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要義》從集團(集體)生活的角度對比了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進而提出了中國社會是倫理本位社會的重要論斷,並根據對中國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倫理組織社會,進而實現中國社會改造的出路。作者還考察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既批判了中國文化的病詬,也揭示了中國民族精神的要旨。
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迴避不了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
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
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歷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於面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禦?
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國文明那麼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出像樣的科學體系?
《中國人的生活智慧》是林語堂在中西方文壇的成名作之一,大師以主人翁意識向世界展現著中國及其勤勞而樸實的子民,他用特有的手法和筆調廣泛而深入地描繪了國人的生存狀態,並從文化、歷史、社會和環境等角度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將從獨特的角度完整呈現華夏大地的風物人文和民族性格。
林語堂,現代作家,學者,國內外享譽盛名的幽默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主張「幽默」、「性靈」,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論語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吾國與吾民》是林語堂第一部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的英文著作。林語堂在書中用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嚮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林語堂甚至在自序中自述:我敢坦白,是因為我不以我的國家為恥。我敢揭露,是因為我未嘗放棄希望。
因林語堂秉承著憂國憂民乃至愛國愛民的思想情感,因此儘管《吾國與吾民》描寫了中國人存在著種種落後、保守和愚昧的精神狀態,詳盡地剖析了消極的「國民性」,但並不使人感到他是有意在醜化中國人,而是足以引起人們的反思;而且本書對中國人的人性分析透切而且直接,他將國民的行為指導高度地概括在「情理」二字中,時至今日,仍然準確而且恰當。近代作品中與之相近的是,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
在本書中,作者娓娓道來,在廣闊的生活中選取了十個側面:價值、官學、倫理、信仰、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質。
舊有的社會轉型、倫理道德重建,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物化、官學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價值、官學、倫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這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文學刊物卻日益萎靡,我們需要文學,去體味生命的過程。中國社會很早就進入了理性時代,而神話的缺失,卻過早帶走了我們的童年和想像力。愛是一生的功課,如果可以真正誠實地面對問題,就不會有那麼多情與欲的掙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來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學會停下腳步,享受綠色和有機的生活。
蔣勳的文辭優美,直指本質,悲憫卻並不憂傷。在這個問題迭出的時代,帶給我們一種發自內心、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生活的藝術」是幽默大師林語堂最為人知的著作,最早以英文的方式書寫向外國人講述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他自稱是「有東方精神也有西方精神的人」,也是少見深刻了解中國又能以優美英文風靡美國的中國人;是難得肯面對中國民族性的優、缺點,不避諱批評中國是根本敗類民族,卻又有意願、有能力為中國辯解的中國人;是罕見真切明白西方人,尤其美國人之所好,在投其所好時又能維持民族風骨的中國人。
最足以代表上述這些複雜特色的著作,就是「生活的藝術」一書。它是中國作家高踞美國暢銷書籍排行榜第一名長達一年的唯一著作;也是林語堂譯本最多、銷路最廣,也最膾炙人口的傑作。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瞭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
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猶太裔美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埃利希.弗洛姆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分析社會學家。
