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詩人生活

作者:樸人
詩人生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元微之與鶯鶯傳

元微之與鶯鶯傳

然而這種推測也屬多餘。小說卽使以實事爲依據,所用人物姓名,原無一定軌跡可尋,或出於作者一時的觸機,可張可李,無需作穿鑿的論定。
他把與鶯鶯的情愛,譬之一夢,「一夢何足云」,不妨始亂終棄,別圖婚娶。

無窮的纏綿情意

原詩婉轉多緻,若不是林先生的高才妙筆,决不能寫成如此委曲而明暢的譯文。
「會眞」一詞,初爲道家遇仙之義,在唐代則推廣應用,凡男女偷期密愛,亦稱「會眞」。微之豔體詩中,屢以「懷仙」「夢仙」等詞,以寫他和鶯鶯的戀愛,與「會眞」二字,用意相合。
微之棄鶯鶯之後,娶韋叢(字成之)爲妻。後來這位韋氏夫人,先微之而卒,微之有不少悼亡詩留傳到今。她是一位很平庸的婦人,治家賢淑,僅粗識文墨,微之「六年春遣懷八首」悼念韋氏,有謂「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白樂天作元微之墓誌銘,亦僅言「前夫人韋氏懿淑有聞」而已。卽以微之最著名的「遣悲懷」悼亡詩而言,也只就自己未得意時,韋氏的安貧治家着筆,貧賤夫妻百事哀,不涉其才學。
唐代女性的名字,用複字或雙文者甚多,鶯鶯或非眞名,而其眞名亦爲兩字相同,微之以「鶯鶯」二字影射其情人,可能性或許很大。
張生之爲微之,因元氏所作詩,頗多吟詠其戀愛事蹟的篇什,若干與「鶯鶯傳」所敘者暗合,絕無可疑。王性之以同出黃帝之後,而托張姓之說,則甚牽強,後世氏族之托始於黃帝者甚多,今天我們還以炎黃子孫,代表中華民族的淵源。微之可托之姓甚多,何必有取於張氏?當代史家陳寅恪,以爲王性之說爲不可通,他另持一說,謂:
上面那首詩,描寫大胆而含蓄,給讀者以無窮玩味。王劇對這一幕,也有膾炙人口的絕唱:
微之棄鶯鶯,胸中籌之已熟。可惜王實甫劇中,始終沒有描寫此點,西廂記最後一折:「張君瑞慶團圞」寫男女主角,有情人終成眷屬,捨棄了元傳最後所說各自婚嫁的結局。戲劇或小說原不是歷史考證,情節作者可以自由處理,但是化名張君瑞的元微之,其薄倖之情,就文學觀點說,可使故事較團圞俗套更爲動人。林譯把握着此一始亂終棄的事實,把上述鶯https://www.hetubook.com.com鶯復微之的信全文採譯,從鶯鶯的熱愛,表現出微之的忍和酷。他並且還於元傳資料之外,用微之所作的古決絕詞,譯成散文,寫入故事了中,強調了微之的薄情多疑。古决絕云:
林譯祇摘取了會眞詩中若干句,他借男主角事後回憶,懷疑歡愛的一幕,究竟是眞是夢,於是以詩中「衣香猶染麝,枕膩尙殘紅,」之句作了解答,譯文用散體,云:
(爲了行文簡潔,以下涉及微之「鶯鶯傳」,皆略稱「元傳」,王實甫西廂記,略爲「王劇」,而語堂先生英譯,則爲「林譯」。)
林譯云:
治唐代史的陳寅恪教授,對此事頗有洞中覈要的分析,他說:
「憶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僕見誘,遂致私誠,兒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乃薦枕席,義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謂終託。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櫛,沒身永恨,含歎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逐幽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如或達士略情,舍小從大,以先配爲醜行,謂要盟爲可欺,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託清塵,存沒之誠,言盡於此,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
「我這裏軟玉溫香抱滿懷,恰便是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間花弄影,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折,露滴牡丹開。」「但蘸著些兒麻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採。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搵香腮。」
林先生把「枕膩」索性改了towel,鶯鶯尙是破題兒第一遭,枕上殘紅可能是口脂留痕,而巾上之跡,點明了鶯鶯事前還是處女,這一點在元傳和王劇都忽略了過去。
微之一生,巧宦熱中,位至相國,以富貴終其身。陳教授論曰:「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爲可惡。豈其多情,實多詐而已。」
「Yuan sat up suddenly and wondered if it had not all happened in a dream. But her strong perfume still lingered in his room and he saw hetubook.com.comthe rouge marks on the towel.」
Alas! in this yearlong separation, who knows what may happen on the other side on the Milky way? My future course is as uncertain as that of the clouds, and how can I be sure that you will be as pure as snow? When a peach flower blooms in spring, who is to prevent admirers from plucking its rosy petals? I am happy that I was the first to receive your favor, but who will be the lucky one to take the prize? Ah, a year to wait, and how long will it seem before another year is out? Rather than endure this endless waiting, would it not be better to part forever?
「玉環一枝,是兒嬰年所弄,寄充君子下體之佩。玉取其堅韌不渝,環取其始終不絕。兼亂絲一絢,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數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眞,俾志如環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縈絲,因物達誠,永以爲好耳。心過身遐,拜會無期,幽憤所鍾,千里神合,千萬珍重,彊飯爲佳,慎言自保,無以鄙爲深念。」
王性之考女主角崔鶯鶯謂:
「若鶯鶯果出高門甲族,則微之無事更婚韋氏,惟其非名家之女,捨之而別,乃可見諒於時人。蓋唐代社會承南北朝之舊俗,通以二事評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www•hetubook•com.com曰婚,二曰宦。凡婚不娶名家女,與仕而不由清望官,俱爲社會所不齒。」又云:「但明乎此,則微之所以作鶯鶯傳,直敍其自身始亂終棄之事跡,絕不爲之少慚或諱者,職是故也。」
歷來考據家公認,鶯鶯傳爲元微之自敘之作,實有其事,張生卽微之化名。林先生譯文,男主角直用元稹之名,不再托諸張生,是有根據的。持自敍說較早的記載,見宋、趙德麟「侯鯖錄」卷五所引王性之「辨傳奇鶯鶯事略」,云:

