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姚靈犀1940年所編著。《瓶外卮言》之「卮言」,即自然隨意之言,或為支離破碎之言之意,常用為稱自己著作之謙辭。「瓶外」,即《金瓶梅》之外,亦即圍繞《金瓶梅》所作之研究;《瓶外卮言》對《金瓶梅》的詞語的辨析也獨一無二,而且稱得上是「開山之作」。是一本頗為重要的《金瓶梅》研究參考資料。
書中內容,約可別為三類:
一是論文,涉及《金瓶梅》的作者考辨,《金瓶梅》的著作年代考訂,《金瓶梅》的版本異同,《金瓶梅》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以及《金瓶梅》與《水滸傳》、《紅樓夢》之關係的研究。收錄吳晗、郭源新(鄭振鐸)、癡雲、闞鐸(闞無冰)、佚名作者及姚氏本人各一篇論文或文章。
二是「金瓶小札」,乃著者對《金瓶梅》中語詞的註釋。《金瓶梅詞話》中有大量俗語、方言、隱語、歇後語。「金瓶小札」亦遂成為《瓶外卮言》最重要之內容。
三是「金瓶集諺」與「金瓶詞曲」,乃作者爬梳纂輯之《金瓶梅》中諺語、歇後語與《金瓶梅》中所出現之詞曲,大抵依書中出現之先後次序輯出,利於學人查檢。
《晚鳴軒愛讀詩》是葉慶炳教授的新嘗試。他以雜文談論古典詩歌,使讀者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古典詩歌的世界,並且從古典詩歌的世界體悟立身處世的道理。一卷在手,終身受用無窮。
本書由李後主詞欣賞及李清照詞欣賞兩篇組合而成。
李後主,名煜,是五代時期南唐的國君,一稱南唐後主。建政於中原的五代開國之君多是武人出身,因而文人多投奔十國。十國之中,蜀和南唐的君主特別愛好文學。李後主先後締婚大、小周后,周氏姊妹天生麗質、且通詩書、善歌舞、精音律,大周后甚至能譜新曲;二十四歲登基,十五年後失國被俘,軟禁於汴京,再三年而卒。他的前期作品詞句艷麗、色澤鮮明;國滅後,詞風轉為悲壯淒厲。
李清照,生於北宋末年,是中國偉大的女詞人。她的父親在朝為官,母親為狀元的孫女,可說是出身於書香世家;丈夫趙明誠為宰相之子、當代有名的考古學家,夫妻倆才情相當,志趣相投。宋室南渡前,李清照生活美滿,作品熱情活潑,明快天真,多寫少女生活的無憂無慮,以及婚後的離別相思,充分表現女性閨閣的感情;宋室南渡之後,丈夫病死,又逢國家破亡,多寫顛沛流離之苦,孤獨無依之悲,纏綿淒苦,詞風轉為孤寂淒苦。
李後主與李清照都有著無憂無慮的青年生活與志趣相投的婚姻伴侶,生命的後段又遭國破離鄉,淒悲度日,截然不同的前後人生境遇,影響兩人詞風的轉變。作者簡述二位詞學大師的背景、生平,再將每首詞分析、評論又註解得十分透徹,讓讀者更能深入體會詞的意境。
台灣幽默散文的祖師爺——趙寧,他畫漫畫、寫文章,瞄喜其個人生命痕跡中遍嘗的悲喜,令人拍案叫絕。即使在時序荏苒的九〇年代,趙寧的文采依舊、幽默依舊。
從歸國學人、大學教授、專欄作家,到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國大代表,趙寧的身份越來越多。他的散文集出版每每榮登暢銷排行榜;他主持的電視節目種類繁多,亦使他在電視史上創下多項紀錄。他是著名的名嘴,反應快,說話幽默風趣,使得他成為受歡迎的演講者。曾獲得漫畫協會的金爵獎、金鐘獎最佳歌曲作詞獎、金馬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到優良教育人員的木鐸獎,趙寧跨足的每一領域皆深受肯定。