《愛的藝術》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32種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
《愛的藝術》中最偉大的貢獻無疑是糾正了弗洛伊德關於愛情與性有著莫大關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後者決定前者的錯誤判斷,同時提出了一個人積極的、引人向上的愛情觀。愛情不再是被巧克力和玫瑰包裹下的生殖衝動,也不再過於褊狹地指向男女之間的性別之愛。
此書的人本觀點尤其值得稱道,作者認為愛情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的不二之途,也是人類擺脫人際孤獨感的必然之路。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統一的前提就是擁有愛的能力,這能力是能將愛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的因素,比如奉獻、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茫茫人海中尋求另一個獨立的個人來實現統一,擺脫孤獨,這就是愛情。歸根結底,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事,而非慾望的事,也非人類本能的事,這裏的人不是被本能與慾望所驅使的野獸,而是能將本能與慾望控制於掌中並以人類高尚的精神性作為應答人類生存問題答案的理性人。
弗洛姆還談了許多愛情的錯誤形式並在書的最後一章詳細闡釋了愛的實踐,紀律、集中、耐心、興趣和相信他人、克服自戀、積極活動分別是必要條件和特殊條件。其實,這些東西與其說是獲取愛情能力的條件,還不如說是一個人理性生活的條件,不論你是不是打算去愛別人,只有你生活在這世界上並有著擁有美好生活的願望,作為一個個體,你需要去獲得這些條件,唯有如此才能在與他人的聯繫中收穫快樂和對生命的感悟,而非如一個傭人匹夫般庸庸碌碌地過一生。
《愛的藝術》實在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小書,對於我來說是一場愛情觀上的撥亂反正,對於很多以對愛情嘲諷與不屑來逃避自己的生存困境的宅男們來說,也是一場深刻的教育,弗洛姆本人也以自己的幾十年的感情生活詮釋了愛的藝術需要時間的打磨,但是愛的本體——人要對未來與當下充滿生活的信心,而不只是活下去的生存慾望。愛不應成為一聲嘆息,一場絕望的苦旅,而應成為生活激昂奮進的目標,成為一個對世界慷慨的贈與和人類不朽靈魂的禮讚。
隨心所欲一些,順其自然一些,簡單一些,於是也就輕鬆了一些。總聽到有人經常說自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中,不知道在投入之前,他的心是否達到空的狀態。心不空,怎麼能去投入?茶杯里已是滿滿一杯水,還怎麼去續水呢,心裏有太多的事纏繞著,又怎麼能投入到眼前的正在做的事中呢。
對於性愛,大概也是這樣,拋開所有的雜念,心空了,於是,任何一絲微妙都能在心中銘下痕迹,任何一點感受,都能感覺到震撼。如此這般,還會有乏味或者不滿足嗎?
《社會性動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伊里亞德.阿倫森(Elliot Aronson)出版的一本社會心理學的著作,它被稱為「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Revue des QuestionsScientifiques的評價)。本書從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暢銷數千萬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最具影響的著作。作者伊里亞德.阿倫森是美國心理學會110年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傑出研究獎(1999年)、傑出教學獎(1980年)和傑出著作獎(1975年)。
《社會性動物》是一本講述人際關係的心理學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見、攻擊性、從眾性和利他行為等諸多方面。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本書提供了科學的答案:為什麼企業熱衷於用明星做廣告?為什麼有人溺水時圍觀的人卻不伸以援手?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邪教?為什麼受過教育的人也會盲目服從宗教領袖.即使讓他自殺也在所不惜?本書內容嚴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被譯成14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發行,吸引的讀者之多令其他任何一本社會心理學教科書都難以企及。
松下幸之助認為人生只是生產、消費和度日而已;頂獨持的說法,但詳讀之後,才發覺松下幸之助真是有過人之處,有許多令人佩服的見地和理念。本書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在松下的為人之道中,特別強調率直的重要。他認為,一個人有率直心,才能站在真理一邊,看清事物的真相,找出應對世事的方法。他認為率直心的十大要素是:(1)不可有私心 (2)懂得傾聽 (3)寬容 (4)看清真貌 (5)洞察真理 (6)謙虛學習 (7)隨機應變 (8)處之泰然 (9)認清價值 (10)博愛。
大千世界,魚龍混雜,陷阱重重,危機四伏。面對這炎涼世態,如想游刃有餘,不學一點拍馬之術,那真是困難之極!
縱觀古今中外,有多少志士在人際關係上栽了跟頭,懷才不遇,抑鬱而終﹔有多少有才之人踏入社會就無所適從,得不到賞識。悲劇的根源,不是拒絕﹁拍馬屁﹂這門藝術,就是悟不透「拍馬」二字。
《馬屁經》集中國拍馬藝術之大成,招招實用,戰無不勝。學得一招半式,便可使你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如果您現在仍處在苦幹無法竄升的低層階級,請您嘗試一下拍馬之術吧!
