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年代末的英格蘭,一個舉國知名的私家偵探克里斯多夫‧班克斯。他偵辦的案件是倫敦上流社會最熱中談論的傳奇,但他始終念念不忘的,卻是兒時在上海租界離奇失蹤的雙親。
此刻,黃埔灘頭已然烽火漫天,但他知道,他必須回到上海解開這個謎。這一次,逝去的童年,失蹤的雙親,他要一起尋回。
石黑一雄以他細膩的筆觸、優雅的書寫,刻畫大戰之前,童年時期的克里斯多夫在上海公共租界與日本幼童秋良的深摯情誼。隨著克里斯多夫的父母相繼失蹤,他被送回英國,小說的場景也拉到英國的上流社會,最終又隨著主角回到中國,撥開重重迷霧,探尋失落在記憶裡的上海、童年,尋訪他的童年玩伴以及他摯愛的雙親。
童年、回憶、愛情、正義……是克里斯多夫生命的背景,但他的命運「是以孤兒的眼光看待世界,長年追逐著父母消逝的暗影。……只有盡全力把使命完成,在此之前,別無解脫之途,心中無法得到片刻的寧靜。」戰火連綿的上海,記憶的幻影與現實交錯。當謎團撥除,當真實浮現,面對生命需要更大的勇氣。
《別讓我走》是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說,承襲了作者一貫的典雅文筆,也闡明了人性的脆弱與希望,巧妙地融合了推理、懸疑、科幻與愛情。
凱西和朋友同學在遠離塵囂的寄宿學校裡一起長大,他們不但沒有憂慮,也沒有明確的歷史,但有的是良好教育和鼓勵他們創作藝術的老師。凱西和朋友在那裡多次有意無意的發現一些奇怪的神秘事,他們長大離開學校後,才一步步了解寄宿學校的神秘和可怕……
喚不回的時光,是否更教人緬懷傷感?得不到的愛情,是否更讓人刻骨銘心?……。
史萊文,達頓邸內生性嚴肅耿介的總管,在二次大戰前後,正值歐洲政局波譎雲詭,無論達頓邸是名流雲集,鋰至繁華盡落,他總是盡忠職守、兢兢業業地在一旁靜觀世事的變化滄桑。然而,他與女管家肯鄧小姐之間的情愫,卻也被苦澀地包藏在這份矜持下而無法釋放。
在雙方尖刻、鋒利、敵對的爭執衝突背後,蘊藏的其實是股似水柔情,但一心執著於對工作完美要求的史蒂文,終究還是選擇了固守心防、封鎖情感,放任絕望的肯鄧小姐遠走別嫁他鄉!
經過多年,如今垂垂老矣、卻猶是孤家寡人的史蒂文,獨自駕車前往英格蘭西部探詢肯鄧,想要彌補當年對她冷漠所鑄成的憾事。他倆的再度重逢,是否能再續昔日的深情?……
作者著重在普遍性的人性刻劃描寫,不憑藉感官刺激,也沒有誇張的悄節,但是沉穩內斂的文字,卻每每能深深觸動讀者的心靈,以亞裔作家的身分,在英國及歐美文壇大放異彩。
二次大戰落幕了,日本在一片破敗中尋求重建。小野鱒二,這位已屆遲暮的老畫家,如今也回頭審視自己的一生,並重新評價那與日本軍國主義同時崛起的藝術生涯……。
然而即使當他在說這些話時,松田在那天下午的神態仍未表現出任何幻滅之感。當然他也沒有理由會在幻滅中死去。他或許曾回顧他的一生,看輕某些缺失,但是他必然也看到了他可以引以為傲的那些層面。因為一如他自己所指出的,像他和我這樣的人,我們知道,不管我們曾做了什麼,都是為了某種信仰而作的。當然,我們採行了一些大膽的不,且一心一意的做事﹔但是這總比因為缺乏意志和勇氣而從不去相信這些試驗要好的多了。當一個人有深切的信仰時,最後一定會有不能再推諉搪塞的時候。我確信當松田回顧他的一生時,必然也都是這麼想的。