元微之自敍戀情

「微之作陸氏姊誌云,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鄭濟。白樂天作微之母鄭夫人誌,亦云鄭濟女。而唐崔氏譜,永甯尉鵬亦娶鄭濟女,則鶯鶯者乃崔鵬之女,於微之爲中表,正傳奇所謂異派之從母也。」
「矧桃李之富春,競衆人而攀折。我自顧悠悠而若浮雲,又安能保君皚皚如雪?」又云「幸它人之不我先,又安能後它人之不我奪。已焉成!織女別黄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另什云:「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徹。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天公隔是妬相憐,何不便敎相決絕。」

軟玉溫香抱滿懷

巧婚巧宦詐多於情

林語堂先生英譯「鶯鶯傳」見其「英譯重編傳奇小說」(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此書選譯自唐迄淸短篇故事二十篇,彙集了若干我國舊小說的精粹,林先生稱之爲「重編」(Retold),蓋並非字比句次照原文迻譯,結構行文,都採用現代小說的風格,親切逼眞,生動活潑,且偶亦補充以譯者的想像,或和原作相關的其他文學資料,使故事發展,給讀者以更曲折更完滿的印象。林先生這種近於法國作家紀德(Andre Gide)所謂翻譯爲「再創作」(Recreation)的筆法,用以介紹我國昔日文學作品,破除中西生活習慣的隔閡,使西洋讀者易於接受和瞭解,實是極理想的途徑。
微之此篇,爲唐人小說最佳名作之一。「鶯鶯傳」,元氏長慶集所不載,今日所流傳者,見於「太平廣記」卷四四八雜傳記類。這篇以古文所寫的傳奇,雖是鶯鶯故事最早來源,因文字不如元曲通俗,所以m.hetubook.com.com今日讀者不若王實甫西廂記之多,然其言情狀物,文筆的哀豔纏綿,細膩動人,也不愧千古傑作。
唐以詩著,唐代小說在我國文學史上,地位雖稍遜於詩,但也有十分輝煌的成績,開了後世短篇傳奇的先河。