我們不去學拍馬害人,但卻可以在坎坷人生道上找個護身符。本書實在是隨身必備的寶典,不可不讀,且應常讀,也許您也可悟出一兩招,受惠一生。
人生或企業之成敗與經營者之胸襟、抱負、和策略息息相關。不論是人生或企業經營,松下幸之助的經驗和理念頗值得一讀。
在不斷變動的人生迷宮中,你的乳酪在哪裡?
●史上最暢銷的寓言經典,熱賣超過2400萬冊!
●長踞《華爾街日報》排行榜6年、《紐約時報》排行榜5年!
●概念簡單,成效卻很驚人!蘋果、惠而浦、美林等國際頂尖企業推薦教材!
從前從前,有兩隻小老鼠「嗅嗅」、「快快」和兩個小小人「哼哼」、「哈哈」,他們每天都在一座迷宮裡跑來跑去,努力尋找自己心愛的乳酪,有一天,終於在C號乳酪站找到了。
他們每天都固定來這裡,開心地大飽口福。不同的是,嗅嗅和快快仍隨時警覺著四周環境的轉變,哼哼跟哈哈卻因為太安逸了,根本沒察覺到情況早已悄悄起了變化。
這天,哼哼和哈哈照舊來到C號乳酪站,發現乳酪竟然不見了!
「這是怎麼回事?到底是誰搬走了我們的乳酪?」
面對這場相同的變局,小小人和小老鼠的反應卻大不相同……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原本是史賓賽.強森博士激勵自己的小故事,出書前已在大眾之間口耳相傳了二十年,出版後的影響力更無遠弗屆,深入家庭、企業、學校等許多不同領域,改善了全世界無數人的生活。我們都在人生的迷宮中追尋想要的「乳酪」,然而,找到的乳酪可能被搬走,人生也隨時可能有變化!這個老少咸宜的寓言故事將教我們如何預知轉變、做好準備,一旦變動發生了又該如何因應,並改變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跟著乳酪跑,獲得更大的成就、滿足與快樂!
本書為英語工作管理企管書,也是全球知名的工作管理系列書——《如魚得水》( FISH! )第三集。
本系列管理書的特色,在於能夠跳脫枯燥的企業管理教條,改以生動的個案實例、有趣的說故事方法,因此馬上擄獲無數讀者的心,並在全球狂銷超過200萬冊!
本系列書儼然已成為跨世代工作族群心中最具影響力的「工作管理聖經」!書中提出的絕妙管理思維,與提供人們改變和成功絕妙好點子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二書,可說是21世紀繼續延燒熱潮的「故事企管書」兩大天王著作。
本系列書在台推出的最新力作——《如魚得水之壽司屋哲學》,全書重點在於帶領讀者親身進入,曾經被「西雅圖派克街魚市場」經營哲學深深啟發,而進行改造的組織團隊之中,然而卻開始面臨改造之後,無法讓工作活力永續下去的困境……這才發現,原來當初進行的「讓工作變好玩」改革,才只是改革計劃中的第一小步;原來想讓改革真正成功,組織團隊還得找到工作願景與內在活力……
《如魚得水之壽司屋哲學》承襲以往「說故事」的風格,藉著帶領組織團隊/讀者到一家看似不起眼、卻自開張四年多以來,不論晴雨熱寒,每天都有顧客甘願大排長龍等候座位的小小壽司屋探險,因而逐漸感受到壽司屋創造、把握每一個「願景時刻」,以求為顧客帶來「獨特體驗」的經營哲學。壽司屋的日本裔女老闆兼壽司師傅,對於如何讓工作團隊永保活力、讓顧客一再上門光臨,別有一套家傳的祕訣……
本書延續了《如魚得水》中,四個主要的關鍵因素,根據這四個要素以故事的方式來加以解析,使讀者能了解其精義,同時在書末的一套12星期的活動內容,的確是讓讀者能夠因此書而得到更多。