《談笑風生趙茶房》,精選趙寧每個時期的幽默文章,他以一枝筆輕騎過關,遊走童年,海外生活,人生感悟,寫兩性,發覺人情之美,諷刺社會各種怪現狀。下筆瀟灑,消化中西學問,自然而又和諧,讓人易讀易記。而一顆入世的心,更讓他事事關切,與廣大讀友息息相關。不管環境和歲月如何改變,不變的是趙寧自娛娛人的本色與熱心熱腸的本性。
本書獲頒一九九二年英國惠布萊特(Whitbread)小說獎
本書是愛特伍在二零零六年出版的三本書之一,篇幅很短,全書由三十三篇短文和兩首詩歌構成。這些文章有的是對夢境的紀錄,有的是對神話的改寫,有的是作者的雜感隨筆,有的可以被當成寓言,但它們共同體現了瑪格麗特.愛特伍獨特的寫作風格︰女性主義(Feminism)色彩濃郁,大量地採用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和寓言式寫作(Allegorical Writing)的技巧。
一面斑駁的牆、一道落漆的門、一扇有鏽痕的花……每一個角落組合起來就是一幢有許多故事的老物件。
隱身在澳門的大街小巷內。這次跟著我們走入每條巷弄、每段老回憶裡,看這些隱身在澳門巷弄的老故事,聽他們說過往的痕跡,在舊故事裡重溫這四百年來的獨特歷史與歲月在其中留下來的醍醐味。
來趟澳門吧!在東方與西方美學融合最獨特的天空下,漫步在這裡,尋訪那些有時光靜靜流洩的地址,將腳步放慢些,用與平時不同的步調細數過往歲月,將老故事帶來的感動收進心房。
我們將以七個好朋友開始,用他們的眼裡的風景,展開澳門老故事,來感受澳門。同時走入澳門人的家,聽澳門人說自己的故事,吃澳門人的老滋味,在一個又一個的澳門迷人主題中,逐漸瞧見澳門歷史軌道所留下最真切的痕跡。
◎第一章:街角。在光陰的故事中歇腳
以探索澳門街道老故事,展開對澳門印象中的美好啟程,十月初五街、肥胖街、美女巷、跛腳梯、戀愛巷……今天循著心情走那條巷弄嗎?漫遊在澳門總能在轉角間發現巷弄的特色。美女巷的傳說秘密是什麼、而戀愛巷上演過什麼樣的神祕戀情呢?老巷弄短短一條,成就多少風雅韻事。
◎第二章:觸覺。一面牆一座屋的歷史節奏
走過時光後,現存的古建築、老宅、老街道,留下了實體,但是當時的情景就這麼一段段地被故事流傳了下來。我們從當時的故事說起,用情節與實地探訪的情境,聽故事。
◎第三章:嗅聞。飲時光隧道中的老香氣
澳門人,一天的飲茶樓時光。進老巷弄,紅磚或者粉牆內,熙來人往的喝茶風氣仍久久不散去,飄散著淡淡的茶香與點心之間,這是澳門式的正統喝茶法則。而有著咖啡、茶點與糕餅的「茶室」,到底賣的是甚麼氣氛?怎麼卻與巷弄間的午後氛圍竟如此契合。流連在老時光裡的咖啡館與茶樓中間,純粹的懷舊風味讓人久久不捨離去。
◎第四章:質感。葡式色調的色彩韻事
「土生葡人」這個在澳門甚至是全世界最獨特的民族,藉由探索土生葡人、進入天主教堂、體驗一次宗教巡遊、走進土生葡人大主廚的家……混搭了葡式與中式的風貌,碰撞出最質感的葡式色調韻事。
◎第五章:凝視。觀景窗下的凝結時光
透過攝影師的角度,老建物有了新詮釋,展現繽紛的文創能量。走進跨越時空的一段又一段的攝影空間中,細細觀察思索,穿梭,舊與新之間的想像力也跟著無限迸發。
◎第六章:品味。佐進歲月的好味道
什麼樣的味道,可以讓澳門人從小吃到老?什麼樣的餐廳能夠讓澳門人每每出門就往那而鑽?屬於澳門特有的特色老牌餐廳擁有懷古與美味並置的美,蕩漾於心的則是濃濃的人情味。在老餐廳中,品嚐的是精緻美味、滿懷心意的料理,當然,還有歲月的好味道。
◎第七章:碰撞。老澳門的新點子
舊服裝、舊印花、老故事、老情調、老色調、老公雞……老澳門裡的物件不能只剩回憶,所以嶄新的好點子加入與碰撞,一個個又舊又新的商品不斷冒出新創意,又舊又新的點子來源,精彩故事不斷上演著。
香港作家杜杜早期成名作,用溫柔的文字書寫日常的人情世故,親情、友情與身邊瑣事的小小情意,隨手拈來都是好文章。寫小事、小人物特別傳神,並對任何事物都投放純真的眼光與情意。文字乾淨、清新,描摹到位,饒富韻味。
