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依舊,新世界不新,好像舊世界的延伸,只是沒有了家。——高爾泰
一個理想主義者對尊嚴、美學與自由的追求
美學名家高爾泰生死歌哭之作
2007年獲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當代漢語貢獻獎」
被譽為當代散文最美的收穫之一
你很久沒有看見這樣一部作品了。文字可以如此簡單又無比優雅,情感可以如此清簡又無比飽滿。原來故事可以這樣講,原來歷史可以這樣看,不用吶喊,不用悲泣,卻讓你懂得!從內心裡真正懂得。
本書共三卷。
第一卷【夢裡家山】,從一個孩子的眼睛,看一個角落裡的一段歷史。江南小城,抗戰逃難,深山小村,戰後還鄉,政權易手,「土地改革」、「鎮反運動」……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安排他外出上學。孩子在外想家,故園家破人亡。
第二卷【流沙墜簡】,寫一個大學生在「肅反運動」中,因「思想問題」被審查,畢業後分配西北,被打成右派,送往戈壁灘上一個關押著三千多人的右派集中營「勞動教養」。不到三年,已有兩千多人死亡。他偶然倖存,得以回到社會,成家立業。文革中又被揪舉,再次家破人亡。
第三卷【天蒼地茫】,寫「新時期」一個獨立知識分子的命運。「平反」、「歸隊」以後,因違反「四項基本原則」,被「清除清神污染」,禁止教書和出書。後來又被國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稱號。再後來又以「反革命宣傳」被捕入獄,出獄後逃出中國。
高爾泰說:「除了活著,還有更多。更多之一,是意義的追尋。」又說「在這資訊滔滔,文字滾滾,每天的印刷品像潮水一樣漫過市場貨架爆滿的日子裡,我一再囑咐自己,要寫得慢些,再慢些。少些,再少些。」他的文字清麗,飽滿而沉重,書中有控訴、有寬容,也有對現實的詰問與超越歷史的思考,使人看見潔白底下的黑暗,以及黑暗底下真正的潔白。面對歷史與過往,高爾泰選擇了寬恕,但對於現世,他卻以剛直的秉性,發出了「絕不妥協」的強音!
這是一本曾經暢銷二十萬冊,十六歲少女在城市尚未出現邊界,時光猶如液泡膜膠中,對一切世情皆鮮烈愛憎的憂國潮騷之一歌,這個五歲想當農夫,八歲想當炮兵,之後想到威廉波特打少棒,想當記者想當上帝想當拿破崙的情婦想當伊莉莎白一世的少女,闔上書頁時所有時間猶如雕像靜止,尚未啟動,這是一切漫遊的起點,這是老靈魂,後來頻頻回眺,為之傷逝,為之悼亡的黃金時光。
《擊壤歌》如實記錄了少女時代的作家與其三五好友明朗有情的高中歲月。他們不事生產,只知歡愁,卻又大志隨風起,未遠行路定。這一段「擊壤歌」始於十六七歲的小蝦與卡洛走在台大旁的新生南路,曲終奏雅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小蝦奔赴大學聯考的介壽路。今日再看,迤邐兩時間軸點之間曾經那麼飛揚跋扈的青春狂言與大夢,甚至少女的嬌憨稚語,尚復能來?高中生活是永遠值得懷念的,青春年少唯有誠摯寫下。
高中生活是永遠值得懷念的,翻開它,真是一逕的陽光和藍天,雷雨的夏日午後,該有個長長涼涼綠綠的紅磚路,讓我走個沒完,風再起,叫我一路立大志下去,也不愁。
——朱天心
作為《擊壤歌》第一代粉絲,再一次回頭一望,不必感慨「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遲暮」,更不用喪氣「去聖邈遠,寶變為石」,我更看見在那朱天心的源頭,更有巨大的光源,隨著資料檔案陸續解密出土,其身形日益清晰。
——林俊穎
再過幾年,朱天心在北一女的那些同學都就職的就職,結婚的結婚了,又若干年後開起同學會來,見了面個個變得俗氣與漠然,像《紅樓夢》八十回後有一章是《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昔日的姑娘都嫁的嫁了,死的死了。這時你對變得這樣庸庸碌碌的昔年同學,你又將如何寫法?這不是一句往事如夢可以了得。
《方舟上的日子》與《擊壤歌》是永生的,但今你已不能再像從前的與她們玩了,昔年的男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也不能再與你玩了。以前是大家都年紀小,大家都與天同在,與神同在,所以你與那些女孩子男孩子如同一人,而今是離開了神,只有你與這些人們,以前你是不知不覺都是寫的神的示現,神的言語,而現在你是用的什麼語言,寫的什麼現象呢?