我時常想起一個特定的時刻——一九三八年五月,同一周我們剛結束新日本運動,得到相當的成功。因此,在領獎後的那一晚就大肆慶祝了。我甚至記得有個我從未見過警察局長進來向我致敬,可是當晚我雖然快活,卻感受不到獎賞應該帶來的勝利和成就感。事實上,直到幾天之後,當我到若葉省鄉間山區時,才終於有那些感覺。
本書描寫居住在英國的寡婦悅子,因長女的自殺而回想戰後在長崎生活的往事。作品內容新穎,形式精巧。語言純粹妥貼,手法簡約輕淡;表面平靜,內裡波瀾 ,暗寫虛刻,卻能力透紙背,意在言外,令人低迴不已。
Nocturne,人生宛如一首歌而那個願意聽我唱歌的人身在何方?五首曲目,五個音樂與日落的故事;英國布克獎得主石黑一雄,繼《長日將盡》《別讓我走》最新抒情力作。終究,只有音樂能回答音樂。卻也還好有音樂,在這樣破碎的世界裡,我們便還存在著對完好的希望。
Venezia,威尼斯。一位露天咖啡座的吉他手,在聖馬可廣場巧遇母親昔日的偶像、曾經紅極一時的實力派歌手。為了音樂,他們即將付出無可估計的代價。
London,倫敦。大學時代的死黨在多年之後聚首,因為熱愛音樂發展出的友情,如今卻失去了最關鍵的那個部分。在熟悉的音樂響起時,往昔的美好即將再現?
Malvern Hills,墨爾文丘。在姊姊經營的咖啡館打工的音樂系學生,今天要帶的客人是巡演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夫妻檔;山間吹起一陣風,夫唱婦隨的音樂人生,開始轉向……
Los Angeles,洛杉磯。鬱鬱不得志的薩克斯風手,決定變臉求活,走上人造型男一途;滿臉繃帶的他卻突然來到舞台,這下是見光死還是提前適應新人生?
最後,再度來到Venezia,威尼斯。年輕大提琴手遇見一位神祕的老師,他尚未被挖掘的天賦,將因此被世界看見?
將心的碎片細細一一撿拾,安納在夜色與樂音之中,世界級的小說家石黑一雄,令人傾心的深情五連作。
《魂斷威尼斯》是托馬斯.曼著名的中篇作品,1912年在德國出版,作品蔓延著古希臘埃斯庫羅斯式的古典悲劇精神,描述一位文學家在威尼斯邂逅波蘭少年後驟然爆發的激情,他的理性、尊嚴與知識,在對美和情感的追求中被擊潰。
作家阿申巴赫對於長年刻苦嚴謹的寫作生涯忽生倦怠,一次與旅人的眼神交匯,勾起了他前往威尼斯度假的想法。在那裡,他邂逅了俊美如希臘雕像般的十四歲波蘭少年達秋,從此深陷戀慕之中,無法自拔。
為了多看這位美少年一眼,他一步也不願意離開這座被瘟疫籠罩的城市。這種氣氛呼應了阿申巴赫內心的秘密,滋長了他的激情。他的理智與瘋狂愛戀在矛盾中共存,使他在心中展開對於這種情感的對話和思考。
故事中有兩個代表善惡兩極的主角:善:馬帝,一個被火灼傷整個左半邊的男孩,因為怪異的外表而招來一生的不順遂,但他十分善良,甚至可以聽到上帝的聲音。他是被上帝選中的預言者;惡:蘇菲,一個漂亮、聰明的女孩,從來不懂得愛;十五歲那年,她發現了自己黑暗的那一面,便決定拋棄一切光明,往邪惡的黑暗走去。作者想要闡述的是:對&錯、善&惡、神聖&原罪、上帝&惡魔、光亮&黑暗的強烈對比。
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威廉‧高汀,在《蒼蠅王》之後,另一部倍受好評的長篇小說。他以獨特、細膩的筆法,帶領讀者走入如鬼魅般的世界,彷若經歷一場天堂與地獄的洗禮……故事精采至極,您絕對不能錯過!
