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學會「簡單」一點,生活必定更「豐富」一點。因為簡單就是最大的豐富。
1、讓外表簡單一點,內涵就會更豐富一點。
2、讓需求簡單一點,心靈就會更豐富一點。
3、讓流程簡單一點,質感就會更豐富一點。
4、讓言語簡單一點,溝通就會更豐富一點。
5、讓學習簡單一點,知識就會更豐富一點。
6、讓私心簡單一點,友情就會更豐富一點。
7、讓挫折簡單一點,經驗就會更豐富一點。
8、讓情緒簡單一點,人生就會更豐富一點。
9、讓效率簡單一點,成果就會更豐富一點。
10、讓行銷簡單一點,業績就會更豐富一點。
11、讓環境簡單一點,空間就會更豐富一點。
12、讓愛情簡單一點,幸福就會更豐富一點。
美國總統林肯說:「人快樂的程度多半是由自己決定的。」當一個人的慾望減少了,當一個人的貪念降低了,心情就不會受到影響,就能坦然或泰然地面對各種發生的事情。學會簡單過生活,就是擁有最豐富的人生。
有一種感覺,叫震撼。有一種心情,叫感動。有一種聲音,叫吶喊。有一句評價,叫好書。《震撼心靈的116個生命感悟》就是能讓你震撼,讓你感動,讓你想要吶喊的好書!繁忙的生活節奏讓我們越來越麻木,越來越難以感動。我們假裝生活在別處,我們閉上眼睛以為不會看見,我們堵上耳朵以為不會聽見。但是我們的心是不會死去的。在這些震撼心靈的生命感悟面前,我們能清楚地聽見自己撕裂的心靈與靈魂的對話,曾經麻木的心在疼痛中慢慢復甦。
人生是真實永恆的,有各種問題存在,以積極的心態去思考,去行動,就不會再被任何難題所控制、阻撓。只要你讀了這震撼心靈的116個生命感悟,你就不會再有失敗,不會再有挫折,不會再有絕望!
不會再有失敗,不會再有挫折,不會再有絕望
人生是真實永恆的,有各種問題存在
以積極的心態去思考,去行動
就不會再被任何難題所控制,阻撓
記住,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對挫折時所持的態度。訓練自己在每一次挫折中都能發現與挫折等值的積極一面。
曾經,他是老師眼中的希望。 大學畢業之後,他進入社會的浮沉, 在幻滅的理想人生中掙扎。 直到十六年後,才在一個最偶然的機會和老師重逢。 而他的老師,只剩下生命中最後幾個月時間。 於是,他又上了14堂他老師的星期二的課。 這次,課上的學生只有他一人…….
本書作者在昔日恩師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每星期二到老師家看他、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墨瑞.史瓦茲,面對著死亡一步一步逼近,不僅自己勇敢面對,窮究其多面的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柔軟了米奇因世故而僵硬的心,讓他重新看待生活。
這位墨瑞,誠實地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脆弱與哀傷,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的束縛,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也許你和作者一樣,年輕時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他比你年長,有耐心又有智慧,懂得你年輕徬徨的心,教導你為人處世之道。但是,你後來與他斷了連絡,獨自在人生路上奮鬥,你的視野變窄,你的夢想褪色。再沒有人在你身邊為你指引方向,告訴你生命的路怎麼走。
作者在這樣的時刻和老師重聚,上了最後的一門課,一門學著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對待死亡的課。如今我們也有幸旁聽這堂課,汲取其中的溫暖與智慧。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真實故事,讀後讓你一輩子感到溫馨。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中年男子查理,本是職業棒球選手,由於受傷而不再能馳騁於運動場。此後他謀生不順,個性變得乖僻難纏;他自暴自棄,終日酗酒。妻女離他而去。當他得知獨生女連婚禮也不要他參加,他覺得自己被打碎了。他決定自殺。
他在一個靈異般的情境裡與死去的母親重逢。他回到老家所在的小鎮,陪母親渡過了一天。這一天,很平常;這一天,卻也很不一樣,因為,母親終於說出了那個祕密。
父親當年為什麼要拋下他們,離家出走?這個問題像一個不曾痊癒的傷口,在查理心中淤著血。而今,這個祕密像煙一樣浮出,遮住了天空,他震驚也茫然——在今生與來生之間的某一個地方,查理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得知了母親為家庭所做的犧牲。