而如魚得水這一系列的書,雖然只是簡單的字句,但這些簡單的字句卻讓讀者由派克街魚市場而獲益良多,其中的關鍵並非是多麼高深的學問,是一些平時生活中就曾得知的要素,但是將其全都融合為一起,得到的效果竟是如此的大。
常在工作中感到無力嗎?或是在日常生活中覺得事事不順嗎?相信讀完如魚得水這一系列的書,應該能夠找到解決之道的。
「如果能夠「選你所愛,愛你所選」,用積極、樂觀的心情,熱愛你的工作,即使面臨再大的困境與難關,相信都能迎刃而解。很高興在《如魚得水》這本書裡,也發現了同樣的觀點與態度。」——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 翁靜玉
「這本寓意深刻的好書提供了讀者許多精採的論點,又鼓舞我們以樂觀自信的態度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我讀來愛不釋手,並引發一連串的聯想,相信也可以提供你一些啟示,使你真正「如魚得水」。」——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彭懷真
「《如魚得水》以現代寓言的方式,描寫一個派克街市場的故事,提供現代上班族面對職場種種問題的解決建議。很多事情,換個角度來看,你就會有全新的感受,也會看到一片新的天地。」——飛碟電台董事長 趙少康
「這本書告訴你,改變態度會讓你盡情享受工作與生活。好好地閱讀,收穫將會滿載!」——《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作者 Spencer Johnson
對一個上班族來說,每天約有75%清醒的時間花在跟工作有關的事情上,例如:準備上班、前往辦公室、為工作殫精竭慮、下班後紓解壓力等。如果一天要花這麼多時間在跟工作有關的事情上,能樂在其中、因工作而生龍活虎不是很好嗎?可是現實世界裡,卻常常事與願違,有很多人工作了大半天,只是為了可以稱心如意去做點別的事。「太好了!今天星期五!」仍然是許多人的生活方式。現在,經典傳訊推出《如魚得水》這帖良方,讓你不用再陷於週一憂鬱,周五狂歡的惡性循環之中,只要跳出侷限你的框框,改變一下你的心態,工作與生活都會變得樂趣無窮!
《如魚得水雙語版》是《如魚得水》的中英對照版本,將原文書中精采洗鍊的文字與對話,同時呈現在讀者眼前。
讀過膾炙人口的中文版,現在正是汲取原文精髓的時候;還沒有看過中文版,更應該藉此機會一次體會中英雙語的魅力!《如魚得水》是一個絕不吹牛的寓言故事。西雅圖有個如假包換的派克街魚市場,因為這個魚市場的氣氛熱絡有趣、,服務客戶又屬一流,所以生意興隆。本書就是以這個魚市場為背景的虛構故事,故事裡頭有一個女經理,肩負了不可能的任務,要把公司裡一個多年來奄奄一息、沒有活力的部門脫胎換骨,變成效率高超的團隊。她靠活用梭子魚街學來的簡單明瞭的工作哲學,凝聚了部屬的力量,完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轉型大業。
這本可愛的企管小書裡講的是,開創一個令人耳目一新、愜意愉快的工作環境的要訣。在這樣的環境裡,人人心情愉快、對事事關心、隨時投入的態度,帶來了更多活力、貢獻和創新。學習去愛我們所做的工作,即使是碰上不喜歡的工作,我們也能心甘情願地去做,而這樣的工作態度將為你找到內心深處一直存在的活力、熱情及創造力的源頭活水。
雙語版符合廣大讀者同時學習英文的渴望,直接感受原文的動人魅力,必然會再度於書市中掀起另一波「如魚得水」風潮!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