戰爭爆發。一群孩子搭乘飛機避難,不料途中卻遭到攻擊,迫降在無人的荒島。所幸美麗的珊瑚礁島猶如世外桃源,孩子們在這裡一面等待救援,一面想辦法建立秩序和滿足生活的需要。但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們的秩序漸漸散漫,衝突日益加劇,更讓人不安的是,白天如同樂園的小島,每當黑夜降臨,就變了個樣貌,黑漆漆的樹林裡彷彿有什麼東西潛伏著,伺機而動。不斷加深的恐懼侵蝕著孩子的心,直到有一天,他們辛苦建立起來的文明世界徹底崩壞……
《舊金山一紳士》寫於1915年;那一年,世界上充滿了紛爭和動盪;當時,造反是歐洲的一種生活方式。相比之下,這位「紳士」是一個美國人,一個新世界——建立在人人平等理論基礎之上的共和國——的產物。這裡就包含著諷刺。在這裡能找到像「紳士」那樣的人,這一事實證明了這個理論是錯誤的。
《憤怒的葡萄》是獲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約翰.史坦貝克 (John Steinbeck) 的長篇小說,作於1939年。1940年此書獲得普立茲小說獎。
小說的背景是經濟大蕭條,主要人物是約德一家。小說主人公約德被假釋回家,發現家鄉因乾旱、經濟危機、金融和農業的變革而一貧如洗。只得和家人乘坐一輛破舊的汽車一路開到西部謀生,在這過程中,他們和成千上萬的「奧克佬」們一樣,尋找著工作、土地、尊嚴和未來。
《人鼠之間》(Of Mice And Men),1937年出版,是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約翰.史坦貝克 (John Steinbeck) 的作品。小說講述了喬治與雷尼,這兩個農場民工於經濟大蕭條之際在加州尋找工作的悲劇故事。1962年史坦貝克因這部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人鼠之間》講述了這是一個沒什麼希望的年代,過一天是一天,能有幾周的工作就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情。數十萬工人湧進加州,在季節性勞工的需求下,流浪於一座又一座農場間,求得生活的溫飽。
雷尼和喬治就是這樣卑微的流浪工人,但他們不同,他們情同手足。
身材魁梧,卻善良純真得像個小孩子般的雷尼,他有一點弱智,總是惹上麻煩,必須依賴喬治的幫助和引導,才能生活在這個複雜又艱難的社會中。喬治嘴上抱怨被他拖累,卻決定讓雷尼留在身邊。畢竟,有人需要、有人在乎,有人可以一起作夢,這讓喬治感覺自己還像個人。其實,喬治也知道,夢想本來就是謊言,只不過,它可以讓日子看起來沒那麼糟。
這次他們流浪來到一座農場,又說起那個夢想,但是,這一次有點不同,有更多人被感動而決定追隨。喬治受到感染,似乎也被自己的夢想催眠了。有大家一起談論,那個美好未來彷彿近在咫尺。最後,一聲槍聲驚醒一切,讓所有人都回到殘酷的現實……
一八八六年出版的《冰島漁夫》,被公認為洛蒂的巔峰之作,正是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持久不衰的世界聲譽。這部小說的題材,取自法國布列塔尼北部地區的漁民生活。一八七七年至一八七八年間,洛蒂和一個高大強壯、身手矯健的水兵皮埃爾.勒柯爾結下了親密的友誼,這個來自布列塔尼的漁民出身的水手,後來成為小說《冰島漁夫》中楊恩的原型。正是在他身上,洛蒂認識了世世代代靠漁業為生的「冰島人」。
《冰島漁夫》以法國古老的布列塔尼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與死亡的故事。作者以有超強畫面感的文字描寫了冰島漁夫的生活狀態。書中少女哥特愛上了漁夫楊恩,從此開始了對愛情的追求與期待。漁夫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在海上,因此「在冰島人的家鄉,春天是沒有愛情的」,哥特至誠的愛得到了回應,相愛的人終成眷屬,但楊恩卻在婚後的第六天出海,一去不回……
《少年維特的煩惱》(德語: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是第一部讓歌德在德國幾乎一夜成名的小說。本書於1774年秋天在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面世,並在那裡成了暢銷書。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由此而來的成功給歌德的一生帶來了名譽和財富。