鶯鶯傳又名「會真記」

鶯鶯固實有其人,是否確姓崔,上說雖有可取,因乏其他佐證,僅可備存疑而已。
崔鶯鶯和張生(君瑞)的戀愛故事,因元人王實甫所作「西廂記」雜劇,文筆之美,流傳之廣,數百年來家喩戶曉,劇中兩位主角,也成了民間十分著名的傳奇人物,西廂記故事並非王實甫的創造,他是依據唐詩人元稹(微之)所作小說「鶯鶯傳」而寫的,也就是林先生英譯所據的藍本,他的英譯篇名曰「Passion or The Western Room」(「戀情」,或「西廂」傳)。
若就「鶯鶯傳」看,崔氏不但美艷,且富文才,元傳云:「崔氏甚工刀札,善屬文。」其高才絕艷,非韋氏所可企及。然而微之何以棄崔而娶韋,上文所引「忍情」之說,是騙人的話,其實有一重要關鍵,蓋韋氏出身的門第甚高,韓退之爲韋氏夫人作墓誌銘,略云:「僕射(韋夏卿)娶裴臯女,臯父宰相耀卿。夫人(韋氏)於僕射爲季女,愛之,選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崔鶯鶯則爲一寒門女子。王劇楔子,老夫人自白謂:「老身姓鄭,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國,」這是王實甫的想像,元傳絕無官拜相國之說,僅云:「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於蒲,亦止該寺。」
「清源莊季裕爲僕言,友人楊阜公嘗得微之所作姨母鄭氏墓誌云:既喪夫,遭軍亂,微之爲保護其家備至。則所謂傳奇者,蓋微之自敍,特假他姓以自避耳。」又云,「然必更以張生者,豈元與張受命姓氏本同所自出耶?(原註:張姓出黃帝之後,元姓亦然,後爲拓拔氏,後魏有國,改號元姓。」
微之與他這位表妹鶯鶯邂逅蒲城東郊十餘里的普救寺。時微之游於蒲,寓於寺,而鶯鶯及孀母與弟攜一婢,將歸長安,路出於蒲,亦止該寺。會軍亂,崔家旅寓惶駭,幸微之與蒲將之黨友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崔老夫人鄭氏德之,設宴謝微之,微之「鶯鶯傳」寫席間遇鶯鶯,所見這位女主角hetubook.com.com的容貌云:「垂鬟接黛,雙臉銷紅,顏色豔異,光輝動人。」
微之與鶯鶯接着發生了戀情,由崔婢紅娘的搭線,馴至作偷期密愛的幽會。元傳言,張生以所賦「會眞詩」遺鶯鶯,這詩寫得甚好,傳旣托張生之名,微之仍欲表露自己的才華,並不隱沒本人姓名,故曰:「河南元稹亦續生會眞詩三十韻」,傳中不錄所謂張生之作,而附入他自己署名的篇什,第一次幽會的光景,卽在詩中,有云:
元微之詩才絕世,但其人格則頗可疵議,他爲了自私目的,把鶯鶯的愛情,看成一時的歡娛,並不認眞作白首偕老的打算,於是始亂而終棄,爲千古薄倖忍人。傳中並不悔言,元氏所作夢遊春詩,更透露了他玩弄女性的心理,夢遊春詩有句云:
微之之所以棄鶯鶯,他有一番自己辯護的說法,元傳假托張生之言云:「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於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爲雲爲雨,則爲蛟爲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以一女子敗之,潰其衆,屠其事,至今爲天下僇笑。余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微之文中男女主人之姓氏,皆仍用前人著述之舊貫。」因當時流行小說「遊仙窟」,作者張文成,自謂奉使河源,於磧石窟,得遇崔十娘,微之沿襲舊貫,傳奇中也用了張崔二姓。
而鶯鶯對他,則有絡托之誠。後來微之赴京應試,分別經年,元傳錄有鶯鶯寄京復微之一函,文筆優美,有無窮的纏綿情意,云:
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環蟬影動,迴步玉塵蒙。
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
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
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
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
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
汗流珠點點,髮亂綠蔥蔥。
我到看花時,但作懷仙句。
浮生轉經歷,道性尤堅固。
近作夢仙詩,亦知勞肺腑。
一夢何足云,良時事婚娶。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