本書收錄小思散文八十九篇,分為三輯文字:〈承教小記〉、〈這樣日本〉和〈舊時衣冠〉,選取了小思長期列入中學生課外閱讀書單的著作《承教小記》中最動人的篇章,並增加了七十三篇精彩文字。
書名《一生承教》,其實是小思的肺腑心聲,也是她一生的終極目標。這裡除了從老師那裡獲得的「言傳身教」外,也包括從日本、從平常得來的種種「體會感悟」,當然,還包含她自己對「教育」的深刻理解與細密思考。
在〈承教小記〉中,小思向多位影響過她的良師與前輩致敬,其中她憶述唐君毅老師在她處於人生低谷時令她找到方向,以及多次在她經歷困惑時,為她撥開雲霧,令她更矢志投身教育行業,尤其令人感動。
小思曾赴日本工作,對日本人的民族性有深刻的體會。〈這樣日本〉展示了她對日本的複雜感情——既愛日本的文化,又恨日本的軍國主義。
〈舊時衣冠〉回到小思最愛的香港這個「家」,在情深的「懷舊」中敍述平常日子的零碎瑣事——偷得浮生一刻閒的〈下午茶〉、〈還是說下午茶〉、〈零食〉;談對港人影響至深的〈粵語片啟示錄〉;〈故事〉、〈背囊〉、〈緊張地放鬆〉有令人莞爾的幽默感;〈懷舊十題〉、〈書店與夢〉、〈舊衣冠〉告訴我們小思的款款眷戀——吉光片羽,使我們回到舊時香港。
《小意思》散文集收錄小思不同年份的文章,顯其收藏和飲食的個人品味,亦分享她從小玩意感悟人生哲學。原來小思除了喜歡舊事舊物,其實對新科技也很在行,例如她會用智能電話、數碼相機,還會玩Wii電子遊戲機,甚至使用智能吸塵機!
讓本書帶領讀者更深入認識小思——收藏興頭很深、愛吃、喜歡嘗試新事物、堅強而不失溫柔的盧瑋鑾教授。
「台灣最美的吃,是窮中吃!」
舒國治被譽為「小吃教主」、卻自謙是「繞遠路達人」,家中沒有冰箱、冷氣、電視,完全稱得上「檢樸過日子」的楷模。本書內容概為五十年來在台灣吃飯吃麵之種種所見所思,作者說的是窮困中的吃所令人回憶無窮、詠嘆不盡的種種美好滋味。
從蛋炒飯到蔥油餅,從魯肉飯到餃子,從牛肉麵到回鍋肉,在書裡俱有獨到的觀察與描述,若說「窮中談吃」,甚至窮中還吃得好、吃得深有格調,舒國治最有資格!
作者特別注焦於此五十年間常民的平日所吃,故而像燒餅油條、陽春麵、便當、自助餐、蔥油餅等食目,以至〈四菜一湯〉、〈讚泡菜〉、〈讚蘿蔔〉、〈菜碼之美〉、〈讚炒飯〉等文題,皆於本書中探討詳盡。
溫暖親切的文字,加上細膩白描的插圖,讓《千年繁華》所傳達出的古都風華,在無數讀者心中激盪出難以忘懷的感動。
這回「京都三部曲之二」——《千年繁華二:喜樂京都》,壽岳章子再度娓娓道出說也說不盡的京都故事:菓子師傅把失敗的菓子黏在牆壁上、雖不起眼但被作者深深珍惜稱為「心店」的醬菜小店、光憑聲音就能聽出製作是否有差錯的扇骨師、「八百文」曾經是高尚的象徵、料理用京腔解說而變得更加美味、「三木蓬萊堂」門前的奉茶令人窩心……種種街巷中的人事風景,無不依著時移事轉而愈益深濃。
傳統的各式慶典,讓京都風味與精神更顯華麗。源自平安時代的祇園祭,工藝精緻,場面壯闊。在大太陽底下,一大夥大漢齊心協力讓高達數十公尺、重達十噸以上的山鉾車在巡行途中進行數次九十度大轉彎,讓圍觀人群不顧大汗淋漓地加油吶喊、鼓掌喝采;此時周遭店家邀請有緣人進去坐,享用滿桌茶點並消解疲勞;祇園樂手的樂音和燈籠則把祭典的歡欣熱鬧延續到深夜,內蘊濃厚的祇園祭這才依依不捨地走入寂靜。
寧靜踏實的生活情味,燦爛華麗的傳統祭典,蘊育出京都深沉豐厚且獨特的風景。壽岳章子信筆寫來,回憶所至,漫步一間間老舖、神遊繽紛壯麗的傳統祭典,垂首低迴,京都的自在喜樂盈滿心中。
本書收錄小思的多篇散文,作者暢談為人師之體驗、旅日見聞,以及香港生活隨筆。