查理努力記住他在與母親重逢那天所得到的溫柔和理解,把他以為已經破碎的生命重新拼湊起來。查理重新活了一次。
意外與母親相聚的這一天,讓查理懂得了什麼叫「家」。家,不需要你講道理,只需要你理解,接受,然後,愛。
故事從一個問題開始:「幫我寫祭文好嗎?」問這問題的人,是米奇.艾爾邦從小成長的教會裡的猶太拉比。老拉比這時八十二歲了。為了寫這篇祭文,米奇回到他出生成長的故鄉,踏入一個被他棄置多年的世界。一個叫做「信仰」的國度。在這同時,他還結識了一位叫做亨利的基督教牧師。亨利牧師樂於傳道,特別關注窮人和遊民,但他曾經由於販毒入罪坐牢。
這兩位為上帝工作的人,一白一黑;一個虔誠六十年如一日而今老矣,一個曾誤入歧途但現在洗心革面、熱心助人;一個謹守宗教儀式,另一個則在溫飽邊緣奮鬥。他們帶領的會眾不一樣;他們禱告的方式也不同。八十二歲的白人猶太拉比,因著信仰而無懼於死亡迫近;六十歲的黑人基督教牧師,倚靠信仰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帶領它教會信眾渡過難熬的每一日。
藉由這兩位信使的故事,米奇與我們一起思索生命的難題:
壞事發生了,你該如何面對?
做錯事的人也能重新來過,得到新的生命嗎?
宗教的儀式是一種約束,為何能帶來安慰?
有可能與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和諧相處嗎?
到底有沒有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存在?
你可以一面懷疑上帝還一面相信著什麼嗎?
信仰,真的有辦法帶領人渡過難關嗎?
最後,米奇發現:假如你相信有一個比你自身更大的事物存在,你將會獲得深刻而踏實的安慰。進入了信仰的世界,你將發現:人們相像的地方遠遠多於相異之處。
這本書,會碰觸到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那株具有神性的火苗;那是我們被創造出來的時刻,造物主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當我們軟弱、痛苦、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願我們學著放下自己,仰望上天,讓上帝做出最好的安排。
初步的自由解脫,就是了解到你不是那個思考者。在你開始觀察那個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啟動了意識的更高層次。然後你就會了解:有一個智性的廣大領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極小的一個面向。你同時也了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這時,你就開始覺醒了。
艾克哈特.托勒是當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他的洞見影響了千萬人的心靈,他的著作讓歐普拉第一次有了「覺醒」的感受。靈性作家張德芬說,這本書非常重要,它有可能改變你的命運。
在書中,托勒對他思想體系的核心做了簡明、清晰的說明和舉例。透過這些可以具體實踐的練習方法,人們可以試著不再加諸痛苦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真正地活在當下,並獲得充滿光和喜悅的平安感。
如果你尚未接觸過托勒的作品、托勒的主張,這本書你不可不讀;而對於托勒的老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可以隨時查詢、自我提醒的手頭書。
你是否願意深入記憶中最黑暗痛苦之處,尋找真正的愛與救贖?
麥肯帶著三個心愛的孩子在暑假結束前到山上露營,開心的假期正要結束,卻赫然發現小女兒蜜思失蹤了!經過警方地毯式的搜尋,最後只在一棟山間小屋發現了蜜思血跡斑斑的紅色洋裝……
事隔三年半,蜜思遇害的「巨慟」仍籠罩在麥肯心中。在一個郵差無法送信的暴風雪天,麥肯竟在自家門前的信箱中發現一封署名「老爹」的信,信中只邀請他週末到「小屋」碰面。「老爹」是麥肯妻子小娜對上帝的暱稱,而「小屋」則是他回憶中的至痛。這是某人開的一場惡意玩笑、殺害蜜思凶手的邪惡計畫,還是上帝真的送來了一封邀請函?
困惑、痛苦與憤怒的麥肯,決定獨自踏上重返小屋的旅程。不料在那兒等著他的卻是……他在小屋到底遭遇了什麼事?這一切跟蜜思、「老爹」又有什麼關係?
你是否經常感覺到身心疲憊?
你是否總有難以訴說的壓力?
你是否願意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
如果生命可以選擇,你是否願意嘗試另一種人生?