連后四十回的《紅樓夢》也是在這一點上煩惱了,不說失敗,也是失意,然則今後朱天心將怎樣來打開這一關呢?」
——胡蘭成
與姐姐朱天文不同,朱天心是陽氣的。陽氣之難,難在純陽。中國民間說的呂洞賓,即苦煉純陽一功。可是見到朱天心,讀到她的小說,乖乖,竟生來就是純陽的,呂洞賓苦煉,不免有點可憐。
——阿城
倪匡早兩年宣佈寫作配額用完了,從此封筆,結束將近五十年的寫作生涯,直至去年為好友蔡瀾「解封」誰知再「爬格仔」便欲罷不能!
本書集結倪匡自「解封」后最新鮮熱辣的珍貴文章,讓你了解這位殿堂級作家對金庸小説、好友蔡瀾、娛樂、詩歌及做人處事的獨特觀點,篇篇妙筆生花,字字珠璣,妙語妙論數之不盡。
「任何人,一生之中,都是只有得著,沒有失去的。……情況是這樣:本來是零,得了,又失了,還是零。零等於零,有何失去?推而廣之,也就沒有甚麼叫失戀:本來就沒有這人,這人走了,仍然是沒有這人,有何損失?」──倪匡
倪匡早兩年宣佈寫作配額用完了,從此封筆,結束將近五十年的寫作生涯,直至去年為好友蔡瀾「解封」誰知再「爬格仔」便欲罷不能!
本書集結倪匡自「解封」后最新鮮熱辣的珍貴文章,讓你了解這位殿堂級作家對金庸小説、好友蔡瀾、娛樂、詩歌及做人處事的獨特觀點,篇篇妙筆生花,字字珠璣,妙語妙論數之不盡。
「任何人,一生之中,都是只有得著,沒有失去的。……情況是這樣:本來是零,得了,又失了,還是零。零等於零,有何失去?推而廣之,也就沒有甚麼叫失戀:本來就沒有這人,這人走了,仍然是沒有這人,有何損失?」──倪匡
倪匡早兩年宣佈寫作配額用完了,從此封筆,結束將近五十年的寫作生涯,直至去年為好友蔡瀾「解封」誰知再「爬格仔」便欲罷不能!
本書集結倪匡自「解封」后最新鮮熱辣的珍貴文章,讓你了解這位殿堂級作家對金庸小説、好友蔡瀾、娛樂、詩歌及做人處事的獨特觀點,篇篇妙筆生花,字字珠璣,妙語妙論數之不盡。
「任何人,一生之中,都是只有得著,沒有失去的。……情況是這樣:本來是零,得了,又失了,還是零。零等於零,有何失去?推而廣之,也就沒有甚麼叫失戀:本來就沒有這人,這人走了,仍然是沒有這人,有何損失?」──倪匡
倪匡早兩年宣佈寫作配額用完了,從此封筆,結束將近五十年的寫作生涯,直至去年為好友蔡瀾「解封」誰知再「爬格仔」便欲罷不能!
本書集結倪匡自「解封」后最新鮮熱辣的珍貴文章,讓你了解這位殿堂級作家對金庸小説、好友蔡瀾、娛樂、詩歌及做人處事的獨特觀點,篇篇妙筆生花,字字珠璣,妙語妙論數之不盡。
「任何人,一生之中,都是只有得著,沒有失去的。……情況是這樣:本來是零,得了,又失了,還是零。零等於零,有何失去?推而廣之,也就沒有甚麼叫失戀:本來就沒有這人,這人走了,仍然是沒有這人,有何損失?」──倪匡
《眼光集》揀選了部份倪匡由1982年至1986年間寫下以電視為主題的文章,包括電視節目的題材、編劇、製作、藝員的演技、流行曲及電視圈的怪現象等等。
倪匡站在觀眾的立場,以自己的眼光評論有關電視的種種:電視節目的題材、編劇、製作;藝員的演技、表現;流行曲的潮流;影視圈的怪現象……好的必讚,不好的必彈,語調風趣,觀念嶄新。《眼光集》,是另一部別開生面的雜文集。
這些生命的美麗記憶,在別人看來,可能沒有價值,在三毛,不如不去想它價值不價值的問題,自由的像空氣一般去寫她真摯的心靈吧!