「現在,在我們的面前,還有一段路要走。這段路說長不太長,說短也不太短。有時也許會寂寘些,想找個聲音,就讓我們結個伴兒,一同上路吧!在麗日藍天之下,凄風苦雨之中,邊走邊談,不要太嚴肅,卻得誠懇。讓我們『路上談』,談我們關切的要幹的事!」——小思〈為甚麼路上談〉
本書寫簡單中的自由,說自在中的態度,是遊蕩,是生活,也是美學。
「生活」本是毫不規劃,用心品味,以感受接觸溫度,以「自己的時間」行走。汲汲營營、庸庸碌碌後的佳美時刻,未必常常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理想」,鬧中取靜,亂中取簡。就像在吵雜的街坊巷弄中,得一間寧靜的咖啡廳窩著。「理想的下午」,即是這特別的六小時,自是有限。有賴下午人們,享受外間的下午時光。
作家梁文道:「舒國治的散文不是一般意義的美文,儘管它的確與審美有關。這種審美是某種感官能力的開啟,常如靈光一閃,以清簡的文字短暫地照亮俗常世界之一隅。」
資深編輯人傅月庵:「舒國治有種老派的從容,人從容,文字也從容,讀他,約略即如宋人所云『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字裡行間散步走一走,落英繽紛,即見『理想的下午』。」
本書得獎紀錄
《聯合報.讀書人》二零零一年最佳書獎文學類
《中國時報.開卷》二零零一年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
《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二零零一年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
赫曼‧赫塞所有的作品:為什麼總以鄉愁和漫遊為主題?為什麼出遊又思家,戀愛又出遊?為什麼永遠追求,永遠不滿?為什麼有時快樂,有時沮喪?他是一致,還是矛盾?他渴望的是什麼?什麼是他尋到的真理?這本充滿詩情畫意和哲理的自剖,可說是最好的答覆。
附錄〈青春.美麗的青春〉為赫曼.赫塞力作,美得驚人的作品。附在本書之後使鄉愁和悠遊作一強烈對照。
《斷腸刃》是倪匡中篇武俠小說。
《斷腸刃》講述了闖蕩江湖的少女凌蒼蒼與蔡天涯一見鍾情,為救他不惜數次闖入雷翔風府中,並冒死求見三星湖主人。歷經種種磨難,她與三星湖主人秦蝶花結為姊妹,並找到了蔡天涯,還得到一把傳說中會拆散情侶的兵器——斷腸刃。
誰知蔡天涯只是利用她尋找武功秘籍,得到之後要殺她,她重傷之餘拚死殺掉蔡天涯。同時,曾經因為那把斷腸刃分手的秦蝶花也殺死了她的丈夫蔡半隱。因為蔡半隱藏身少林,不僅背叛過她,還利用兒子除掉她。兩人傷心之餘將那把斷腸刃丟下山崖,從此遠走天涯。
倪匡的《紅塵白刃》,真善美出版社1968年初版。其後版本有文天、毅力、海天等版。此書的各種僞名之多,令人咋舌。有《日月風雷》、《雪里紅》、《烈火神駝》、《風雷劫》、《風雷劍》、《萬里雄風》、《古堡幽俠傳》等。
據網友研究認爲:此書大多數翻印版本,例如僞署吉龍的《風雷劍》等,源頭都是僞署司馬翎的《日月風雷》,即文天出版社版。而萬盛出版社的《烈火神駝》,才是完全脫自真善美版原刊本。
《紅塵白刃》講述了凃雪紅是天一堡主的女兒,屬意表兄林浩生,但林浩生卻喜歡她身邊的丫頭,瘋女人嫦娥的女兒玉琴。東方白將她從採花賊雷三手中救下,卻被雷三暗算受傷。於是凃雪紅「萬里迢迢」帶著病危的東方白去找其師烈火神駝,卻意外撞見其生父東方霸主。東方霸主成立無敵盟,意欲稱霸天下……凃雪紅最後成了副盟主,而與她兩情相悅的東方白卻遭柳翠娃引誘而墮落……此書主講情與欲,揭示人性的殘酷。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