翊坤宮的後殿,重修儲秀宮時,拆去宮前大門及圍牆,與體和殿成為一個相通的大院落,毓秀為寢宮,體和殿便是專用的飯廳。中間改為穿堂,東面兩間,裡間大致作儲藏之用,次間才是飯廳;西面兩間,次間為慈禧用膳前後休息之處,裡間為更衣之處。三才宴的「天一桌」設於東裡間,「地一桌」則設於穿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