杜斯妥也夫斯基說:『除非太卑鄙的偏愛自己的人,才能無恥的寫自己的事情。』但是三毛仍然忍不住的將自己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寫了下來,她將寫作當成一種遊戲,自由自在的把想寫的東西快樂的記錄起來。
在這本書中,三毛寫下了她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裡面有她的鄰居卡門、德國的『水肺』、迦納利群島的『巫術治療師』、克里斯,其中還包括了三毛她自己的拾荒夢以及她親愛的家人,都是她永遠的夏娃。透過三毛的筆,我們看到了這些人的生活與她們生命的美麗記憶,不管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或是哀悼荷西的死亡,都讓我們看到了三毛生命中的歡喜和感動,其中還有更深的自省。
《稻草人手記》是三毛定居迦納利群島時的生活記錄。她離開時局動盪的撒哈拉,尋到了心中的夢幻家園,回歸於作為妻子、兒媳、女兒的日常。大鬍子荷西、親愛的婆婆大人、惱人的賣花女、小巨人達尼埃……
每一日圍繞身邊的各色人物,幫她築起了多彩的生活。她以妙筆捕捉各種生活趣味,每一件瑣碎小事、每一個人、每一道午後的流光,都有情味,都活了起來,都是愛的注腳。
在《哭泣的駱駝》中,三毛依然戀戀著墨沙漠生活周遭的人與事,《收魂記》、《搭車客》、《逍遙七島游》、《一個陌生人的死》、《大鬍子與我》等篇,情趣盎然;《沙巴軍曹》與《啞奴》所刻劃的主角,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壓軸的《哭泣的駱駝》,以游擊戰事為背景,細細鋪寫一對沙漠情鴛的生死盟,竟猶如史詩般的磅礴。 三毛為讀者構築了一個有淚有笑、欲罷不能的文學世界。
《夢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作品中極沉重的一部,荷西的突然離世給她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行文中平靜的語調掩藏不了死別的傷痛,而哀慟過后的堅強,讓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麗,她以深沉的筆,表達了走出陰霾的勇氣。迦納利的月光清明如水,星星很淡很疏,群山如巨獸般守護著荷西;台北的夜空中,那些十彩流麗的霓虹燈,兀自照耀著孤寂的三毛。命運無常,卻也讓三毛懂得,一個人的愛有多深,牽掛和不舍便有多長。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由12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後,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
在她的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尚且知道珍愛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都捨不得忘懷,更何況,這一張張活生生的臉孔,又如何能在回憶里抹去他們。在適應了撒哈拉大漠枯燥、單調的生活之後,她重新提筆寫作,記錄與荷西苦中作樂的婚姻生活、撒哈拉威人的異域文化,以及沙漠地帶的動盪局勢……
十幾篇質朴的散文,洋溢著旺盛的生命力,傾倒了全世界的華文讀者。
《高原的百合花》是《萬水千山走遍》未結集的部份,現今在三毛離開兩週年之際出版,對做為父母的我們,實是很大的欣慰與想念,更望所有喜愛、懷念三毛的讀者,也有著同樣的心情。
三毛游歷中南美洲后寫就的一部游記,她帶領讀者奔赴那青鳥不到的宏都拉斯小城,游歷中美洲的花園哥斯大黎加,在厄瓜多的銀湖之畔體味前世今生,於潘帕斯草原上盡情地策馬奔騰……
她避開了普通遊客所走的大道,而深入到小城、村落,記錄了沿途震撼人心的精緻、淳樸的民風,以及百姓們的喜悅與苦難,為讀者們打開了另一片世界的大門。而這世外的世外,為何讓人只覺得是故鄉?
本書於1997年8月10日初版,2003年11月10日再版更名為《輕叩咖啡匙》。
本書從生存、生活、生命三個層面省視人生,以十輯貫串百篇小品,並以「十全十美」的形式與內涵,探求如何在人文與大自然的時空中生存?如何能豐富、充實、自由、愉悅的生活?
作者以清順、淡雅、雋永之筆寫出所見所思,處處閃現哲理與巧思,是知識和經驗凝聚而成的生之奏鳴。
在迷茫時讀本好書,能領略人生的真義。
和好書生活在一起,你永遠都不會孤獨。
你是否還記得那老人與大海間的無聲對話所蘊含著的深刻哲理?是否還記得那千錘百鍊的鋼鐵迸發出的生命火花?是否還記得……
其實「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跳躍著的詩句那樣,把我們帶往遠方」。在靜靜的夜裏,捧起一本好書,任思緒在字裏行間遨遊,將你帶入那種既恍惚空靈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是一種難得的心靈享受。
本書收錄了49本可以與你相伴一生的好書,也許在一般人的眼裏,這只是49本有趣的書;然而在聰明人的眼裏,它們卻凝聚著對生活的感悟。
這些作品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涵義,它代表著「智慧」與「經典」,是我們可以受用一生一世的恩賜。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