《生命的重建》是世界·級暢銷心理勵志書。被全世界讀者譽為人類身心健康的福音書。作者露易絲·海是國際知名的心靈導師,她幫助千千萬萬的人重塑了健康狀態,提升了生命質量,被世界各地的媒體親切地稱為「最接近聖人的人」。她在書中為我們揭示了追求身心和諧的心理模式,從而開辟了重建和諧生命的完美道路。
跟隨現代人的心靈導師露易絲·海,一起穿越生命痛苦與孤獨,解放你的心靈,找到生命的價值,給自己一次重建美好人生的機會。
露易絲·海(LouiseL.Hay),國際知名的心靈導師,美國新時代運動領·袖,知名作家和演講家。她是全·球「整體健康」觀念的倡導者和「自助運動」的締·造者,著有《生命的重建》系列書,作品被譯成42種語言,暢銷132個國家,總銷量達5000萬冊以上。她幫助千千萬萬的人重塑了健康狀態,提升了生命質量,被世界各地的媒體親切地稱為「最接近聖人的人」。
從二十世紀八○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身心靈時代,《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本超好看的半自傳體小說,一直緊緊抓住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心靈。它的使命,是陪伴不同世代的青春生命,勇敢走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成長旅程!
1966年之前,我一直被幸運之神眷顧,在安穩的環境中長大,在世界彈簧床錦標賽中拿到冠軍,周遊歐洲各國。可是這段生命歷程為我帶來受之無愧的讚賞,卻沒有為我的內心帶來永恆的寧靜。 一天,凌晨三點二十分,在一個通宵營業的加油站裡,我首次與蘇格拉底相遇。
這一次的偶遇以及接下來的歷險,改變了我的一生。
蘇格拉底把我的生活方式,和他的生活方式徹底對照了一番。他不斷取笑我過著既嚴肅、憂心忡忡又問題重重的生活:「你必須為你現在的生活負責,而不是為你所受到的困境去責怪別人或環境。等你真正張開眼睛時,你會看到你的健康、幸福和生活的各種困境,大部分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間。」
直到我終能看清他那睿智、慈悲且幽默的教導:「盡量使用你擁有的任何知識,可是要看出它們的限制。光有知識還不夠,知識沒有心。再多的知識也不能滋養或支撐你的心靈,它永遠也無法帶給你終極的幸福或平靜。生命所需要的不僅是知識而己,還得有熱烈的感情和源源不絕的能量。生命必須採取正確的行動,才能讓知識活過來。」
蘇格拉底教我學習如何生活——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規,掌握某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清醒地過著單純、快樂、不複雜的生活——「快樂的祕密並不在於尋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於培養少欲的能力。」
我體認到,我在那些年中一直沈睡著,只不過夢見自己是醒的——直到遇見待我亦師亦友的蘇格拉底。從此,我的世界再也不一樣了。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每個人都會時常面臨來自生活、工作和社會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式和心態信念等等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不論幹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都試圖盡量避免失敗或走彎路。《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輕鬆而瀟灑地生活的一盞明燈。
《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畫龍點睛的點評,使讀者在輕鬆中得到有益的啟迪,學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少一些敗。
把你當成一個建造生活木屋的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能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惟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通過《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的故事,人們才能理解更深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像一幅畫,由一筆筆的彩料勾勒;每個人都用自己一片片的生活經驗,圖繪出動人的畫作。但是我們處在自由開放的社會,引誘多、意見多、看法紛雜,如果沒有清醒的心,很容易就受流行的浪潮席捲,被拖進迷惘困惑的漩渦,迷失了自己。
保持自我覺察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心被物慾牽引、受成見扭曲、讓壞情緒障蔽的時刻!一本像知心朋友一樣的書,可以適時提供我們建議。本書以輕鬆而生活化的筆調,提點我們生命的智慧,像是繁忙行止中的一股清流,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方向。由當下真實體驗中學習精進,重新認識時間的價值,每天掬一把歡喜回家;從工作中看出喜樂之趣,在人際中拓展友誼的溫暖。