絕大部分的情節是在維特寫給朋友威廉的信中敘述的。
作為一個還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標的年輕人,維特離開了市民的世界,來到了W城。在那裡,他從在自然中遊盪和練習繪畫中獲得享受,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一天他被邀請參加舞會,在這次舞會上,他認識了公務員的女兒綠蒂,綠蒂在母親去世之後照顧著八個兄弟姐妹。維特先前就知道她已經訂過婚,卻不顧這些,立刻愛上了她。舞會期間下了一場暴雨。兩人想到了克洛普斯托克的同一首詩,並由此意識到了兩人間深深的靈魂的親和力。從此,綠蒂和維特一起度過了很多時光。
綠蒂的未婚夫阿爾貝特出差回來的時候,維特的感情漸漸產生了變化。綠蒂未婚夫的存在使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愛情的無望。儘管阿爾貝特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好心腸的人,他和維特之間的關係仍是緊張的。當維特意識到他對綠蒂的感情因為這種棘手的局面不能繼續下去時,他離開了這座城市,以避開綠蒂。維特為一座大使館工作了一段時間,但事務的死板和禮儀的拘束摧毀了他的希望。他不能認同社會的上層和貴族的生活。他失望地回到了W城。這時綠蒂已經和阿爾貝特結婚了。
聖誕節之前,維特在阿爾貝特不在時拜訪了綠蒂,並為她朗讀了莪相(Ossian)的作品,他們情不自禁,相互擁抱、親吻。但是綠蒂掙脫了,還發誓永遠不再見維特。這次事件後,維特徹底絕望了。他寫了一封訣別信,並以要旅行的藉口向阿爾貝特借了兩把槍開槍自殺。次日早晨,人們發現他身著他標誌性的藍-黃衣服死去了。萊辛的作品《愛米麗雅.迦洛蒂》翻開著放在他的桌上。由於是自殺,人們無法以基督教的方式埋葬他。
長篇歷史小說《斯巴達克思》是義大利作家喬萬尼奧里的代表作,該書以公元前一世紀在奴隸主專制的羅馬爆發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奴隸起義的真實事件為依據,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想結合的手法,熱情謳歌了奴隸和角鬥士們為爭取解放而鬥爭的英雄壯舉和他們的崇高品格,成功地塑造了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思的形象,揭露了奴隸主貴族荒淫無恥、慘無人道的罪惡行徑。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古代阿拉伯的一部文學名著,也是阿拉伯人民貢獻給世界文苑的一株閃爍著異彩的奇葩。幾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的男女老幼幾乎無人不曉。它匯集了古代近東、中亞和其他地區諸民族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詭譎怪異,神幻莫測,優美動人,扣人心弦,煥發出經久不衰的魅力。它被譽為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一千零一夜》並非出自一人之手,它是歷代阿拉伯說書藝人反覆加工創作的結果。成書時間長達八、九個世紀。它的產生、發展、定型經歷了阿拉伯社會的不同發展時期,深植根於阿拉伯土壤。因此,其故事不論何種類型,都具有濃重的阿拉伯和伊斯蘭色彩。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種類繁多,色彩斑斕。出場人物除各種神魔精靈外,幾乎涉及到社會上各個階層和各種職業,諸如帝王將相、王子公主、商賈漁夫、裁縫僧人、販夫走卒、工匠藝人、奴隸婢女……無所不有。多數故事具有神幻色彩。精魔駕飛毯馳騁在山壑林莽之間,神燈神戒指中迸發出無所不能的巨怪,陸地居民遨遊在神奇的海底世界……一幅幅令人目不暇給的瑰麗畫面映入眼簾。神話,在這裡成了表現社會生活的某種特殊藝術手段。《一千零一夜》吸引我們的除了它那絢麗多姿、變幻莫測的神奇情節,真正打動讀者的,是它所蘊含的美好的內容,而這正是它永不磨滅的精神價值所在。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