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浩自從昭和十二年與愛新覺羅溥儀的弟弟溥傑結婚之後,她的生活就像處於永無止盡的狂風暴雪中;但最終能夠團聚於北京,平靜的共度餘生,並獲得眾親友的祝賀,她的人生猶如沉浸於一場夢幻之中。回首過去,愛新覺羅浩的人生盡是一連串的災難。她我所吃的苦肯定比起其他的日本人多出兩三倍,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昭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七年)當時,與滿洲國皇帝的御弟溥傑結婚所致。如果沒有這樁婚事,原本出身貴族世家的嵯峨浩想必一定是和某位門當戶對的日本人結婚,平靜且安穩的渡過一生。那個被關東軍主導的、稱為「政治婚姻」的結婚,就這樣決定了愛新覺羅浩一生的命運。然而,愛新覺羅浩和溥傑像是違背了世間的期待般,對於這個婚姻,他們從來未曾有過絲毫的後悔。如今回想起來,即使當初是半強迫式的結婚,但卻造就了這對夫妻結下深厚的情感。愛新覺羅浩之所以能夠支撐過敗戰後流離顛沛的逃亡歲月,忍受十六年來的分散別離,全都靠著與溥傑的這份深厚的情愫。愛新覺羅浩經歷了中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瓦解,當時身在中國的她,跟著皇室一行人逃離新京,展開顛沛流離的逃亡日子。被迫與丈夫分離之後,期間,她帶著幼女,還沿途照顧發瘋的婉容皇后、被移轉了數個看守所,過著無法想像明天的日子,直到最後才能跟著日本人的撤退船,回到日本。但是日本戰後的生活也充滿艱辛,無法與丈夫浦傑相會的日子,她必須一人撫養二個女兒,直到長大的慧生寫信給當時的總理周恩來,才讓他們獲得團圓的機會。
對她來說,此生唯一的遺憾,那就是大女兒慧生的早逝了。慧生從小聰慧,頗得皇帝溥儀及一家人的喜愛,但是卻因為遇上了愛慕她卻個性偏激的同學,以致於走上悲劇一途,不過,這對他們夫婦而言,也許是一項悲苦的考驗。但是他們卻能攜手同心一起走過這段艱苦的歲月。
柴田鍊三郎寫宮本武藏受到吉川英治的作品影響至深
但是寫法卻迥異
劍從求道者的象徵轉變為叛逆的凶器
而劍的正義觀也變質為虛無觀
書名為決鬪者
即描述宮本武藏一生追求一份在決鬪中的快感與成就感
雖然一生未嘗敗績
但是晚年與養子宮本伊織比武
為救伊織擊殺毒蛇
而遭伊織擊中頭部
至此身為決鬪者的生涯就次此終止
自己再回顧決鬪者的一生
終究只是虛無的塵煙
作者掌握豐富的中外文資料,以清末名女人賽金花傳奇性的一生為經,當時社會形態和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為緯,從人性及女性的共同感應做出發點,撰寫成這部小說。
立意新穎,言人所未言,內容曲折淒美、細膩深刻,曾在臺、港、美、新加坡等地連載,並榮獲中山文藝獎及金鼎獎。
金庸的小說確實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輝煌。倒不是說他的作品擁有眾多讀者,而是指他的作品博大精深,將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或者說,將中國傳統詩意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生活于現代的中國人,通過他的作品,得以與傳統相連接,尋找到一絲蒼涼而溫馨的歸宿之感。
那麼多人知道金庸的名字,但是不一定有那麼多人知道金庸的真名叫查良鏞,而查良鏞則是香港一代報業大亨;也不一定有那麼多人知道金庸的家族乃江南世家,而他赤手空拳闖蕩香江,用一支妙筆寫出了一片錦繡人生。
他是如何創業的?他是如何寫作的?他在生活中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小說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玄機?了解這一切,對於理解金庸的作品,對於啟發我們對人生的體認,不無益處……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