唯有透過正確的觀念、思想、行動,對生活、家庭與工作中的困境做出中肯的回應,才能自成理路,疏通障礙糾葛,完成絢爛而有意義的人生彩畫。
《人生路這麼走》這本書,是為了闡釋創意人生而寫,對於發展主動性,以及發展正向態度和性格,有詳細的闡述。一篇篇的短文形式,讀起來方便,容易受用。對於忙碌的現代人,或者在學的年輕人,隨興閱讀一篇,想必有所收穫,裨益開展創意人生。
溫馨的親情就像維他命一般,是生命的必要元素。本書選錄了九篇文章,描述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以及子女對父母的感懷,從這些敘述中,強烈地讓人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與可貴。
《父親的照片》羅蘭
《毛衣》琦君
《八張機票——母親的驚喜》高希均
《陪老爸走一段》眭澔平
《車票》李家同
《我的母親》黃光男
《寫不成的書序》馬叔禮
《媽媽》杏林子
《有空就回家》蘇偉貞
一個國家的前途,在於公民所受的教育、公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馬丁.路德
自1871年本書在英國問世以來,它就在世界許多國家每年不斷重印,在全球暢銷130年而不衰,被譽為「文明素養的經典」、「人格修練的聖經」。
這是一本暢銷全球130年的美德書,不受原作時空的限制,對人類發出積極而樂觀的訊息,主題包括:家庭教育、良師益友、勤奮工作、道德勇氣、自製自律、溫和性情、優雅的風度、偉大的愛情,以及高貴的品格。書中舉出許多歷史人物的榜樣讓我們依循,例如:但丁、莎士比亞、馬丁。路德等,它被譽為「人格修練的聖經」、「文明素養的經典」,期待讀者一起加入智者、仁者、勇者的行列。
作者山繆爾‧斯邁爾斯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被喻為「西方的成功學之父」、「卡耐基的精神導師」。一百多年來,他的作品不斷印行,影響世界各地無數的讀者,本書更獲得《時代周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權威性刊物一致好評,歷久彌新。
在當今這個只追求物質的時代,我們絕不能忽略思想的價值。在培養年輕一代的能力時,更不該忘記培養他們高貴的人格和品行……這一本能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益處好書——《時代周刊》
斯邁爾斯先生的這本書表明:我們那脆弱而不完美的人性,可以達到多麼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境界,可以發展擁有麼真實而高貴的人格——《紐約時報》
作者探討了品格在人生過和中的巨大價值,他提醒我們:應從偉的人生命經歷中記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本書內容蘊藏的強大生命力是超越時空的……——《泰晤士報》
《品格的力量》一書已經具備經典的……若是每週固定小時,品讀其中幾段,且念且思,將會是帶領我們走向幸福的人生的燈塔。——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佩榮
勵志文粹一書,是我所譯英國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的一套人生修養訓練書籍所用的一個綜合書名,原分一二兩集,由中央日報出版,譯文是我在四十四年到四十五年間陸續從斯邁爾斯的幾本原著「自助」(Self-help)「品性」(Character)「節儉」(Thrift)「責任」(Duty)迻譯投登中央日報的中央副刊的散篇彙集成書的。當時在四十四年六月該書「第一集」出版時我曾有一段簡短的「譯者序」刊在書端,開頭是說明此書問世的由來:
拙譯斯邁爾斯的作品,承中副編者先生的青睞,予以陸續刊出,頗得讀者愛好,不斷去函報社要求另印單行本。這個意見,自為致力於文化事業的中央日報與譯者本人所樂於接受的,現當準備出書前夕,聊誌數語,以為斯邁爾斯和他的作品作一簡介。……
在這篇「譯者序」的前面,當時中央日報社長阮毅成先生並為此書寫了一篇「前言」。這篇前言寫得非常之好,言簡意賅,全文不過六七百字,我覺得除了對譯文方面過獎之外,實在是一篇有歷史性的好文章……
呱呱墮地的嬰孩,父母親悉心培育;愚昧無知的學子,師長肩負啟蒙使命;彼此相愛的伴侶,夫婦承諾一生患難與共……
當下,您是誰?
循著時間不停地推移,我們一直在成長。
每一個當下,生命的時空都賦予每一個人生存的角色和責任:
* 當下,讓我們的男孩和女孩們茁壯成長……
* 當下,敬愛我們的父親和母親……
* 當下,不再愚昧,因為恩師教曉了我們……
* 當下,愛自己,更愛我們的另一半……
在這本集子裡,李焯芬教授藉著七十多則心靈小故事,分享一個又一個人生成長的經歷和體驗。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都一定試過不小心被石頭絆倒摔了一跤、誤踩入水窪濺了一身濕;而得到了今天的生活,我們未必個個都是物質上富有的人,但每一個人都總有能力讓自己輕安自在,只要我們懂得——活在當下。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